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三剑客 题图 /大唐
记得以前有首歌,叫《我想去桂林》,歌词是这样:
“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
这种尴尬的感觉,恐怕唱出了很多人做某一刻的心声。
有时间的时候,可能没钱;有钱的时候,可能没时间;有钱也有时间了,可能身体又不允许了。
对此,军人老张也有同感。
只不过,他感慨的不是什么旅游,而是孩子上学。
原来,老张前段时间刚刚荣立了二等功,听说当地规定:荣立二等功的军人子女在中考可以加分,所以他赶紧向当地的教育部门进行咨询。
教育局给出的回复是:此政策是没问题的,但是只针对现役军人,退役了就不享受该政策了。
老张有些不甘心:立二等功时孩子才三岁多,如果要享受政策必须要等到十二年后。可是十二年后,自己还在不在军营都不知道,这优待岂不是跟没制定一个样?
政策看起来挺好,但其实好像用不上。
那么,当地教育部门的回复是合理合法的吗?我们查阅了相关资料。
军人子女中考加分有明确规定:“驻国家确定的三类(含三类)以上艰苦边远地区和西藏自治区,解放军总部划定的二类(含二类)以上岛屿部队军人的子女,以及在飞行、潜艇、航天、涉核等高风险、高危害岗位工作的军人的子女,烈士子女,中考时可以按照录取分值10%的标准,降低分数录取。
作战部队、驻国家确定的一类、二类艰苦边远地区和解放军总部划定的三类岛屿部队军人的子女,以及平时荣获二等功或者战时荣获三等功以上奖励的军人的子女,中考时可以按照录取分值5%的标准,降低分数录取。”
但是,《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办法》第二条规定:本办法所称军人子女,包括现役军人的子女、烈士子女、因公牺牲和病故军人的子女。
在河南省等多个省市《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办法》实施细则中也明确——
本细则所称军人子女,包括现役军人的子女、烈士子女、因公牺牲和病故军人的子女。
可见,子女教育的优待,中考加分的资格只限于现役军人的子女,退役军人子女是不包括其中的。
为什么只有现役军人的子女可以享受相关优待?
即使这个资格在本人服现役时未曾使用,但是退役后却依然被清零呢?
笔者认为,主要是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一是体现的是对军人奉献的肯定和尊重。
二是体现出对军人子女付出的补偿和关爱。毕竟,和其他职业相比,军人对子女教育的付出是少的,军人子女获得的教育资源也是有限的。所以通过必要的优待政策,可以有效补偿军人在子女教育上的缺失,让军人子女在教育上得到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三是解除军人的后顾之忧鼓励其安心本职工作。
四是激励军人长期服役、在艰苦边远地区服役,鼓励大家努力工作争取更大的荣誉。这些付出,不仅对个人有帮助,对自己的家庭和子女也有帮助。
五是退役后的军人,其环境和资源较为宽松,其优待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下降。
六是教育优待的资源有限,只能把资源集中到现役军人身上。
而对于军人退役后,能否将加分优待资格继续延续衔接?目前没有规定也没有明确。即将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是这样规定的:
各级人民政府加强拥军优属工作,为军人和家属排忧解难……随迁子女需要转学、入学的,安置地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予以及时办理。对下列退役军人的随迁子女,优先保障:
(一)参战退役军人;
(二)属于烈士子女、功臣模范的退役军人;
(三)长期在艰苦边远地区或者特殊岗位服现役的退役军人;
(四)其他符合条件的退役军人。
可见,虽然功臣模范、长期在艰苦边远地区或者特殊岗位服现役的的退役军人子女在转学入学等方面是优先保障的,但是其资格仅限于退役之时,必须是随迁子女。
一旦转业退役当年这个优待优先政策用不上,之后也就用不上了。
这也难怪一些战友感慨:立功的保鲜期、时效性为什么这么短?真的是“有资格的时候用不上,用得上的时候没资格”,成为很多退役军人的遗憾。
的确无奈。
对于普通的军人来说,二十七八岁结婚生子,一般三十七八之前大部分都要退役。这个时候,孩子至多也就是十岁左右正在上小学。虽然之前可能上小学幼儿园这些优待政策可以用到,但是中考高考时基本就失去了资格。能够加一两分,甚至都可以改变孩子甚至家庭的命运。
查看《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办法》,我们可以知道,能享受到子女教育加分优待的军人,是立功受奖或者在艰苦地区、特殊岗位工作的军人子女,一般军人是没有资格的。
而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尊重和认可他们的付出牺牲,给与他们的家庭更好地帮助和优待。但是如果这样的关心和支持,大部分军人都用不成、用不上,是不是也值得思考和改变呢?
相信这些军人选择和付出时,并不仅仅是为了子女中考加分,都是为了履职尽责。但这些政策,极大地鼓舞了他们的选择,也暖了他们的心。
既然是暖心政策,解决“三后问题”的举措,为什么不能让这些好政策切实落到实处,真正为大家提供一些帮助呢?
怎么做?
有一位战友建议:让政策的时效延迟,接续到退役之后需要使用之时。
他的建议归纳起来就是:“加分一生一次,时间不定”。具体讲就是加分条件不变,对符合条件的军人子女赋予其一次优待资格,不限身份和时间的要求。只要孩子达到了年龄和阶段,无论此时军人是退役还是现役,都可以使用,但是使用结束后就自动清零了。
这样做,一是保证了立功受奖、在艰苦地区和特殊岗位工作的军人的权益,让他们觉得自己付出的很值。二是从客观实际出发,让这样的优待政策可以尽可能地惠及到军人及其子女身上;三是也能解除很多战友的后顾之忧。有的时候一些军人不敢退役,就是怕一旦退役就失去了资格。如果可以延迟和接续,自然就少了很多牵挂,可以更加坦然的选择。
当然,这也只是战友们自己的想法,能不能被采纳不得而知。但是延长立功受奖的保质期,让荣耀可以伴随一生也逐渐被大家认可,正在逐步探索。
比如:河南省牧原集团定向招聘退役军人时,一千个名额专门用于招录在部队创先立功人员,符合条件者可面试入职。同时,入职后的退役军人,服役期间的良好表现将在薪资待遇上有明显体现;河南春江集团200余名退役军人收到一个“大礼包”:公司规定单位的退役军人除享受其他员工同等的福利、补助和奖励外,还享受献身国防补贴、立功受奖补贴和其他优待。
这些都是有益的探索,让“一次立功,终身受益”的自豪感得到充分体现。
曾几何时,退役后主动清零是一种无奈之选,未来当制度规定更加完善科学,或许退役后待遇优待不清零也会是一种常态。
每个荣誉功勋对应相应的待遇,无论是在哪里是何身份都可以兑现,这样的力度和热度,是不是可能效果更好呢?
当然如果真的这样做,军地付出的可能更多,需要做的事情更多。但是这样的努力和付出,不是很值得吗?
这多一分的优待,一生一次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