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经济学人》杂志数据显示:美国精英大学亚裔学生的数量在1993年时为20%左右,此后不升反降。而在全国本科大学中学生的组成比例,1984年亚裔为4%,在24年后,增长至6%。在此期间,拉丁裔和非裔增长至15%。同样,亚裔的SAT成绩必须要比黑人高出450分,(满分是1600分)才能录取。
这组数据足以表明,在美国甚至许多国家都仍然有种族歧视存在的现象。
留在一个不会有歧视的国度
说到盛智文,也许很多人都不知道,但很多人应该都知道香港的兰桂坊酒吧街。
盛智文,便是兰桂坊的建立者,也被称为“兰桂坊之父”。他亲眼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30余年来的变化以及香港回归14年来的成长。
盛智文,原名Allan Zeman,1950年时在德国出生,是犹太族人。在幼时便随父母移居美国纽约,在7岁时,父亲去世,母子俩便移居到了加拿大魁北克。
在盛智文19岁时,因工作原因前往香港,自此,再没有离开过香港。
而这其中,或多或少的因素,便源于他早年在其他国家因为犹太族人的身份所遭受的异样眼光。
在盛智文10岁的时候,为了能够减轻母亲的负担,他已经开始做兼职挣钱。早上的时候要去送报纸,晚上要去餐馆打零工,每周可以挣到35加元左右。
也正是他的努力付出,使得他在16岁时就成为学校中第一个自己买汽车的学生。
17岁时,盛智文放弃了念大学,是选择进入一家服装公司工作,努力又聪明的他很快就得到了老板的赏识。
在经过两年的努力之后,盛智文有了100万加元以上的存款。
从默默无闻到“兰桂坊之父”
在盛智文到香港出差时,他对香港“一见钟情”了。
因为当时香港的税收很低,是许多商人梦寐以求的“掘金之地”。
上世纪80年代初,他看到了休闲文化的商机,于是一手创建了兰桂坊这个世界级的娱乐招牌。
事实证明,他的眼光是极其独特的。在香港回归20年以来,“一国两制”的方针,使得香港原有的制度与生活方式得以延续。因此兰桂坊也留了下来,并且还成为了香港多元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兰桂坊成为西方商人与观光客的必访地时,盛智文同时以惊人的手笔接叫收购了兰桂坊巷子内的许多公寓。并且以他在纺织业赚的利润,投入并进一步开发兰桂坊。
三十年来,兰桂坊已经拥有了八十家的餐厅、酒吧以及夜店,其中盛智文自己拥有将近二十家。兰桂坊也从此成为媒体不断报导的焦点,一手打造了兰桂坊传奇的盛智文,自然也成了经常登上媒体的名人
此外,在1975年时,盛智文又在香港成立了Colby,以经营成衣贸易。并且盛智文以香港为跳板,通过从内地订购服装,再卖到加拿大和英国。
在短短的几年间,盛智文便积累了一定资本。后来在经营了二十多年后,盛智文有将公司卖给了香港的冯氏兄弟,成功获利22亿元。
也正是因为盛智文赚了很多钱,所以他对这个开放包容的城市、国度有了深深的留恋,最终还选择定居下来。
加入中国国籍,身为中国人的骄傲
盛智文通过自己的成功也获得了这座城市的认可,先后被委任为特区政府和多家公营机构的政策顾问。同时,他还在香港旅游业陷入低潮时,出任了海洋公园的主席,将这家连年亏损的海洋公园改造成为了世界级的主题公园。
盛智文也曾获特区政府颁发象征最高荣誉的大紫荆勋章,其为他对香港作出的贡献的一个表彰。
因为他对香港强烈的归属感,所以在2008年时,盛智文放弃了加拿大国籍,从此成为了一名中国籍香港人。
他说过:“我已在香港48年,这里是我的家,我更愿意视自己为香港人。”
也曾说“我常开玩笑称自己为一个白壳鸡蛋,外壳是白色的,内心是黄色的。”
据香港东网报道:盛智文在早年间提出加入中国籍的想法时,身边的不少人都感到惊讶。他还用了8个月时间说服了家人支持自己的决定,也称自己正是对香港有强烈的归属感,所以才坚持入籍。
如今,盛智文在香港居住了43年。当1997年香港回归时,曾经有外国媒体对此持怀疑态度,看衰香港。
而盛智文则声称“当时我告诉他们说,你们疯了,相信我,中国发展迅速,香港会变得更好。2007年他们回到香港一看,香港果然比以前更好了。我见证了中国的变化,所以我有信心。”
小结
也正如盛智文在接受媒体的一次采访中表示:“我从没后悔入籍中国,作为中国人我很骄傲”。中国是一个没有歧视的国度,包容是我们的伟大祖国流传零上千年的美德,而如今的中国也更加开放更加的自信,我们都以身为中国人而无比自豪!
参考资料:《经济学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