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长约 52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6.5 分钟
▲「此念」创始人毛思翩与Kirsti Lonka的访谈
“
精彩导读
不要强制让孩子去做某事,我们要相信他们,把他们看作独立自主的个体,这样他们才会变得自主。
”
芬兰教育近年来非常热门,那芬兰教育的核心方法,现象式教育(Phenomenon Based Learning)究竟是什么?
现象式教育是一种注重跨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教学模式,目标的选择来自学生日常生活所能接触到的“场景”,围绕这些特定的主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此念」创始人毛思翩,邀请到芬兰现象式教育第一人Kirsti Lonka,来与我们一起探讨,芬兰教育,是基于一种怎样的哲学?芬兰教育最大的不同是什么?芬兰教育的七大模块是什么?在芬兰,为什么没有考试?
Kirsti Lonka
芬兰的著名教育学专家
芬兰现象式教育第一人
著有《芬兰的现象式学习》
(《Phenomenal Learning from Finland》)
1
芬兰教育的七大模块
▲摄影:Amanda Soila
毛思翩:芬兰教育分为七大模块,分别是什么呢?
Kirsti Lonka: 我们会经常更新国家课标,这样能更好地契合社会需求以及世界的发展变化。我们新的国家课标基础于2014年出版,七项广泛的基础能力:
1. 思考与学习的能力
(Thinking and Learning to learn)
2. 文化素养、沟通与自我表达能力
(Cultural Competence,Interaction,and Self-Expression )
3. 自我照顾和日常生活的管理
(Self-care and Managing Everyday Life)
4. 识读多种文化的能力
(Multiliteracy)
5. 信息和通信技术能力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6. 工作生活与创业精神
(Working Life Skills and Entrepreneurship)
7. 参与、影响和构建可持续发展未来的能力
(Participating,Influencingand Building a Sustainable Future)
这些能力也是整合在学科学习中的。
毛思翩:这七项能力中,你认为哪些是最重要的?
Kirsti Lonka: 最重要的就是思维能力以及学会如何学习。
我们想让孩子们去思考,这样他们就不会盲目地相信错误的消息,他们具有批判性,能够去搜索信息、进行推断,不仅能吸收知识,而且还能一起创造知识。
我们试着从幼儿园就开始进行批判性思维教育,芬兰学前教育是从3岁到6岁,但是很多都是玩儿,没有学校里的各种科目,但我们会试着教孩子进行批判性思考。批判性思维意味着他们能够批判性地看待与别人的相处方式。7岁的时候,我们已经开始教孩子们批判性思维,如何进行推理,以及如何和别人一起创造新知识。
除了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还有一些能力也很重要,比如社交和情感学习,沟通能力,如何善待他人,以及如何与他人合作,这些都很重要。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就是创业能力和工作生活能力,因为芬兰的创业者非常少。这方面有很多要向中国学习,也许人们就会开始创业,并且有勇气和信心去完成这件事。
2
芬兰教育最大的不同在哪?
▲ 图片:Liisa Takala
毛思翩:芬兰教育与欧洲其他国家以及西方教育不同的是什么?
Kirsti Lonka: 芬兰教育与其他很多国家都不同。比如在其他国家,会让孩子在12岁的时候选择是去学习技术,还是继续学术学习,德国和荷兰就是这样。
在芬兰,孩子从7岁一直到15岁都接受一样的教育,没有私立学校,大家都有免费的午餐,不管是富人、穷人、移民,还是那些有特殊需求的学生都在同一个教室里学习。
第一,我们的包容性很强,我们没有资优教育,因为我们不相信这个,我们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需要被培养的天赋,甚至是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所以,我们非常注重平等。这一点和其他北欧国家有点像,比如瑞典,但是瑞典有更多的私立学校,我们没有。在芬兰,利用学校赚钱是违法的,因为所有学校,甚至书本都应该是免费的,一直到15岁,这一点很重要。
第二,我们没有晚上的辅导课,我们的上学时间比大部分其他国家都短,假期也更长,有很多户外活动,各种游玩,还有除了数学和自然科学之外的很多其他的学科。所以我们的教育体系和其他欧洲国家非常不同,我觉得可能是世界上最平等的。
但如果想要强化某样兴趣,我们有不同的兴趣俱乐部,还有一些类似于公共的音乐夜间俱乐部。如果你愿意的话,也可以选择夜间学习数学的俱乐部,还有运动社区等等各种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如果你对生物感兴趣,可以参加自然俱乐部。我们会有一些公共的课后活动,但是这些都不是以目标为导向的。
第三,在芬兰,另外一件非常不同的事情就是我们没有任何标准化的考试,所以我们没有测试,所以我们不会用这样方式让孩子们焦虑,因为我们觉得如果孩子状态很好,生活得很开心,自然就会学习得更好。
第四,睡眠很重要,应该保证好的睡眠,而不是学到很晚,应该早点睡觉,宁愿出去玩、做运动,也不要一晚上都坐在那里读书学习。所以我们的课外活动基本就是兴趣爱好,这些都不是以目标为导向的。
第五,我们还建立了跨学科的项目,这样就更容易整合我们七大模块的基础能力。不过我们也没有舍弃学科教学,我们还是会有体育、数学等科目。但是对于早期儿童教育,我们没有学科目标,对于低年级的,比如一到六年级的学生,整体性会更强一些。随着孩子进入七年级,就有了更多的学科概念。
这种基于场景的教学项目,很多学科老师,比如数学老师,会觉得很难与其他科目老师合作,把其他科目包含进来。在芬兰的学科包括艺术、体育、音乐,甚至家庭经济。我们会涉及到如何制作食物、如何理解家庭等。基于场景的学习是非常广泛的,所以这对老师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要以一种新的方式思考,进一步促进创新能力。
第六,芬兰所有的教师都要求有硕士教育背景。教师培训很难,而想要成为职业咨询师需要进行的培训会更难。所以从全世界来看,我们有最高水平的教师教育背景。教师是个很受欢迎的职业,薪资水平也很好。
3
芬兰的教育哲学
▲ 图片:Lehtikuva
毛思翩:你觉得芬兰的教育体系会给芬兰的孩子更大的优势吗?在他们与其他国家竞争中,他们会更有优势吗?
Kirsti Lonka: 我也不确定。他们不应该和别人竞争。
我们的教育哲学不是那么关注和他人的竞争,我们关注的是每个人都能有个美好的生活,享受他们的生活,能够幸福快乐。我知道芬兰在科技和音乐方面,以及各种创新方面都一直做得很好。
因为我们没有自然资源,我们不富有,没有金矿、没有钻石、没有矿产,也没有石油,唯一可以开发的就是教育,所以为了生存,为了继续拥有这种福利社会,我们真的需要投资教育。
在芬兰历史上文化素养就很好。芬兰的这种哲学和价值观其实是在19世纪晚期形成的。当时芬兰正在争取独立,那时芬兰是俄国的一个自治区,但在此之前的600年里,我们都是瑞典的一部分。
不过因为当时大学和人们的关系很密切,很多创立我们学校体系的人都是大学教授。其中一位哲学教授叫做Snellman,他是芬兰的一位哲学家,是他提出了这些观点,在19世纪60年代开始推行我们的教师教育体系。
在那之前,在1543年,我们变成了路德会教徒,如果不识字就不能结婚,会对你进行测试,你要会读ABC的书或者十诫等等,才能拿到结婚许可证。所以到19世纪90年代,96%的芬兰人都能阅读。
虽然可能写得没有那么好,但是至少会读,这个比例已经很高了,因为当时我们非常穷,什么都没有,闹了很多年的饥荒,但即便这样,每个人都会读书。所以这些价值观形成的历史很悠久,几百年来我们也一直都很珍视这些观念。
4
心理学,是芬兰老师的必修课
▲ 摄影:Riku Isohella /Velhot Photography Oy
毛思翩:我知道你有心理学教育背景,心理学是如何体现在芬兰教育体系中的呢?
Kirsti Lonka: 我学的是教育心理学,学习有关人们如何学习?什么能激励人们学习?以及什么能使他们感兴趣?学习中的情绪是如何产生影响的?这些我们都做过深入的研究。
我有25年人类学习相关的研究经验,目前在教授有关学习心理的相关课程。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学习者的积极作用。学习者需要去创造,我们不能直接把知识传输到其他人的大脑中,因为想要理解,我必须得在我自己的大脑中进行加工处理。
另外,如果人们太焦虑,只想着成绩,那么他们就不会对学习话题感兴趣,从而也达不到深度学习。如果能达到深度学习,也是可以记住其中的细节的,这些都是有意义的。
内容不是最重要的,语境才是。所以要在有意义的语境中学习,难度挑战不是很高也不是很低,需要进行权衡。
所以,我们的学校体系就从心理学中得到很多启示。我们教育部也会经常组织工作小组,上百名教育学习专家一起想办法促进我们综合学校的发展,开发新课标以及教师培训。
另外,我也负责教授所有赫尔辛基大学毕业生教师学习心理课程。我的学生涵盖幼儿园、小学、各学科老师,还有特殊教育老师,他们都要进行心理课程的学习。
在芬兰,心理学是所有老师的是必修课。在当老师的第一年,他们都要读我的《芬兰的现象式学习》,再进行心理课学习。其实,我在这本书里把所有的秘密都讲了。
5
我的教育理念
▲ Kirsti Lonka
毛思翩:你有几个孩子呢?你对自己的孩子的教育理念是怎样的?
Kirsti Lonka: 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是一名演员,目前在瑞典戏剧学校,小女儿目前在赫尔辛基大学学习政治学。我的丈夫是个小学老师,他目前在教五年级,所以在家里我们会一直谈论这些事。
我女儿小的时候,我丈夫跟她们在一起的时间更多一些,因为我是个教授,当时还在读博,有很多事情要做。
我女儿当时上的虽然是个普通的幼儿园,但是有个特殊小组。
我的孩子没有学习问题,但是他们成为了帮助儿童,就是每两个有问题的学生,就会配一个帮助儿童,等她们到了12岁,我才告诉她们,因为当时不能告诉孩子们谁是帮助儿童,谁是特殊儿童。
我女儿12岁的时候,我跟她说她曾经是个负责有点缺陷的儿童的帮助儿童,她才觉得当时就很好奇有些人的说话方式,她听不懂他们想说什么,但是她就想可能有些孩子在口语表达方面有问题,可能我也有问题,只是我还没发现,这就是他们的思维体系。
很多家长都拒绝让孩子成为帮助儿童,但因为我懂心理学,我知道这对他们有好处,但其他一些家长可能会觉得,“不要,我想我的孩子和聪明的孩子在一起。”
这种反应很正常,但是我觉得每个孩子都很特殊,我们只是不同,我们要学会如何接受人和人是不同的,我们都有自己的问题和强项。
所以芬兰的早教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孩子的优点的,我们很关注孩子的优点,并不断开发这些强项,而不是把关注点放在他们的问题上。
我的理念就是通过帮助他人、教别人,你才能学到最多。我觉得这就是为什么我的女儿们社交技能很好,因为她们在不知道的情况下,就一直在帮助别人。所以,我很开心我的女儿们能在幼儿园就开始学习如何帮助他人,因为现在她们的社交技能比我们还好。
在作业这件事上,我从来没有帮她们做过作业,因为我觉得这是她们自己的工作。当然,如果她们寻求帮助的话,我肯定会帮忙,但我会让她们自己负责自己的学校生活。当然,我丈夫是个老师,他也会帮忙。
我丈夫是个观鸟者,他有望远镜,我们会一起看星星、听音乐、玩儿。通过户外活动培养孩子的方式很好,我们会整个夏天都呆在湖边,那边甚至都没有自来水,我们有很多户外设施,会花很多时间在大自然中。
我觉得在这方面的投入很重要,这样我们的孩子不仅学会了社交,交到了朋友,还学会照顾自己,注意经济花销,对自己的生活负责,这样他们长大之后才会独立,有责任感。
这些大概就是我的教育理念。其实我一直觉得挺抱歉的,因为我没多少时间,但孩子们还小的时候,我5点钟就会离开办公室,和孩子们呆到9点,哄他们睡觉之后再开始工作。所以,我总会花4个小时跟孩子们在一起,不是很程式化的时间,而是有质量地一起度过这段时间。
6
相信孩子,让孩子自主学习
▲ 摄影:Riku Isohella/ Velhot Photography Oy
毛思翩:很多中国家长都很焦虑,会督促孩子学习,去不同的补习班,孩子的行程都排得非常满,你对这些家长有什么建议吗?
Kirsti Lonka:这种督促孩子进行的学习,是外部的原因,孩子是找不到学习的内在热情的,对此我觉得很遗憾。
我理解很多家长的焦虑,他们都是为了孩子好,他们真的很想让孩子成功,但是如果催得太紧,那就不是孩子在学习了,孩子也就不知道如何承担责任,找不到自己的热情,也不知道在生活中真正想做什么。
比如我每天工作12个小时,但是我是因为我热爱自己的工作,很有激情。我总说我的女儿也会找到自己的兴趣,但如果我对她们要求过高就不好了,我从来不会告诉她们应该做什么。如果她们问我,我会给出意见。如果逼得太紧,她们就开始做别的事,就永远也不会发现学习的乐趣。
学习的乐趣不是放松或娱乐,学习的乐趣在于和数学或英语等建立某种联系,或者是被激励,想要学习更多,想要掌握一些东西。
外在的压力可能会扼杀这种自然的动力,我们要努力去帮助孩子享受学习,这样他们才能变成自主学习者,我们也不用一直催,就像我从来不会催我女儿去做作业,她们自己想在学校好好表现,不想失败,她们会计划好自己的时间安排,去完成每件事,她们在学校表现得很好。
父母会有这种担忧,“如果我不给他们定规矩,我不知道他们会变成什么样。”“如果我不约束他们,让他们每天练习,他们长大之后会说,你没有做好你的工作,你本应该强制我去某件事的”。
当然,你要提醒孩子去做,你也可以去帮她们。但重点是,如果你不信任你的孩子,他们自己也不会信任自己,然后你就更不信任他们。
所以,关键就是,在我们的新课标里,教孩子变得自主很重要,让他们成为能够进行自我调节的学习者,孩子们也可以共同调整他们的学习。
与其说“把你的手机放在一边”,我们觉得更需要帮他们学会如何合理地使用手机,这样他们就能集中注意力,把手机放在一边,然后需要时,用谷歌搜索信息,另外,也不要脱离社交媒体。
所以,这就是我们的理念,不要强制让孩子去做某事,我们要相信他们,把他们看作独立自主的个体,这样他们才会变得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