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称一直以为引发的争议就很大,甚至有很多老师认为应当取消中小学教师职称,因为职称把老师分成三六九等,正高级职称领取最多的工资,副高级职称领取小康水平工资,而初级职称领取最低工资,强烈觉得应当取消的老师认为职称评审制度太不合理,本身设置上就有很大的缺陷,毕竟课题、荣誉证书这些认为操作性太大了,有失公允,比如校领导总能比一线教师抢先评上高级职称,倒不如取消。
在笔者看来,只要是制度就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但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是有必要的,比如尊重教龄,从河南实施的按照教龄晋升职称,不受岗位比例限制,但也仅少部分省份落实并非全面推开,此外近期试点的职称评审向一线教师和班主任倾斜也受到了一致好评,那么怎么来减弱职称带来的矛盾呢,笔者有话要说。
首先是基础教育,教书专业水平差距不是特别大,但职称不同差距偏大,职称岗位不是工作岗位,这一点才是大部分老师有意见的地方,职称只反映评之前的工作表现,体现不了评聘完成之后的工作表现,现实就是一旦被评上高级职称就想退居二线,不在一线教学岗了。要知道基础教育教师跟其他行业不同,比如医生高级职称的可以用来解决疑难杂症,而教师高级职称没解决什么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职称之间的矛盾也会冲突与日俱增。
职称可以双轨制,一个按教龄晋升,所有教师都有一个希望,一个可以安心工作教学,一个按荣誉论文课题成绩,有能力的年轻人可以提前晋升,提高积极性,你们认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