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重复看书为何不厌烦,脑科学揭开其行为心理密码

成长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

影响一个社会。

我们在现实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有的孩子对一本书明明已经看了五遍十遍的,可孩子就像是被施加了什么“魔法”一样,总是百看不厌,不管看再多遍都好像是第一次看那样的“新鲜”。比如,我的一位朋友以往就遇到过这种情况,他那3岁多的孩子经常把一本书翻来覆去地看,不管怎么重复看书都不会心生厌烦,这还不够,有时还要缠着父母把书中的故事讲给他听,可问题是连讲同样的故事都已记不清讲了多少遍了。以致朋友都开始怀疑起自己儿子是不是有什么心理症状。

类似上面这种现象,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很常见,主要出现在学龄前孩子身上,应该说这是一个具有相当的普遍性现象。

01 重复性行为能给孩子带来三个方面的提升

其实,这种百看不厌、重复性地看书听故事的行为是学龄前孩子的特质之一,也是一种阶段性的行为,等到孩子长大了之后,这样的特质就会自动消失了。

从心理层面上来说,重复性阅读给孩子提供了很好的反复练习的机会。孩子的那些看似无聊又没意义的重复性行为,是孩子不断探索和深入学习的过程。每一遍都能给孩子带来不一样的收获。

曾有知名教育专家指出,“反复练习是儿童的智力体操”。”也就是说,孩子反反复复地看一本书或听一个相同的故事等,实际上是学龄前孩子所特有的学习方式之一,他们通过不断地重复来吸收新知识。不仅如此,这种重复性行为还能给孩子带来以下三个方面的提升。

1.重复性行为有利于提升孩子的专注力

当孩子重复听一个故事,或重复看一本书的时候,他的注意力特别集中,甚至可以不受周围事物的干扰,全身心地投入到重复行为中去。在这个过程当中,孩子的专注力就慢慢得到了提升。

2.重复性行为有利于提升孩子的记忆力

学龄前孩子在重复性看书或听故事的时候,其认知和记忆范围会不断地增大,不仅能发现新的东西,还会对上次记住的内容加深印象,明显有利于提升孩子的记忆力。

3.重复性行为能让孩子获得自信和安全感

在不断的重复性行为过程中,孩子对眼前的事物将越来越熟悉,比如多次重复看一本书、重复听一个故事等,孩子的认知能力自然就越来越强,获得一种自信和安全感。

总之,诸如类似反复看同一本书的重复性行为,不仅没有什么坏处,反而能给学龄前孩子带来以上三个方面的提升。

02 父母如何对待孩子的重复性行为

尽管重复性行为对大人来说可能显得很乏味,但对孩子来说却并非如此。可以说,重复性行为是学龄前孩子开展有效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当孩子出现重复性行为时,我们就应该理性地对待孩子的这些行为。

1.不要阻断孩子自发出现的重复性行为

当孩子出现重复性行为时,父母不要阻断孩子的这种行为,要允许孩子反复进行重复性翻阅绘本等行为,这有利于完善孩子的心理过程。

2.积极回应孩子的重复性行为,不对孩子粗暴斥责或横加干涉

重复性行为不仅是孩子学习的方式,也是孩子表达诉求的一种手段。有时候孩子会利用重复行为吸引父母的注意,希望父母能够对他们关注,试探父母是否无条件地接纳他。

比如,孩子要求父母给他讲讲故事、读读绘本等,如果父母积极配合,认真对待,孩子就会很满足;反之,如果父母拒绝,孩子就会很失望。

所以,父母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理解和尊重,并在行动上采取积极的配合和回应。这对孩子的心智发展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3.巧变花样,给“老故事”注入一点“新鲜佐料”

有时孩子反复要求父母给他讲一个早已听了很多遍的故事时,父母未免会感到烦躁,此时我们不妨变着花样,适当拓展一下,给“老故事”注入一些“新鲜佐料”,丰富故事内容,让孩子更加“喜闻乐见”。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结语

当孩子反复看同一本书或反复听父母讲同一个故事时,恰恰是在帮他塑造一个健康的大脑和品格,孩子就此开启探索世界的大门,而父母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对孩子的成长变化保持着足够的耐心,静静等待孩子下一轮换书时机的到来,一路陪伴孩子成长!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