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小王子》的故事吗?
小王子居住在一个小小的星球上,他种了一朵玫瑰花,小王子每天给玫瑰浇水、捉虫子、遮太阳、陪她说话。在他眼里,玫瑰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用心对待,付出情感,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就不再是普通的东西了,它会成为我们生命之中异常珍贵和温暖的源泉。
找到一种尊重生命的方式,让孩子知道什么是生命教育,孩子将受益一生。
——凯叔
作者 | 夏晴风
近日,看到一则新闻。
江苏南京,一名11岁的男孩用小刀戳小猫身体,并且用门夹小猫,这个画面让人气愤不已。
面面显示,男孩来到一家宠物店门口,看到紧锁的大门内有一只小猫,便拿着小刀在门外戳小猫。
小猫吓得到处乱窜,他却觉得不过瘾,将门推开一个小缝隙,开始引诱另一只小猫出来。残忍的是,小猫刚伸出头,男孩便将两扇门并拢,用力夹小猫的头部。
随后又放出小猫,开始追打长达半小时之久。
猫主人发现后带小猫去了医院,发现两只小猫中,一只有炎症,另一只出现了自闭。
网友纷纷留言:
「一个人不尊重生命,还能尊重什么呢?」
「从小就这样,缺乏对生命的敬畏,长大了什么表现可想而知。」
是啊,当一个人不懂生命的珍贵,不懂得爱惜生命,就可能会做出令人恐怖的事。
一个孩子「残忍」的背后,是生命教育的缺失。
美国人道主义协会调查发现:每年有近100万只动物在家庭暴力事件中,被虐待或杀死。
他们残忍地对待动物,甚至拿这些动物来发泄自己的情绪,在他们的眼中,这样很好玩,动物的命就是草芥,对生命没有丝毫的敬畏之心。
但其实如此藐视生命的背后,缺少的是生命教育。
因为他们不懂得每一条生命的可贵,不懂得爱惜动物,才会做出如此残忍的事。
记得有次带孩子上学的路上,看到一位爸爸带着儿子走在前边。
旁边走过来一只流浪狗,男孩看见后,对着流浪狗就是一脚,吓得流浪狗边叫边跑开,而爸爸对儿子的行为完全视若无睹。
其实很多孩子就是这样被养成了「虐待者」,小时候孩子踩死一只虫子不管,踢一下猫狗父母不管,慢慢长大后就会逐渐失去恻隐之心。
康德曾说:人对动物的残忍,会钝化对动物的苦痛应有的恻隐之情,进而在与他人来往时弱化以致泯灭人的基本感情。
也就是说,虐待动物失去基本的同理心,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心中也不会有爱和善良。
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就提出了生命教育的理念。生命教育不仅是告诉孩子关注自身生命,也要让他们爱护、尊重自己以及他人的生命。
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从小给孩子做生命教育。
●提升孩子对生命的认知,始终拥有敬畏心
首先我们要让孩子对生命有基本的认识,让孩子对生命拥有敬畏之心,这样孩子才不会藐视任何一条生命。
在平时,我们要多告诉孩子生命的可贵,让孩子在大自然中感受每一种生命的美好,教孩子学着去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真正认识到生命的意义。
只有孩子感受到生命的价值,他才能对身边的一切拥有善意,也才能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教育孩子对动物拥有同理心
其次,我们要在平时就教孩子对动物拥有同理心,让孩子明白生命没有贵贱之分,每一种生命,都有权利得到尊重和保护。
小时候,妈妈对我做过一次生命教育,到现在依然记忆犹新。
有次我和表哥抓了一只小鸟,将它关在一个小笼子里玩,妈妈得知后,在晚上睡觉前给我上了一课。
妈妈对我说:「你们今天抓了一只小鸟,玩得开心吗?」
我说:「很好玩,可小鸟好像很害怕,很着急想要出去。」
妈妈听完后对我说:「是啊!小鸟也有爸爸妈妈,它被你们抓了,它的爸爸妈妈会很伤心的。就像,如果你丢了,爸爸妈妈也会急疯的。」
那一刻我突然感同身受地开始心疼小鸟,最后和妈妈一起放飞了小鸟。
也是因为这样的教育让我明白,动物也有父母为它们而心疼。
想要让孩子从小拥有同理心,就要让他们学着去感同身受,从小学会爱护生命。
●父母要学会以身作则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不懂得爱惜生命,和父母的耳濡目染有关。
比如父母肆意践踏草坪、对待动物不够友善等,慢慢孩子就会受到影响,觉得这种行为很正常。
之前网上看到一位妈妈的分享,她从来不践踏任何一块草坪。
有次孩子为了走近路,想要从草坪过,而她却坚决地拒绝了孩子,带着孩子走远路,并告诉孩子,草坪上的每一棵小草都是有生命的,我们不该轻易践踏。
在自己的影响下,孩子之后再也没想过要走近路,也从不践踏任何一颗小草。
唯有这样,孩子才会从父母身上学会爱惜生命、敬畏生命。
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教授说:
生命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要把尊重生命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个人的心中,使每个人都有美好的期待、美好的渴望。
生命教育是我们能给孩子最重要的一课,这一课决定了孩子未来的品行、孩子性格的发展和内心深处基本的爱。
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会让孩子从小成为一个拥有爱心、善良、积极且乐观的人。
愿每一对父母从小就将善良、美好这些东西植入孩子的心田,让孩子成为一个善良且珍惜生命的人。
作者:夏晴风,多平台签约作者,一个宠娃狂魔的妈妈,深入研究儿童心理,致力与孩子一起成长。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