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人们心中应该都有理想的生活,陶渊明先生的《桃花源记》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世外桃源隐居画卷。
如今社会越来越繁杂,人们也越来越向往平淡安稳的世外生活,但是敢踏出这一步的人很少,不过王青松就勇敢的迈出了这一步。
超强的记忆力
王青松出生在河南洛阳,他的记忆力从小就非常好,上学时成绩也名列前茅,不过在70年代,高中毕业已经非常不错,所以王青松高中毕业后立即参加了工作。
他进入了当地的机要局,因为工作性质,他每天要记很多东西,这对于有超强的记忆力的他易如反掌。
王青松甚至一天记住过500个电话号码,同事们都很羡慕这样的记忆力,领导也非常赏识他。
在工作期间,王青松也一直在学习,因为他一直想考上大学,他觉得以自己的能力并不是难事。
进入北京大学
后来真的如此,王青松接到了来自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的通知书,他进入北大这所著名高校学习。
在人才济济的北大里,王青松依旧突出,因为年龄比较大,他的着装每天都是一丝不苟,让人看起来就很敬畏。
他的成绩依旧很好,老师们也很赏识他,在一次和老师的聊天中,王青松受到了点拨,他决定继续深造。
王青松有了目标,就开始向那个方向努力,他没有几个朋友,像是一个独来独往的侠客,王青松并不孤独,他很享受自己一个人的生活。
之后,王青松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法律系的硕士,换专业是因为他认为法律系更赚钱。
几年后,他顺利拿到了硕士毕业证,王青松很喜欢在校园中的感觉,所以决定留校任教,就这样他成为了北京大学的一位教师。
教书时,王青松十分负责,同学们也很喜欢上他的课,王青松倾囊相授,同时还想让同学们学习更多的知识。
养生课上遇爱人
碰巧那时候流行起养生,王青松正好对养生这方面有所了解,他小时候练过武,进入北京大学后时常读庄子,所以在上课之余开始教同学们养生知识。
就这样,王青松的养生班越来越受欢迎,来上他的课的人也越来越多,系里领导看王青松影响很大,所以让他为系里创收。
之后王青松的养生班开始收钱,每人一周10元,虽然收钱,但报名的人依然很多。
王青松和他的妻子张梅也是在养生班相识,当时张梅刚刚从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比王青松小12岁,王青松看见她的第一眼就说“气质好”。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后,两人的很多观点都一样,对养生也有一致的见解,情投意合的两人成为了恋人关系,之后又组成了家庭。
爱情事业双丰收的王青松不满于此,“活到老,学到老”,他决定在学术上前进,继续考取博士。
接连的失利
他知道考博难度很大,所以非常努力,在生活上张梅也非常照顾他,这段时间可以说是王青松最努力的一段时间。
王青松的学习能力真的是超乎常人,第一次考试时他获得了第一名,但是哲学系的老师并没有收下他。
一次的失败并没有让王青松放弃,人生中总会有一些磨难,他决定考第二次。
第二次他没有再考哲学系,转而报考法律系,这次的考试成绩依然很好,但是导师依旧没有录取他。
连续两次失利对王青松的打击很大,他说自己当时像被几万根线拉着的风筝,永远也飞不高。
再加上普通的养生已经满足不了王青松内心的需求,所以他有了避世的想法。妻子张梅同样厌倦俗世的生活,所以当丈夫提起隐居时,她欣然同意。
开始隐居生活
1994年,他们先是搬到了北京与河北交界处的山区中,王青松去上课的路程要坐5个小时的公交车,因为家中无人照看,张梅在1998年辞职,之后王青松在2000年也从北大离职,夫妻两个彻底避世。
他们没有事情绝对不外出,为了达到真正的境界,他们用皂荚和草木灰代替肥皂和洗衣粉等东西。
王青松说将身体运用到极点的体力劳动让他们感到了快乐,他们用10年践行斯巴达克式人生体验。
两人就这样在世外桃源般的环境里生活了十年,虽然和外面格格不入,但是两人的内心都得到了真正的满足。
在两人隐居期间,他们的儿子也降生了,张梅并没有去医院,王青松亲自给她接生。
回归社会
夫妻二人的文化水平都很高,所以儿子的文化教育并没有落后,但毕竟外面社会高速发展,一些东西还是要社会交给他。
他们的儿子其实也很向往外面的生活,每当看见山外的人都很兴奋,作为父亲王青松很内疚。
所以在2011年,夫妻两个决定回归社会,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记者对他们进行采访时他们说,回归社会是为了孩子,但最后他们夫妻二人还是会选择田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