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维尼妈妈沐滢
要笑疯了,这几天一篇名为《小学生是怎么把磨蹭做到全国统一的?》刷屏了。
文章“字字泣血”,声讨家中神兽将磨蹭功练得炉火纯青,老母亲老父亲天天在家中“血雨腥风”的窘态。
可是有些事儿,笑着笑着就哭了。我不是影射谁,我是说在座的各位!
从若干年前娃入幼儿园开始,天天早晨起来就像打仗,从此“快点儿”这个词成了出现在家庭中除了“妈”以外的第二高频词汇,在半梦半醒之间不绝于耳。
本以为她已经接到起床信号开始穿衣服了,回头看还四目仰望思考人生;
本以为她刷好牙洗好脸了,却发现牙刷还握在手里,悠闲地玩着地上的奇奇怪怪;
本以为要背书包出门了,结果发现书还没装、鞋还没穿,到处都是里一半外一半……
别管老母亲起个多大的早,都会被娃磨蹭出个“赶晚集”。
老母亲需要花一天时间去消化和平复早起战争的激起的肾上腺激素,娃们放学的时间到了!新一轮的战争又将开始。
不写作业之前不渴不饿不想上厕所,一写作业啥毛病都来了,仿佛作业比开塞露还管用,是妥妥的“催尿剂”。
放长假不到最后一天绝对不会去管作业这码事,最后一天也一定要拖到晚上才开始动笔……
磨蹭+拖延,于是“快点”就成了老母亲震慑神兽的二字真言。
当然,根据全国地区和方言的不同,字数也会随之增减,例如:“撒楞地”、“麻溜儿的”、“改”、……文学底蕴深的老父母们还能整出“雷厉风行”这样的成语试图引导孩子行为,双语气氛的家庭挂在嘴边的就是“Be qucik!”
好了,说到这儿,我不禁虎躯一震:娃儿们把磨蹭做到了全国统一,咱老母亲是如何把将“快点儿”挂嘴边的“赶苍蝇式育儿”做到全国统一的?
| 啥是赶苍蝇式育儿?
“赶苍蝇”这个词,率先出现在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精神病医生和教育家,现代实践派儿童心理学奠基人鲁道夫·德雷克斯的著作《孩子:挑战》中。他也是“正面管教”育儿方式的老师。
在《孩子:挑战》这本书中,鲁道夫专门以《不要“赶苍蝇”》一章来讲述对抗孩子磨蹭的家长们像赶苍蝇一样地唠唠叨叨。
“不要这样!”
“快点你要迟到了!”
“快点!”
“你现在马上给我出来!”
鲁道夫说,孩子都在通过自己的行为刺激家长发怒,而家长的反应就像在说:“苍蝇别来烦我!”当父母们被孩子的行为激怒时,会很自然地使用“不要”、“停止”、“快点”这样的话,想要让这些行为从我们的世界里消失,就像赶走苍蝇。
试想,苍蝇真的能赶走吗?你哄它,它又回来了,继续无休止地烦你,哪怕你愤怒地举起手臂挥舞,它依旧萦绕四周乐此不疲。
“赶苍蝇式”养孩子的效果是一样的,那些脱口而出的“快点儿”,是自然反应,也是无效的训练方法,也只是暗示孩子:父母没到发疯之前,都不需要去听他们的指令。
| 孩子为什么会磨蹭?
从孩子把磨蹭做到全国统一这件事来看,磨蹭是孩子的共性,而非个案。那父母们就没必要如此焦虑和不堪了!可是,孩子为什么都磨磨蹭蹭的呢?
这要从孩子的年龄和能力的限制说起。
1、身体发育能力限制了孩子动作的快慢
记得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中曾写:
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当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画面感无比清楚地展现在眼前。孩子从婴儿阶段开始,逐渐从大肌肉运动向手指精细运动转化,手指灵活是一个随着成长满满达成的事情。可能我们成年人很轻易拿起的小物件、飞速地打字、穿针引线,这些精细、快速的事情,若要一个孩子来完成,则需要经过不断地训练及耐心地等待。
有一次,我家电梯坏了,我和女儿只能从楼上走下来,因为要迟到了,我抬着女儿的滑板车飞快地往楼下跑,女儿紧紧地跟在我的后边。可即便她的两条小腿不停地折腾,也比不过我的速度。我不耐烦地催她“快点”,她委屈又认真地对我说:“妈妈,我也很用心地在跑啊!我跑得不快,你别埋怨我!”
身体发育能力限制了孩子不能像我们这样快速并容易地做一件事,于是,他们慢慢地去做一件事的行为被我们看成是“磨蹭”。
2、尚未树立起时间观念
家长吐槽孩子写作业、做任何事情修炼“磨蹭功”,是因为孩子没有时间观念。
美国一项研究表明,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学习成绩和效率。因此,帮助孩子建立时间观念,做好时间管理,就成为了方法之一。
在五六岁的时候孩子开始学习认识时钟,学会看钟点。在此前后需要一定的过程才能让孩子明白时间究竟代表着什么。
如果我们对一个更小的孩子说,还有5分钟我们就要迟到了,孩子不能理解“5分钟”代表了什么。只有形象的,具体的能够代表时间流逝的东西才能让孩子明白。也只有首先让孩子明白时间流失的紧迫,才能让他们建立起充分利用好每一秒的好习惯。
3、专注能力弱
专注力也是影响孩子“磨蹭功”的因素之一。
专注力其实是孩子的一项与生俱来的能力,如果不被人为破坏,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地增强。
专注力强的孩子,沉浸在一项工作中不容易被打搅,效率自然能够得以提升,“磨蹭功”不攻而破。
| 如何避免“赶苍蝇”,让孩子改善磨蹭?
1、闭嘴,别再没用地唠叨
既然“快点”是赶苍蝇时那徒劳无功的手臂,那不妨放下它,做点有用的。
鲁道夫在《孩子:挑战》一书中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办法:让孩子吃点苦头,承担他做事磨蹭的后果。
鲁道夫说:运用合理后果也会比较有效。他举了一个孩子吃饭磨蹭的例子。妈妈告诉孩子,她不会再追着他让他准时吃早饭,他要开始自己负责。当妈妈的再三催促不再爆发,孩子很快明白妈妈说话算数:准时过来吃饭是自己的事,否则就将饿着肚子上学。
2、用神器建立起孩子的时间观念
我家的惯用神器:沙漏!这的确是非常有用的时间观念建立神器。
通过直观地观察沙子流下来的过程,让孩子明白时间就像细沙一点点的流逝。不同的流速又代表了不同的时长。
在使用时可以给予孩子以规则和鼓励惩罚。
例如:这是一个30分钟的沙漏,如果你在沙子流光之前把这节课的作业做完,那剩下的时间你可以自由支配,玩也可以多玩一会了!
如果孩子没有在规定时间做完,那么非但自由支配的时间没有了,作为奖励的动画片时间也将会没收。
请父母们做到温柔且坚定,不管孩子在没有达到约定时多哭闹,也不要轻易动怒和改变既定规则。
刚巧在朋友圈里看有家长晒使用心得,看起来还蛮管用!
3、父母以身作则
鲁道夫说:语言不是沟通的唯一方式,但经常是最无效的一种。如果我们真的想改变孩子的行为,我们需要先注意自己的行为。同时,保护好孩子的专注力,也是解决磨蹭的办法之一。
虽然孩子把“磨蹭功”做到了“全国统一”,家长们把“赶苍蝇式育儿”做到了全国统一,但是破解的方法却因人而异,千奇百怪。寻求最适合孩子的方法,“磨蹭功”自然不攻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