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诚言呈语
本文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发分享。
“内卷”,一个在2020年里被提起的次数,比“内裤”还多的词。
作为一个恨不得拿小霸王学习机当电脑使的“守旧分子”,刚开始,我还以为这又是哪个年轻人弄出来的新词。
但是转念一想,让一个网络热词频繁地出现在教育话题中,好像也不怎么科xuó。
作为文化人(自封的),我觉得如果想不明白就查词条,是对长衫的不恭。
但是在倔强地苦思冥想了半天,仍然毫无头绪之后,我还是不得不老老实实地打开了搜索框,毕恭毕敬地输入了一段文字:什么是内卷。
这一查才发现,内卷也不是什么新鲜的概念。
无非就是过度的投入,无法得到成比例的收获。
这不就是从“边际效应”到“剧场效应”的整体概括吗!
(文化人功底尽显)
这我就有点释然了。
因为虽然不知道什么是内卷化,但是道理咱都懂。
但是转眼间我又慌了。
因为教育上的竞争,早就存在。
而“局部减负”带来的“整体增负”,也有些年头了。
通常情况下,当一个早已存在的现象,突然被大大方方地搬上了台面,成了热词后,一般就有点躺平认命,默许成俗的意思了。
其实翻开2020年的高考分数就能发现,几乎各省市的考生分数,整体上都比去年高。
当然了,每年高考的难度也不同,也不能一概而论。
但是时间轴拉长了来看的话,就算是从今年的一本线上随便拎出来个学生,在过去可能考个211都问题不大。
而这,就是“内卷”的结果。
单从结果上来看,这样的内卷似乎是良性的,因为它促成的是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
但是所谓的“卷”,指的是那些无用功,或者低效功。
虽然我自认为当年读高中时,也是把时间利用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但是在如今的学生面前,我还真不敢理直气壮地说自己比他们累。
要说原因,其实也没有多复杂。
无非是因为比起他们来说,我们有着更多的“确定性”。
“考个好大学,就是你唯一的出路。”
这是我们那个年代,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
虽然我当时压根就不知道他所说的“出路”到底是条什么“路”,但至少也能知道考大学是必须得做,而且必须得做成的事。
但是现在,情况就不太一样了。
若干轮减负搞下来,学生的在校时间是越来越短,课后的作业是越来越少。
虽说高考还是择优录取,但是在教育减负的大旗下,考试的频率又被降低了。
而且,义务教育阶段还不让公布排名,说那是学生的隐私。
不得不说,现在的学生被学校“呵护”得越来越好了。
但是现在的家长,也被学校“调教”得越来越崩了。
虽然有不少家长,被那些拼凑捏造的“快乐教育”忽悠瘸了。
但是但凡能看得清楚点的家长都知道,中考没有变,高考也没有变。
单纯地减少学习的过程,却仍然要达到和过去完全相同的目标。
这不仅不是减负,反而会是一种“增负”。
那么留给你的选择,只有两种:大幅提升学习效率,或者寻求课外辅导。
提升学习效率,这在教育新理念中是个经常被提及的词。
但是真能做到的人,其实凤毛麟角。
所以你为了能让孩子读个普高,将来有机会参加高考,就不得往课外辅导上琢磨。
适当地查缺补漏,是没问题的。
但是在不允许公布分数和排名了之后,你考80分也是B,考95也是B。
所以你对自己的自我评价就只有两个字:未知。
“未知”带来的是恐惧,恐惧带来的是病急乱投医。
虽然你心里也清楚,最了解你孩子学习情况,也最能因材施教的是学校老师。
但是学校老师又不准有偿补课。
即便是无偿补课,他们也在各种活动和会议之间,抽身乏术。
所以,你只能转而投向数量更多,价格更高的课外辅导班。
哪怕是辅导完了后,孩子的考试成绩还没你血压高,那也只可能让你加大投入罢了。
然而,事情到了这还不能算结束。
课外辅导机构和各类兴趣班无论有没有效果,都在纸面上抬高了学生“简历”的分量。
而这,又和优质学校的招生标准“相辅相成”,成了一道坎儿,一道超前教育的坎儿。
网上流传的一个段子,可以很好的说明这个现象。
问:6岁的孩子,英语词汇量达到2000够不够用?
答:去美国肯定是够了,但是在海淀不够。
2000的词汇量是个什么概念呢。
这么说吧,英语四级的词汇量,也就才4000左右。
等于是6岁的孩子,差不多就得有CET二级半的水平了。
这不闹呢吗。
但是在减负的号召下,公私立学校并行,学校教育和课外教育俨然已经形成了双轨制的环境。
在校教育减掉的负担,成了和课外教育零和博弈的局面。
虽然增加的是GDP,但减少的是优质和相对公平的教育资源。
当教育需要家庭精力和经济基础做支撑之后,这又是对谁的不公平?
或许真正的减负,是把减掉的东西加回来。
正如二十年前,学校教育单从时间上,就挤占得课外机构毫无生存空间一样。
虽然会有人说这会和素质教育背道而驰。
但是在谁也说不清楚“素质”的内核到底是什么之前,“播种和插秧”这些生存技能,看上去似乎更像是能让学生安身立命的基本素质。
我不知道教育的减负是否有尽头。
但是当上升的通道收紧,教育的焦虑蔓延后,至少教育的内卷化, 不会有尽头。
趣谈教育新鲜事,大型表情包工厂。
在这里,有故事、有观点,有逻辑、有深度。
欢迎关注,公号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