拎着点滴瓶上课,跪着求学生听话,当老师当成这样值得吗?

如果一个人主动抛弃大城市的体面工作和舒适生活,带着老婆孩子扎根穷乡僻壤,出钱出力默默奉献20年,而且打算一辈子呆下去,你会不会觉得他傻?或者感觉,这样高尚的人只有电视剧才能有?

但在现实中,确确实实有这样的人。这位皮肤粗糙看起来营养不良的胡忠老师,他的故事,足以温暖这个寒冬。

1、抛家弃女,做143个孩子的阿爸

时光倒流二十年,胡忠老师正享受着岁月静好的生活,他是重庆师大的高材生,1991年毕业后进入成都一所重点中学执教,成都是天府之国,物质富庶,交通便利。夫妻俩是双职工,收入稳定。

这一年,两人有了爱情结晶,一个粉装玉琢的小女孩。新生命的到来让这个小家庭更加幸福美满,任谁都要羡慕不已。

唯独让胡忠感到不如意的是,因为学校合并师资整合,他被调离教学岗位,分配到实验室管理仪器。乍一下离开熟悉的讲台,他心里感到空空荡荡的。

有同事劝他:“这样多好,活计又轻松,钱也不少你的!”这是大实话,比起在课堂上扯着嗓门讲课、劳心劳力地批改作业,换岗后的工作量少了很多,但胡忠还是喜欢面对面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他认为这才是为人师者的作用。

偶然的一天,胡忠在报纸上看到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教育的报道,只是因为多看了几眼,他的心就飞上了海拔3000米之上的那所校园。

胡忠以旅游为名,哄着妻子去实地考察。坐了近两天的火车,一路颠簸辗转,才风尘仆仆地赶到目的地:西康福利学校。这所学校是寄宿制,学生来自当地各个市县各个民族各个年龄段,大多是孤儿,共有143名。

“缺老师,我们太缺老师了。”负责人叹息着说:“来这里教书的多是志愿者,一个月300块钱的补助,哪留得住人呢?”

胡忠把目光投向操场,孩子们在奔跑嬉戏,脸上都有两朵鲜艳的高原红。一个藏族小女孩走上前来,向胡忠献上了一条洁白的哈达,她扑闪着漂亮的眼睛,用不熟练的普通话询问:“你是我们的新老师吗?”

孩子的眼神又清又亮,含着满满的期待。胡忠感到脖子上柔软的哈达,仿佛有了沉甸甸的份量,他的心被震撼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回家后,胡忠向妻子提出自己想去西康福利学校支教的想法,谢晓君很为难:“咱们的女儿才几个月大啊。”但看着丈夫那样坚定的表情,这个善良的女人同意了。这年夏天,胡忠背上了行囊,辞别妻女,奔赴500公里之外的学校,当起了143名孩子的“阿爸”。

2、最美的爱情是并肩战斗

丈夫走后,谢晓君牵肠挂肚。他有高原反应怎么办?吃不饱穿不暖怎么办?语言不通没法开展工作怎么办?

胡忠在电话里,总是笑眯眯地说:“没事,我都挺好的。”他不想让妻子担心,让她一个人照顾幼小的女儿,他已经自责不已,所以总是报喜不报忧。事实上,谢晓君焦虑的事,他全部都经历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初到甘孜,因为高原反应,胡忠总是头昏眼花,别说当地没有什么好吃食,就是有,他也咽不下去。学校让他教一年级,课程对胡忠没有难度,但很多藏族的孩子听不懂普通话,上课鸡同鸭讲,大家大眼瞪小眼。

为了攻克语言关,胡忠下了不少苦功夫,听不懂,就用手势比划。他还想到一个妙招,用“糖衣炮弹”辅助教学。

不管哪个民族的孩子,都爱吃口甜食。胡忠投其所好,买来一堆花花绿绿的糖果,认真听课做对题目,就奖励一颗。期中期末大考,除了口头表扬,还可以凭分数兑换糖果。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的双管齐下,孩子对学习来劲儿了。

只是这妙招有点费人民币,胡忠每月300块的志愿者补助,几乎全填了孩子们的肚子。但胡忠乐呵呵的,看到学生成绩提高,比什么都高兴。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谢晓君对丈夫的思念则与日俱增,当初胡忠走时,说的是支教一年,可一年之后又一年,胡忠抱歉地说:“那里的孩子真的需要我啊!”在学校,他和学生同吃同住,他们亲切地喊他“阿爸”,因为这声声呼唤,他在成都家中吃年夜饭都吃不安稳,年一过就匆匆返回甘孜。

谢晓君没办法,她爱丈夫,也敬重他的选择,既然他回不来,那就自己去找他吧!2003年,谢晓君带着不满三岁的女儿,赶到西康福利学校的丈夫身边:“我也是老师,我也可以支教!”

谢晓君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多才多艺,因为一直弹钢琴,有一双修长美丽的手。但在条件简陋的高原,钢琴没有,却有数不清的活计等着这双手去做。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亲自到学校体验,谢晓君才知道丈夫这几年有多苦。学校师资薄弱,她来了之后,既是学生的老师,又是学生的妈妈,还要充当校工。

当地的孩子基础差,谢晓君一个拼音一个拼音的教,一道题一道题的讲,放学了,还要给孩子打饭,带他们去操场锻炼身体。晚上要帮孩子们洗脸洗脚,教他们整理卫生。事儿太多太杂,连自己的女儿都顾不上,只能丢给老家的父母照看。

“水烧开了!”胡忠愉快地喊。学校有个大锅炉,每到周末要烧足水,给所有孩子干干净净洗个澡。锅炉老迈不堪,烧起来很费劲,胡忠自告奋勇揽下这个苦活累活。看着丈夫脸上黑乎乎的灰渍和一脑门的汗,谢晓君心疼又敬佩。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一晃,谢晓君来这里支教三年了,女儿也到了上小学的年纪。胡忠让妻子回去,“有我在这就行了!”谢晓君返回了成都,新学期开始了,她是初一的班主任,学校条件好生源棒,比支教时轻松太多,可她心里怎么放得下远方的丈夫,和那些对她依依不舍的学生呢?

3、放弃一切坚持20年,值吗

“老师,你还会回来教我们吗?”“老师,我们等着你!”午夜梦醒,谢晓君无法成眠,她最终做出决定,回去那里,和丈夫并肩作战。

谢晓君向学校提出调动工作的申请,因为她得知,在甘孜康定县有一所更艰苦的学校成立了,比起成都的孩子们,那里更需要她这样的教师。

将工作关系转入甘孜,那就不是支教了,而是真正扎根那个偏远的地方,再没有回头路。

谢晓君义无反顾,她把女儿胡文吉也带去了,和藏区的孩子们一起上学。和胡忠一样,她什么课都要教,每天连轴转。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有一天谢晓君发了高烧,趁午间去诊所挂点滴,刚想合上眼眯瞪一会,一个六年级的孩子气喘吁吁地跑来:“谢老师,我们的数学老师走了,下午第一节课怎么办?”

“你怎么知道他走了?”“大家都看见了,他的东西都搬空了!”谢晓君叹了口气,学校老师流动频繁,有些年轻的志愿者吃不了苦,上到一半就不辞而别,这学期这个班的数学老师都换三个了。

一时半会哪找到人啊,谢晓君只能自己提着输液瓶赶到了教室顶上,板书时牵动身体,血从管子里倒流出来,她还浑然不知。

这些苦,她没有告诉丈夫,因为她知道丈夫更辛苦更忙碌。胡忠从支教老师做到学校校长,一心扑在学校上,早上第一个起来为大家开灯的是他,晩上巡查校园后最后一个休息的还是他。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顽劣的学生不肯学习,他谆谆教导,苦口婆心,甚至曾放下教师尊严,跪在地下求学生听课。他教育出来的学生有很多考上了重点大学,在他的感召下,愿意学成归来,为家乡发展助力。

从2000年到2020年,他们已经坚持了二十年,小小的校园流水的学生,他们一直在那里。

2011年,胡忠和谢晓君入选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人们怀着敬意,称他们为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有人支教是为了评职称,有人支教是一时的热情,像胡忠夫妻这样抛弃一切,默默奉献几十年乃至整个后半生的,能有几人呢?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春蚕有爱,红烛多情,这样的教师,才是真正最美的教师。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