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释义题靠死背就out了,掌握十种方法,轻松搞定大部分词义

解释词语是小学语文考试常考的一种题型,考查的形式有两种,一种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放在语言积累与运用这块考查;还有一种以主观题形式出现,放在阅读题里考词语的语境义,以选择题出现的题型相对简单些,一般采用排除法、比较法来筛选答案。

以主观题出现的题型,难度就加大了,学生做这种题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种是不知道词语是什么意思,无从下手,空在那里不做;还有一种是只管有字,不管对错,瞎猜乱写,最终也拿不到分数。其实,解释词语也是有方法的,掌握以下十种释词的方法,就能轻松搞定大部分词语的意思。

1、拆分合并法:把要解释的词语,分成几个语素(字)或几个词素,先分开解释语素的字义或词素的词义,再把字义或词义合并在一起。如朗润:把朗润分成两个语素,然后分别解释朗和润的意思,朗:明朗、润:润泽。合并两个字的意思,“明朗润泽”就是朗润的意思。驻守,驻为驻扎,守为防守,驻守就是驻扎防守的意思。

2、近、反义词替换法:就是给需要解释的词语找近义词或反义词的方法。如休憩,可用同义词替换法解释为“休息”,“竣工”解释为“完工”。“富裕”解释为“富足”。用反义词替换法要在替换的反义词前面加否定副词“不”。如“陌生”的反义词是“熟悉",那么在“熟悉”前加“不”,不熟悉即陌生之意。用反义词替换,"崎岖"即"不平坦",”镇定“即”不紧张“,”贫瘠“即”不肥沃“,”拘束“即”不自然“。

3、串字成句法:即在需解释词语的几个字中间加入几个字,串字成句,就是词义。例如:争先恐后:”争”争着,“先”抢先,恐“唯恐,“后”落后,串在一起“争着抢先,唯恐落后”就是“争先恐后”的意思。按此方法,“与众不同”可解释为“与众人不一样”;“一念之”即一个念头导致的差错。舍己为人:舍弃自己,为了别人。

4、词义引申法: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联系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对词语进行延伸的方法。如:“千钧一发”,“钧”是重量单位,千钧重的物体吊在一根头发上,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很危险,所以“千钧一发”就是形容情况十分危急的意思,“人声鼎沸”这个词语“鼎”是“锅”的意思,人的声音像锅里的水沸腾了一样,形容非常热闹的意思。

5、突破难字法:有的词语中有一两个字较难理解,只要突破了这几个难字,词义就一目了然,如:心急如焚,知道“焚”的意思,就可以解释为: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比喻十分焦急。贪得无厌:“厌”的意思是难点,知道了“厌”是“满足”的意思,词语的意思就出来了,即贪婪得无法满足。“赞叹不已”突破了难字“已”是“停止”的意思,就可以搞定整个词语的意思。即“赞叹不停”的意思。“微不足道”:”足“和”道“是难字,“足“是”值得“,”道“是”说“,词语的意思就是:微小得不值得一说。

6、联系上下文法:即通过联系上下文找出词语意思的方法,这种方法关键是要仔细阅读需解释词语前后的句子,找出文中与词语意思有联系的内容,就能比较准确地意会出词语的意思了。如:课外阅读题《专心致志》设有一道释义题:解释“专心致志”的意思,就可通过原文语句:“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就是说要集中精神,一心一意地学,才能学好。如果不专心,那是什么也学不会的。”找到“专心致志”的解释,即集中精神,一心一意的意思。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7、描写说明法:对所需解释的词语涉及的人、事物、概念的性质和情态描绘说明,把词语的意思揭示出来的方法。这种解释词语的方法常解释为“ 的样子”。如:蹒跚:形容腿脚不灵便,走路摇摆的样子。踉跄:走路不稳的样子。

8、添加程度副词法:有些词语不好解释,这类词一般是偏正关系的词语,前一个词对后一个词起修饰作用,解释这类词,只要在中心语前加一个程度副词,词语的意思就清楚了,例如:“大惊”即非常惊诧的意思,瑰丽:异常美丽的意思。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9、归类诠释定义法:根据词义有概括性和模糊性的性质,对一些词义比较简单但又不好解释的词语采用归类诠释解说,或对它下定义进行解释的方法。如:坦克:就可用诠释法解释为“一种军事武器”,玫瑰可用诠释法解释为“一种花”。“渔家傲”词牌名。“学者”可用下定义法解释为“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10、结合语境法:将词语本义同其所处语言环境联系起来,揭示词语在特定的上下文中的临时意义的方法。即解释词义时“词不离句”,在上下文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含义。例如,今天我们吃的全都是绿色食品。“绿色”在这里不是指颜色,而是指“无公害,无污染”的意思。再如:他贪婪地阅读各种书籍,“贪婪”在这里是贬义褒用,“如饥似渴”的意思。

结合语境法最主要的一种释义方法。因为解释词语的主要题型有三种:一、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二、根据上下文解释词语,三、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其中一、二两种题型都是要求结合词语的语境,解释该词的含义。所以在解释词语时,我们要理解句子的含义,再猜测出词语的意思,写出词语的含义后,不妨把它代入句子中,连结合上下文,再检查一下意思是否通顺,如果上下文意识一致,说明你的解释是正确的,反之,可能就是错的。

标签: 小学语文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