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偏远山区的一所小学里,学校为新建的学生活动中心举办落成仪式,支教老师杨少敏却发现学生陈小天失踪了。经村民指点,杨少敏把陈小天从村口即将开走的大巴车上拽了下来。她曾经因贫穷差点辍学,一路受到社会的帮助才上了高中和大学,不想任何一个孩子再面临同样的迷茫。
深圳的高楼里,公司正在为谈下大订单而开心,同事们起哄王永锟还住在六七十平方米的小房子里。永锟却在盘算,该给捐建的振华小学学生活动中心捐哪些物资。去了趟学校后,王永琨把“社科类图书200册、书包47个、乒乓球台2个、球拍5对,足球5个,新球鞋每人一双、电脑20台”等一堆物资写进了清单。
欢送驰援武汉医生的现场,蔡莹坐在准备返京的车上,这会正跟家人视频通话。车窗外突然来了很多救护车,蔡莹想了想又下了车回到病房。陈小天的爸爸感染肺炎动了手术不能说话,他请蔡莹帮忙给家人汇钱。蔡莹在电话里向陈小天撒了个谎,说他爸爸只是动了一个小手术,并嘱咐小天好好学习。
近日,一部名为《国华的孩子们》的微电影上映。这部十分钟的微电影根据碧桂园创办的全国第一所纯慈善、全免费的高中——国华纪念中学发生的真实故事改编。在这所专门资助农村贫困学生、免费提供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学校里,影片中的杨少敏、王永锟、蔡莹顺利毕业,上了大学,又参加了工作。如今,他们在对影片另一位主角陈小天的帮扶上形成交集,上演了在国华精神感召下两代学生奋斗的故事。
一所民办中学 改变寒门学子命运
知识,能改变命运吗?在无数故事中,我们不断被告知,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但现实告诉我们,即便时至今日,在边远的山区农村,失去联系的父母、兄弟姐妹的生计、老人的力不从心,也能随时搅动孩子一颗读书的心。贫寒学子若想通过教育改变命运,需要克服的远不止物质层面的匮乏:他们还需要健康的体魄、积极的心态、安定的环境和相对公平的机遇。
碧桂园集团创始人、董事会主席杨国强也有着相似的童年经历,他出生于一个贫困农民家庭,受益于政府免掉学费并给予助学金,才读完高中。这段故事让他对于教育的力量建立起超乎常人的信仰。2002年,杨国强和女儿杨惠妍(现碧桂园集团联席主席)捐资2.6亿元兴办全国第一所纯慈善、全免费、全寄宿的民办高级中学——国华纪念中学,专门招收生活贫困、成绩优异的初中毕业生。学生从入学开始,直至大学本科或研究生毕业,学习、生活等一切费用全部由学校承担。18年来,国华中学总投入已超过6亿元,努力帮助贫寒学子们以相对公平的姿态去参与社会竞争。
自创办至今,国华纪念中学共接收了3260名处于辍学边缘的学生。截至2020年,在校学生494人,已毕业2582人,硕士803人,博士141人,出国深造108人。这些学生及其家庭的命运,也随之改变。《国华的孩子们》三位主人公,就是这些学生的代表。
杨少敏,是国华2014届毕业生。2018年从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后,她志愿前往偏远山区支教助学,希望每一个贫困孩子都能用知识改变命运。
王永锟,2009年从国华毕业。拿到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的他自主创办机器人公司,上榜“2019胡润Under30s创业领袖”与“2019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精英”。
医生蔡莹,2008年从国华考入了北京大学医学部,并在2020年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放下襁褓中的女儿,自愿驰援武汉。
据说,国华的校碑上刻着这样一段话:“立校办学的目的,是让年轻俊彦从拥有知识开始,继而拥有高尚的品格和灵魂,以建设国家和回报社会为终点。” 知识改变了杨少敏、王永琨、蔡莹的命运,他们又成为了反哺社会的人才。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真正的“国华精神”——“立志、修身、博学、报国”。
教育扶贫 点燃脱贫的燎原之火
国华的精神,也是碧桂园集团持续回报社会的呈现和传承。自创立以来,“对人好,对社会好”的精神已刻入这家企业的骨髓,也正如国华中学“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价值观:“既受助于社会,当以奉献社会为终生追求。”
自创立以来,碧桂园集团通过创办免费学校、设立教育助学基金、乡村教师培训等方式,持续开展教育扶贫。例如开办国华纪念中学、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校等公益性质学校;设立仲明助学金捐赠超4100万元,资助1.2万余名贫困学子;发起梦想益行者行动为“心愿100”助学项目募集善款,帮扶11000多名困难学生完成心愿。
在践行助力国家脱贫攻坚的路上,碧桂园集团下属各区域公司同样以教育扶贫为核心开展各类扶贫行动。以碧桂园粤西区域为例,他们在阳江、茂名、湛江均提供了很多具有样本价值的探索。
在湛江那毛村,粤西区域为帮扶的56名贫困学子设立爱心助学专项基金,按照义务教育阶段每人1000元/年、高中生每人2000元/年、大学生每人3000元/年发放助学金。
在雷州符处村,碧桂园专设了一个电商培训班,35位青年学子正认真听老师们讲解视频拍摄剪辑的手法、直播带货的窍门、PS图片处理软件运用等课程,梦想着通过电商直播找到一份好工作,改变家庭和村里的贫困面貌。符处小学的课堂上,卫生健康课、书法课等令人耳目一新的“第二课堂”也在不断开展,帮助孩子们拓展视野,快速与社会时代接轨。
在茂名市东南高级技工学校,碧桂园联合学校举办“粤菜师傅” 技能培训项目,100名年轻学子正满怀期望在厨艺大师的指导下学习粤菜烹饪技巧,以习得一技之长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在茂名信宜,碧桂园发起 “1+1爱心帮扶”行动,为“感动茂名十大人物”、“广东好人”赖燕珍捐赠三年学杂费用,帮助她重返学校入读高州卫校并顺利完成学业。
在阳江,因为对来自贫困家庭、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的帮扶尚有缺位,碧桂园捐赠500万元作为扶贫助学金,专项解决这一群体学生所在贫困家庭的“燃眉之急”。
那么现在再问一次,知识,能改变命运吗?答案是肯定的,知识就是战胜贫穷的美好利器。碧桂园等爱心企业通过直接资助,改善办学条件或兴办慈善性质学校,帮助贫困学生接受教育、掌握技能、健全人格,的确改变了他们和所在家庭的命运。这种以教育扶贫为核心的救助,有助于提高贫困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提升自我“造血”功能,进而点燃地区脱贫的燎原之火。
【记者】李沁
【通讯员】邓建青
【作者】 李沁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