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小时候挨打就没事,怎么现在的孩子就打不得了?

虽然我们学了不少科学育儿知识,看了很多教育和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明白“孩子不能打”,但很多人或许和我一样,心里一直有个疑惑:

我们小时候老挨揍,每次淘气捣乱、或者考砸了,总免不了一顿“男女混合双打”,好像也没有因此产生心理阴影,和父母的关系也没受到影响,照样三观健全、身心健康地长大了。

怎么轮到我们自己的孩子时,就打不得碰不得了呢?

有位读者就提出了这样的质疑:“80后经常挨打,也没听说过谁因为小时候经常被揍就出现人格缺陷的。”

(之前我们发过一篇“不要打孩子”的文章,有读者觉得太小题大做了)

我觉得这个问题还是挺有意思的,我们小时候能打得,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就打不得了?难道真如很多人所说的,现在的孩子娇生惯养、承受能力太差了吗?

现在的孩子“金贵”在哪儿?

我先讲个前两天发生在饭桌上的事儿。

小小常说:“我吃饱了。”家里老人觉得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得多吃点,就和他说:“你吃这么点哪行啊,肯定没吃饱,再吃两口。”

接下来小小常的一句话,把我们一桌大人给惊着了:

“你又不是我,你怎么会知道我的感觉呢,我觉得自己吃饱了,就是吃饱了。”

这样的话我们大人从来没跟他说过,但就那么自然地,从他的嘴里冒出来了。其实平时小小常也会有类似的表达,比如他看上的一样东西,我们觉得不好看,他就会说:“是我用的东西,我自己喜欢就好了,你们不喜欢也没关系。”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回想自己的六七岁,我根本不会想到说这样的话,而且就算想到了,恐怕也不敢对父母说出口。

短短一代人,20多年的时间,父母变了,孩子也变了。而这种变化其实也是向着更好的方向变了。

如今的小孩生活在一个信息和物质极大丰盛的时代,我们和他们最大的不同可能在于:

我们从小被灌输的,是服从,从众,听老师和爸妈的话;

而他们学到的看到的,是勇于表达,敢于质疑,追求平等和话语权。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华东师范大学的心理学教授陈默就认为,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生长在独套公寓里的独生子女,所以他们的孤独感很强,而人一旦孤独,思考能力就会变强,所以他们的思辨能力,优于同龄时期的我们。再加上信息和知识的接收量,也比我们小时候丰富很多,所以我们的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特别强

另外这些“独套公寓里的独子”,和我们小时候所处的“大人说话小孩别插嘴”的家庭氛围不同,他们和大人在一起平等交流的机会更多、待在一起的时间也更长,所以孩子们会习得大人的说话逻辑和思维方式,也会从大人那里要求更多的话语权:为什么你能说话我就不能说?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同时孩子生长的大环境也变了:

孩子平时阅读的绘本会告诉他要勇敢做自己;幼儿园的老师会鼓励孩子们表达真实的想法,我们受到先进教育理念的影响,也更尊重孩子,愿意倾听和平等交流……

这是短短几十年里很大的社会进步,孩子生长的环境更宽松、更自由,我们不再单纯将“听话”作为衡量“好孩子”的标准,而是希望他们有主见、有自我意识,敢于为自己争取和发声。

所以回到开头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小时候挨打就没事,现在的孩子就打不得了?”

我们小时候习惯服从权威,对父母和老师有比较大的畏惧情绪,所以“揍服”确实挺有效的,而且街坊四邻的玩伴、班里的同学都挨打,我们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也不觉得挨打是什么“不得了”的事;

但现在的孩子在环境的影响下,自我意识更强,讲人权讲平等,你想“揍服”他,他多半是不服的,只会徒增亲子之间的矛盾。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大环境变了、孩子变了,老方法也就不再适用了。

我们打孩子,有时候其实是因为“说不过”孩子

现在的孩子思辨能力很强、语言表达能力也是一流,所以我们经常被他们的话“噎住”。比如我们家老人想让小小常多吃两口饭,曾经对我好使的话到小小常身上就像重拳打到了棉花上,还无法反驳——因为人家确实说的对啊,饱没饱当然是他自己说了算,哪怕是最亲近的家人,也不能替代他去感受。

所以虽然很多父母平时是鼓励孩子做自己的,但架不住孩子在大讲“歪理”或太有主见听不进去大人话的时候,我们又有父母的权威在脑海中盘旋,所以“气急败坏”头脑一热,巴掌就扬了上去。

而这样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和孩子的沟通依旧没到位,孩子只是出于恐惧暂时闭嘴;没被“说服”的孩子被打得莫名其妙,他会把挨打当成是爸妈的打击报复,你想让他懂得的道理,他还是没懂;打得多了,孩子会认为暴力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说不过是可以动手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所以面对现在这群“鬼精鬼精”的娃,我们做父母的更是要提高自己的“说服”能力,而不是“揍服”的体力。

在我们说服不了孩子的时候,首先得冷静下来判断:

孩子到底是在狡辩,还是他的想法真的有道理?如果他的想法合理,只不过不合我的想法而已,我是不是应该对“我说啥就是啥”做个让步,尊重孩子的想法?

如果孩子是在狡辩说歪理,那他的理歪在哪?逻辑哪里出现了漏洞?我自己的逻辑能力是不是在线,我又应该怎么纠正孩子的错误逻辑?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面对凡事要求话语权、喜欢和你讲道理的当代娃,教育娃、和娃讲道理,不亚于一场“辩论赛”。他们喜欢讲道理,那就和他讲,如果你能把他讲通,他才能真的“服你”。

实在没忍住打了娃两下,也无需太自责

很多教育文章都在说“不能打孩子”。但说实话,在现实的育儿场景里,对孩子从没动过手的家长恐怕凤毛麟角吧。

所以虽然我们今天聊了很多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不能“揍服”而要“说服”,但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宽慰一下各位家长:

偶尔一次没忍住打了孩子,只要孩子没受伤,真不是什么大事儿,不用太过自责,别老是想着一巴掌就会给孩子带来什么罪孽深重的影响,放过自己,下不为例就行了。

老牌育儿书《魔法岁月》里,作者塞尔玛·弗雷伯格说:

“现在有个很常见的误解,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岁看老”。这种观念认为童年早期经历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没有什么能改变童年早期的影响……但实际上,每个孩子的人格发展过程中,适应机制很早就开始起作用了,它用独一无二的方式对孩子的经历产生影响,人格最终会发展成什么样取决于自我和适应机制,而不是经历本身。”

也就是说,我们的一言一行、和孩子的相处方式对孩子的确存在影响,但孩子有与生俱来的自我调节和适应能力,你偶尔的一次发脾气、甚至动手(当然不能打伤),只要你们亲子关系很稳固,就不会对孩子造成不可逆的负面影响,孩子的人格发展除了你的教化作用之外,很大一部分是他的“自我”在产生作用。

讲了这么多,我觉得也算是给“为什么不能打孩子”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现在的孩子和我们小时候完全不同了,因为生长环境的差异,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自主意识都更强,这是社会民主进程很大的一个进步,所以我们做父母的,也应该给予孩子更多尊重和平等交流的机会。

只有真正了解我们的孩子,才能知道他们到底需要的是什么,“揍服”太复古了,我们有空还是多练练口才,争取以德服人啊

标签: 孩子 父母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