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叫整容式长大?看到小S的女儿们我才明白。
前段时间许曦文和许韶恩俩姐妹为尼龙拍摄杂志封面,图一晒出就有种大片既视感。
大女儿紫色挂耳染+高马尾,厌世脸+犀利的眼神颇有超模内味了。
二女儿绿色刘海挑染+脏辫,恬淡俏皮感呼之欲出。
这张封面图两人不论是面容还是气质,都神似小S徐熙娣,不得不说姐妹俩表现力真不是盖的!
当初被网友吐槽单眼皮、塌鼻子、“最丑星二代”的她们,这次算是逆袭了吧!
在陈少的印象中,小S每次晒照,三个女儿都会因为颜值被吐槽一番,几乎跟美女不搭边。
甚至还被妈妈带着扮丑,这丝袜套头的照片估计是三姐妹最想删的图了吧!
而如今三姐妹不仅拍杂志,还成为了时尚宠儿,最重要的是颜值都越来越高了。果然女大十八变,怪不得网友调侃像“整容 ”了 ~
U1S1,按照传统审美来说,她们确实不算真正意义上的美女,很多人也get不到她们的长相。
但按照小S自己的话来说,她们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特质,是一种高级的美。
小女儿许曦恩外表娇憨可爱,实际却很鬼马调皮,当被问到觉得自己现在漂亮吗,有多漂亮?她白眼一翻说道:满分啦跟你讲~
二女儿许韶恩甜美俏丽,笑起来很有感染力,很多网友留言说吃她的颜,小梨涡让她莫名有种亲和感。
大女儿许曦文高级清冷,气场很强,单眼皮的加持让她多了几分 疏离气息。曾经因为单眼皮被嘲丑,如今这双眼睛反而大大增加了她的辨识度。
让我没想到的是,笑起来的许曦文竟然有种反差萌,看着格外治愈明媚,意外撞脸金高银。
陈少觉得,她们三姐妹变化的不仅仅是脸,还有由内而外散发的气质,那种自信的气质让我分外着迷。
2
伏尔泰曾写过:美只愉悦眼睛,而气质的优雅则能使人心灵入迷。
一个人内在的气质与修养比起美貌来说,更长久,也更能吸引人。
其实三姐妹之所以都如此自信,完全离不开小S的教育。
当媒体和网友都在吐槽她的孩子“丑”时,小S呼吁大家别过分关注孩子的长相,她们都很美。
而她日常最喜欢做的事就是“炫耀”自己的女儿,每天变着法的来夸她们。
比如夸大女儿的单眼皮好看,把自己P成单眼皮做对比。
比如发个ins都是二女儿写的诗,还配文:原来我的二女儿是文青~
三女儿想卷发,小S就带她做了羊毛卷,结果遭到网友质疑,她发文直夸女儿时髦有sense。
三姐妹跳舞都取得第一名她也会第一时间肯定她们的努力,将优秀的女儿们分享出来。
在小S这里,女儿们都是天使,大众所谓的缺点全是她们个人的特质,她会鼓励孩子,肯定孩子,并最大程度的让她们展现自己独特的美。
我之前看过一个研究: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没有被父母认可,甚至一直被父母打压和责备,那么他长大之后极其容易自卑,会觉得自己是不被爱的。
因为很多孩子都很在意父母对自己的评价,并且会从潜意识当中认可父母对自己的评价,觉得自己就是父母口中这样的人。
我想许氏三姐妹能越变越美,正是因为小S对她们的赞美与肯定,她们的气质源于内心自信。
3
当然,鼓励孩子,肯定孩子,绝不是空谈,更要身体力行的为孩子做榜样,小S徐熙娣就是这样的家长。
三姐妹对舞蹈感兴趣,其实都是受到了小S的影响。
熟悉小S的人都知道,她本人就超爱跳舞,还专门请了老师来跟着学习。
许曦文表示自己一直是以妈妈作为榜样在坚持。
看小S晒的图,就知道她平时几乎都是跟女儿们在舞蹈室里练习。
作为明星,小S可能不算“完美”母亲,但只要有时间她都会陪在孩子身边。
跳舞比赛几乎都不会缺席,就连拍摄杂志,巨星小S都会跑去给孩子们当助理。
在拍摄期间,小S经常会亲自指导动作。
说句实在话,大女儿硬照表现力能这么好,小S功不可没。母女俩一起拍杂志封面,谁也不输谁。
最最重要的是,许曦文还直接抢了小S的饭碗,成了清扬的代言人,妈妈的“摇钱树”真的长大了。
看到小S女儿们的变化,陈少想起《光有爱还不够》这本书中的一句话:
“ 一个孩子不仅需要有爱,还要感受到成长的力量。什么是成长的力量?就是一个人渴望自己的正向变化。而孩子正向变化,来自于父母对他的能力培养。”
我想越来越优秀的孩子,都会有一个懂得培养他们能力的父母,能够发现他们身上独有的特质。
4
许氏三姐妹很幸运遇见了小S这样的父母,但不是每个孩子都那么幸运,能获得父母的认可。
根据不完全统计:90%的中国孩子都十分渴望得到父母们的认可。
这个数据就说明,大部分孩子都是在父母“打压式”教育下成长的。
还记得当初看《少年说》时,有一个小女孩让我印象十分深刻,因为在她身上总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她也说出了大部分小孩的心声——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总是比我好?
她在台上控诉:“你怎么总是拿我跟其他同学比较,为什么我的努力,你从来看不到?”
却没想到得到妈妈再次打击的回答:“我一直不断打击你,是因为我认为我不打击你,你可能就有点飘。”
即使小女孩表示自己不适合激将法,母亲依旧不为所动,最后她只能哭着下台。
在她身上我看到了很多家庭的缩影,很多孩子一直都活在别人家小孩的阴影下,有多少人一生都没有获得过父母的肯定,就这样被父母从小打击到大。
也许父母的初衷是希望孩子好,希望他们通过对比发现自己的不足,但长期打击和嘲讽,只会让孩子更加自卑,导致他们长期处于自我否定的状态。
诚然,关于孩子的教育,我们一生都在摸索,至今也没有准确答案,但一味“打压”和盲目“鼓励”都是不可取的,凡事都得讲个度。
纪伯伦在《论孩子》一诗中写道:
你的孩子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你的爱,而不是你的想法;
他们有自己的思想,都有选择如何度过人生的权利。
我想大部分父母要学的就是好好说话,接纳孩子,互相理解尊重,让家庭成为爱与温暖的传递通道。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