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班路过广场,碰到2007届毕业的学生,考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大学毕业后回来在我们这个地方建设银行工作,带着两岁多的儿子在玩,儿子在前面跑,她在后面追,边追边说,我带她出来玩,结果成了他遛我了。我们站在一起说了一阵话,他儿子在旁边玩,那小孩长的很精神,也很可爱,很调皮,要去爬山滑梯,她妈妈跑过去把他拉下来,说危险!一会又去走软梯,她妈妈又把他抱到空旷地上!一会又跑到站桩的地方,她妈妈又跑过去把他牵回来.......
一会儿,和他同龄的另一个同事买菜回来,学生就向她同事抱怨说,他儿子今天下午把她的擦面霜和口红全部摸到墙上、他自己的衣服上,还有电视上,把她气得不行。她同事说,你揍他没有?学生说,没有,也没舍得。他同事一脸正气地说,你真好脾气,如果是我,非得揍他一顿不可,最少也得狠狠训他一顿才行,好好的东西被糟蹋了,可惜。
我站在那里,看了那小孩一会儿,就离开了,很惭愧,我是老师,只是他们高中的老师,在课堂给他们讲的都是怎么考大学的知识,怎么把他们以尽可能的高分送进大学就是我的任务,并没有交给他们怎么培养下一代的任务。
我想那么可爱的小孩这个不让动那个不让玩,除了玩具什么都不让动,天下哪有这样的小孩!我记得儿子小的时候,在断奶的时候,妻子把他送到姥爷姥姥带,姥姥这个不让动,那个不让玩,而姥爷就不一样,他说小孩怎么能这样带,就跟在儿子后面,只要看着不出危险,就让儿子干人任何事情,甚至让拿着火钳子去捅炉子!他说过一句经典的话,我记忆犹新:对小孩来说,“破坏”有其教育的潜在价值,“放纵”也是一种教育。后来我在带孩子的过程中就知道了,小孩一次大胆的尝试获得常识和探索兴趣是终生受用的。“放纵”是形式上消极但意义积极的教育。
我们学校有个老师,有时带到学校,一直给讲这个道理讲那个道理,给了很多的规矩。我看到正是天真烂漫无拘无束玩的年龄,给了那么多的规矩,孩子真是可怜,我突然就从心里冒出一句:规矩太多,难成方圆。对于小孩来说,规矩就是用来打破的,因为儿童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探索的欲望充满在体内的每一个细胞,所以只要行为不危险,就可能让他们去尝试。
我现在高中教学,有一些学生,思想端正,行为得当,不违反纪律,作业做得工工整整,下课也不去玩,成绩也一般般,不好也不会坏,生活很刻板、无趣甚至谨小慎微。我想他们现在的状况是不是因为他们的童年是一个缺少尝试、不犯错误,一直是正确、更好的生活有关?从我个人的生活轨迹来看,我一直生活在农村,由于童年缺乏书籍和媒体的等方面探索的铺垫,对有一些事物的认知很薄,导致在自己以后的生活中不断地要花费很多力气要去辨识这个世界、适应生活。
记得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有限,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者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如果我们的家长和教师都是已承认的标准和思维来限制孩子、学生,就会压制学生创造的正面激情,使他们的创造力和自由意志力停止生长甚至萎缩,最后成为一个平庸的人;如果做的更甚,压抑过多,负面情绪增多,小孩、学生就会出现叛逆或者抑郁症、自闭症等心理问题的学生。
正确的做法是,尽可能让小孩有一个无拘无束的童年,鼓励孩子、学生的尝试需求,并为之提供机会,给出一份自信快乐的思维方式,激发、挖掘和培养他们的天赋和潜能。
本文原创,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