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老院被欺负”,丁克传入我国30年,首批响应者现状如何?

成为丁克的首要标准:夫妻双方选择不生育,不以生育能力为转移。

执笔:胡蝶

编辑:胡蝶

定稿:欧阳比文

“丁克”一词如今的年轻人都不陌生,“丁克”最开始是流行于欧美、日本等地的一种生育理念,在上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后,引发剧烈社会反响。

中国人普遍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丁克无疑对当时的人们造成巨大冲击。

但同时80年代正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人们对人口、生育有了全新的认识。

就在这样复杂的文化背景下,一小部分人群开始对丁克进行实践,如今30年过去了,第一批尝试丁克的人陆续步入老年,他们如今现状如何?

“老了就去养老院”,丁克却备受“欺负”

秦大爷在年轻时宣布自己选择不生孩子的时候,身边人最关注的就是他的养老问题。还是小伙子的秦大爷血气方刚:“那有什么,老了就去养老院呗。”

结果年老后,秦大爷确实住在了养老院,然而却发现,养老院里的暗中较量并不比经商少多少。在这里,存在着一条看不见的鄙视链。

在这里,炫富已经没有意义,通常儿女有出息的老人总会炫耀自己儿子又给买了什么。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享受天伦之乐的老人会炫耀自己孙女钢琴过了多少级,时不时一起打击一下没有儿孙的秦大爷。

秦大爷对自己的选择并不后悔,只是与这些爱攀比的人少了来往。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看不见的老年人鄙视链里,丁克处于最低端

在老年人群体,尤其是养老院这样半封闭而老人密集的群体中,存在着一条看不见的养老鄙视链。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儿女有出息的老人>儿女一般的老人>无儿女的富裕老人>无儿女的一般老人

《中国年轻人生育意愿报告》显示,80、90后的生育意愿已经明显下降,受教育成本、购房成本以及家庭影响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

丁克人群在年轻时因为没有抚育孩子的任务,不必经历生育的痛苦、养育的辛苦甚至隔代孙辈的操劳,往往过得惬意舒适,有大量时间和和精力追求人生理想。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但是步入老年行列后,没有亲近之人的照顾,住养老院通常是他们的常见选择。但是晚年的养老院生活并不一定有想象中的舒适美好。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养老院度过晚年的丁克,通常会遇到哪些麻烦?

1. 老年人排挤

选择丁克的人群毕竟是少数,尤其是在最早一批丁克的那个时代,无疑属于异类,难免不引来他人异样眼光。

群体中很容易拉帮结派,对丁克人群的交际十分不利。

2. 无法融入群体

到了老了的时候,大家之间说的最多的无非是年轻时英勇的事迹,儿子的生活工作,孙子孙女多么可爱。而丁克群体拥有完全不同的生活轨迹,很难有共同话题。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3. 护工不重视

在低、中端养老院,如果子女不够重视,来看望的不勤,老人就很容易被忽视。没有子孙的老人势单力孤,一旦与人发生冲突,没有“后援”的老人难免吃亏。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关于生儿育女的选择,向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尽管丁克的老年生活有诸多不便,但我们仍无法评价这一行为的对错。

那些儿孙满堂的人,也不见得都能安度晚年,这只是对生活的本质理解不同,有苦有甜才叫生活,关键是要遵从本心。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康辉在自传《平均分》中写到,父母临终前最大的遗憾是没能抱到孙子:“如果回到20年前,我会选择要孩子”。

建议那些有意愿坚持丁克的年轻人,首先要取得家人的理解,其次与另一半做好妥善协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最重要的,是对晚年生活做好规划,具备一定经济能力,尽量选择正规有序、设施齐全的养老场所。

糖果妈妈叮嘱:选择“丁克”不是一时兴起,夫妻之间一定要达成一致,不要错过最佳生育年龄再后悔。

糖果互动:如果可以,你会选择丁克吗?

我是糖果妈妈,一个学习成长型宝妈,专注孕产和育儿,想要轻松养娃别忘了关注,糖果妈妈团队将为您的育儿之路答疑解惑。

标签: 丁克 养老院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