文/婷妈
“你怎么这么笨?”
“你真是个坏男孩/女孩!”
“你最好听话,否则 ……”
你有没有对孩子说过上面这些话?说实话,我有说过。
我们经常会被眼前的情绪所困扰——早上急着想让孩子收拾整齐,快点出门去上学,再不出发就要迟到了;或者,想要孩子快点吃饭,以便我们能快点收拾碗筷——于是,我们经常会发现自己所说的话并不是我们最终想要说的话,有时候只是因为我们急切的心情而脱口而出,根本没有考虑到这些话语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艾丽尔.雷斯切尔在《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书中,为我们提供了75条黄金法则,用来培养孩子的情感和社会能力,这些法则都通俗易懂,非主观,每一条都先提供生活中的真实案例,最后又手把手教我们如何在挑战性的环境中应用这些原则。
艾丽尔.雷斯切尔是芝加哥大学心理/人类发展系博士。她在加州大学等学校和机构创办了广受欢迎的父母教育研讨班。
艾丽尔在书中说:“优质父母会避免毒舌伤人。”
前面那些不经思索说出来的话,往往很刻薄或很苛责,会导致亲子关系很糟糕。
她教我们,要尽量用爱的语言和行为来与孩子交流,就算有时候,我们并不认同孩子的行为。
艾丽尔建议我们,“孩子归孩子,行为归行为”。要把孩子和他的行为分开,认为只有通过建立这种区分,就算是在规范孩子行为的时候,我们也能够与孩子保持一种牢固的情感关系。文章前面说到的那些伤人的话,其问题在于,它们采用了谴责、羞辱和威胁等手段,我们应该基于理由,采用同理心,实事求是的方法,把焦点放在孩子的行为上,因为我们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孩子行为的改变。
不管是在哪种情况下,孩子表现出来的问题不外乎是孩子说了什么,或是孩子做了什么,所以,我们如果用谴责、羞辱或威胁,效果只会适得其反。因为这样做只是在暗示孩子本身就是一个问题,并没有聚焦于真正的问题,也没有帮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做,除了破坏亲子关系,别无益处。
“你怎么这么笨?”这是一种羞辱性的语言,传递出的意思是:孩子是有缺陷的,只会让孩子感觉到挫败,也没有帮助孩子塑造一种更积极的人生。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所犯的错误,有很多只是看上去是错误,他们实际上是在探索,换一种说法,孩子的行为看起来好像是犯了错,有时候只不过是他们想要满足自己短浅的欲望和需求。
艾丽尔提示我们,应该让孩子明白,行为是一种选择,做出一个坏的选择或行为,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是坏人,只不过是表明他们犯了一个错误,需要得到更多的练习和指导,以便在今后做得更好。
最后,艾丽尔教我们这样做:
“我不喜欢那种行为。”
“当你做某事时,我不喜欢它,因为……”
“你的行为是不对的,因为……”
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行为上。
比如,当你走进客厅,发现6岁的孩子正在把你最喜欢的一幅画撕碎,我们很可能会脱口而出大吼,“你在做什么傻事?”
但是,我们需要记住,孩子的行为几乎总是在试图满足短浅的欲望和需求,比如,他是想吸引你的注意,获得特别关注(如果我这么做,妈妈可能会关注我?),或者创造某种参与行为(这么做肯定很好玩)。
所以,我们应该稍冷静一下,做个深呼吸,然后,可以这样对孩子说:“破坏一件不属于你的东西,这种行为是不对的。你这么做让我真的很生气。我知道,你可能觉得很好玩(同理心)。但是,那幅画是我的。现在,它没有办法修补好了。可是,为什么你要撕我的画呢(了解孩子的目的或感知需来)?”
一旦了解了他们的目的,下一次你就可以采用不同的应对方式了。
当然,我们在跟孩子说这些话的时候,除了话语要专注于孩子的行为,还要注意我们的非言语沟通行为——肢体语言、说话的语气、姿势等等。这些非语言线索也是很有力量的,可以改变我们话语的含义。
(图片来源于网络)
婷妈alan,10岁女宝妈,亲子讲师,多平台原创作者。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你的点赞、留言与转发,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如果有育儿或教育问题可以与我交流,让我们一起成长为更好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