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追求是不一样的,但群体生活又会让许多人形成统一,比如考大学是为了前途着想,考公务员是为了得到一个“铁饭碗”,那么考上985、211的学子在毕业后就应该找一份体面又风光的工作。
在这样“统一”的道路上,不少人就会产生一种感觉,他是被父母推着往前走的,他是被身边的人所推着,被社会所推着,但是当他们突然思考“我的人生应该如何”是,当他们遇上挫折,承受不住压力时,就有人开始脱离“正轨”,有高材生义无反顾地遁入了空门,有名校毕业生去卖了猪肉,王青松则是遁入深山的北大教师。
从进入学堂起,王青松的成绩便名列前茅,很小就表现出了自己的聪慧,1977年高考恢复后,王青松又经过2年的温习,于1979年参加了高考,并且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北京大学国政系。
王青松是主流意义上的好学生,成绩好,形象好,做事稳重。在大学期间常常是西装革履,为此他的同校学生唐师曾还曾在《我钻进了金字塔》中调侃道:“他(王青松)举手投足透着重权在握的稳重,自然更让我们敬重,乃至晚上我睡觉翻身都轻手轻脚心怀敬畏。”很多人也确实认为北大学霸王青松将来大有出息。
本科毕业后,王青松认为法律系更好找工作,于是便去报考了法律系研究生,硕士毕业后王青松留在了北京大学任教,教书期间王青松还凭着“养生”拥有了财富和爱情,他的妻子张梅则是北京外国语学院的毕业生,比王青松年小12岁。
但是王青松“一帆风顺”的人生在1990年发生了转变,当时王青松决定读北大的博士,并且报考哲学系汤一介(我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授的博士生,然而尽管王青松的单科和总分都考了第一次,可学校便没有录取他。
既然哲学系不行,王青松重振旗鼓在第二年报考了法律系的博士生,结果却还是一样的,王青松十分绝望,后来他回忆这段心路历程,感叹道:“那时候感觉自己像个风筝,被几万根线拉着,永远也飞不高。”
于是王青松开始审视自己的内心,萌生出了“远离人群”的想法,他的妻子杨梅对此是支持的,得到妻子的支持后,1994年夫妻俩搬到了深山,那里有一处王青松岳父的老房子,此外他们还承包了荒山2500亩,由于是荒山,租50年还不到20万。
从1994年至2011年17年的时间里,王青松和杨梅都生活在这个地方,每天种种地看看书,日子过得轻松又愉快,但村子里的人都觉得王青松夫妻俩是“神经病”。
2011年,王青松夫妻俩回到了大众的目光中,此时他们有了一个7岁的孩子,王青松认为儿子应该要开始享受教育,并且与社会交往了,还有一个原因是,王青松算了一笔账,从进山到出山,他们大约花去了350万元(开垦荒地时雇佣近十名农工,收入是只出不进),已经没钱。
王青松回归社会又是一个新的起点,他的富豪同学见后也是湿了眼眶,表示要什么帮助就找他,不过王青松觉得凭着自己的能力,依然能创造出另一种“世外桃源”的生活。
北大学霸夫妻隐居深山,17年开垦2500亩地,富豪同学见后湿了眼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