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福果妈妈
每天早上7点,不知道是多少孩子出门的时间,也不知道是多少妈妈看着生一肚子的气的时间。
这件事是如何做到全国统一的:
送孩子上学的爸爸妈妈,一遍一遍催着孩子快一点,而孩子却在不紧不慢地进行背书包、戴红领巾、拿水壶等一系列出门仪式。
不催孩子吧,爸妈急着赶路,孩子这么磨蹭,不仅孩子上学会迟到,自己上班也会迟到。
催孩子吧,又没有什么用,还显得自己太火爆,一大早就让孩子心情糟糕,爸爸妈妈们太难了……
动图中这位妈妈的表情,就可以说明一切……
有人在评论区里就说,每天都是一样的步骤,早上骂骂咧咧送进学校,晚上嬉皮笑脸接回家,每天都在气死和急死之间被反复“蹂躏”!
是爸爸妈妈们节奏太快了?还是真的有这么多慢性子的孩子?又或者是孩子们都不想上学,故意磨蹭呢?
这些情况大概都有。
01
大人和孩子的快慢
节奏不一,是很多父母和孩子之间相处方式的一个大问题,大人在经过了高考训练、职场训练之后,做事情特别注重效率,已经人为的把自己的节奏×1.5倍甚至×2.0倍,什么事情都等不及。
看见孩子的行为,爸爸妈妈不理解。穿个衣服为什么这么慢?吃个饭为什么一直摸摸这个碰碰那个?带个红领巾为什么需要这么长时间?
爸爸妈妈之所以着急,是因为我们为孩子预留的时间不够,我们想要用更短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情,所以不停的催孩子,导致孩子跟不上节奏。
要知道,追求效率的习惯,本身和教育节奏是不匹配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孩子要慢慢来,如果父母不管什么时候都在催着孩子快点,快点写作业,快点吃饭,快点出门,快点赶去下一个辅导班,还有什么时间和机会好好温和的教育孩子呢?
02
慢性子的孩子,也有自己的优势
有的孩子,他是本身性格问题,跟其他孩子比要慢一些。
这些孩子经常被父母嫌弃,但是他就是改不了,不管做什么都是不慌不忙的,碰到一个急性子的妈妈或者爸爸,两个人都很难受。
其实,孩子性子慢,也有很多的好处。
比如说,慢性子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往往比较强,他可以在别人的催促中依然保持自己的节奏,凡事心平气和,很少惊慌失措,情绪比较稳定,面对一些意外和挫折,他更能沉下心来,从容淡定,掌控能力强,是非常厉害的。
而且慢性子的孩子,往往思考力比较强,会用脑,有自己的主见,也能够形成深度的思考,还守得住寂寞,有耐心,不急躁。如果孩子能够保持住自己的节奏,长远来看,他的成长效率反而会更高。
所以说,慢性子也没有什么,这是孩子的气质类型,与其想办法去打破孩子的节奏,让他的内心变得无法平衡与和谐,不如顺其自然,给孩子更多空间,着重培养孩子踏实沉稳的品质。
03
慢和拖沓是两回事
有一种“慢”,是散漫,拖拉,缺乏自我控制力的慢。
如何判断孩子的是不是散漫呢?
就看孩子慢得是否有条理,以及孩子在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上慢不慢。
如果孩子可以在爸爸妈妈提醒之后尽快做到,那说明孩子经常处于一种游离状态,凡事不操心,想到什么做什么,以及自己前脚在干嘛一会儿就忘,需要爸爸妈妈提醒好几遍。
面对这样的孩子,父母帮孩子培养条理性和自控力,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让孩子能够“定”下来。
比如说,给孩子画一张上学之前的流程表,把孩子所有需要做的事情全部都列出来,然后让孩子跟着做,一项一项完成,养成好习惯。
在其他事情上,也可以借鉴这个“思维导图”方式,当孩子有一个目标,爸爸妈妈和他一起分析都需要做什么,用树状图或者流程图的形式画出来,让孩子随时拿着参考。
如果孩子仅仅是上学之前磨蹭,那很可能是孩子有点厌学情绪了。
那么孩子做事拖拉就不是首要问题了,父母要解决的就是孩子的厌学情绪,今天就不讲了,下次专门开一篇关于厌学情绪的文。
最后说一句,如果一个问题对自己和孩子造成了困扰,父母就要及时发现问题,并且拿出解决问题的思维来。
比如这种每天因为孩子出门慢而生气的,每天重复着生气甚至争吵的过程,就等于在放任问题继续,并且放任由此问题导致彼问题的可能。
如果问题很难解决,那么明确知道这个问题暂时解决不了,也就不需要为这个问题而烦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