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赋和一饼,谁知道哪个会先来

文|十三姐

公众号|格十三(GSSW13)

前几天的见面会上,有一位读者走上台来,温婉地说:大家好,我是一个博士后,我老公也是博士后。

台下一片惊呼,大家投来敬仰的目光。

博士后说:以我们夫妻俩的水准,相信在孩子的教育这块肯定没有太大问题。

台下频频点头,大家目光中泛起了羡慕。

博士后又说:我们家孩子的学校也不错,考试全班就有一半以上考100分。

台下一片死寂,大家开始若有所思。

博士后继续说:但是我家孩子只考了50分。

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并伴以长时间孔武有力的欢笑。

我也不知道大家在高兴什么,也许是因为自己家孩子比博士后的孩子考得好,所以似乎感觉自己也比博士后厉害了一些吧。嗯,我确实说过:中年妇女优秀不优秀,主要看娃。

但也别高兴得太早,人家能持续辅导陪读到大三,而你,你只能陪读到三年级。

在妈妈群体里,学渣的妈妈人缘是最好的,当得知一对博士后的孩子是学渣时,不知为啥,他们突然就人缘更好了。

也许人们对于基因和天赋这种难以拿捏的东西有太强的无力感,正需要后天的某种意外结果来平衡吧。假如每一个博士后的孩子都注定天生就超越了其他小孩,那么普通人的无力感就会更大,也就更焦虑。所以当博士后的娃考试垫底时,大家莫名获得了一种平衡的安慰,整个人都放松了。

这种扭曲而又有点变态的内心轨迹,是几乎每个中年老母都若有似无的暗戳戳的小心思,用现场某位读者的话说就是:“大家都是千年的狐狸,谁也不要跟谁装黛玉。”

但我觉得吧,50分的考卷没必要为之焦虑,别说是博士后父母了,就算是普通学历父母的娃,再差也就是方法和技巧的欠缺,在智力没问题的情况下,分数归根到底是浮云,不以综合发展眼光考量为目的的批判分数都是耍流氓。

我记得以前有个读者问过一个问题:“为什么好多高学历人士的小孩反而比不上其他小孩?”

其实学历和天资不完全划等号,这是很简单的道理,一个人很聪明不代表他就会一直学一直考直到考上博士。那么,一个很聪明的人vs一个有博士学位的人,谁的后代更有天赋?你能判断的了吗?

每次提“天赋”我都会想到我的一个好朋友,她也曾跟我吐槽她的孩子为什么没有学习天赋。她们夫妻俩都是高学历,也都是搞教育的,以为人生已经妥妥地戴上光环,没想到孩子读书成了他们的心病,颠覆了他们所有的自信。她说儿子除了学习不好啥都好,除了不想上学啥都想干,尤其是做美食。幼儿园中班时这孩子就和妈妈一起做蛋糕,做得有模有样,六岁就能跟着爷爷一起擀面条、包馄饨、烙饼......

别人家有人来做客的时候,人家孩子都是表演个弹钢琴啊背唐诗啊什么的,她家有亲戚朋友来串门时,孩子要现场表演烘焙曲奇、拍黄瓜、烙葱油饼,做馅饼、摊鸡蛋饼,非常有仪式感。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你看,我们总希望孩子小小年纪就能展现出天赋异禀,但很多人展现出来的只有一饼的天赋,给人一种“这孩子的特长就是吃”的感觉。

人类这种生物的多变性实在难以捉摸,音乐家的孩子可能五音不全,画家的孩子可能不喜欢画画,语文老师的孩子经常不会写作文,英语老师的孩子必须找其他英语老师补课......

家长们的种种无奈,都是对“天赋”这个玄幻词汇的毁灭,甚至有时候只能安慰自己,相比只会吃饼而言,会烙饼至少算一技之长,所以天赋一饼也是一种天赋。

有的娃早早就爆发出神童般的潜质令人羡慕不已,有的娃迟迟不开窍让爹妈怀疑人生,在我们的期待之中或意料之外,天赋和一饼到底哪个先来,好像也只能撞大运。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天赋这件事重要吗,那是太重要了!

但天赋这件事什么时候能对人的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这个真说不准。

别看我现在经常到处跟人说“我的工作全是靠天赋”,但在我30多年的人生中,也算是充分演绎了什么叫“一饼”先来,“天赋”后到

18岁的时候我偷偷给自己报名了两个艺术类考试,一个是音乐学院钢琴系,另一个是戏剧学院戏文系,最后两个都没考进。从那之后走上入了其他领域,上了那么多年学,又上了那么多年班,做了那么多年贸易......35岁的时候,在拥有了稳定生活之后,我开始做公众号,码字,写书,同时也练琴,经常会有几万人在线看我弹钢琴。

兜兜转转的人生,天赋不会消失。我在18岁那年以为永别了的文艺范儿,在经历了十几年摸爬滚打和成长之后,在35岁时重新拿了起来。在没有经济压力和生活负担的前提下,得以安安心心地搞内容创作,实现了最不急功近利的优质输出,圆了自己18岁的梦,如果当年就学了音乐或写作,如今说不定还在为生计奔波......一切看似都是最好的时机,最好的安排。

这让我一直在思考自己对儿子的期待。假如说,18岁时他没有实现自己的或父母的愿望,进入自己想要进入的学校,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他的人生是不是进入了一个令人沮丧的状态?

我也经常在想:我的孩子有什么天赋?我说不出什么具体的来,但一定不是他没有,而是我可能还无法看清。但就算他没有什么天赋,也没啥好焦虑的,他爹也没啥天赋,不也照样娶到了我这个优秀的女人么......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人与生俱来的某种天赋是不会消失的,只看你什么时候挖掘出了它。有的孩子小时候成绩不好,但父母给了他很宽容的空间去自由摸索自己的天赋,孩子有一天摸索到了,他顺着这种天赋一路走,能走进一个父母压根料想不到的宽广世界,父母的格局有多大,孩子摸索天赋的机会就有多大。

就像有位读者,在见面会上慢条斯理地说:“我是今天全场最佛系的妈妈,自从我女儿小时候用了三个月都没记全26个英文字母开始,我就做好了当学渣妈妈的准备。果然,孩子不负众望地成了学渣,我的准备没有白准备,也是从那开始,我对孩子只有宽松,没有强制,随遇而安,静待花开,只要她快乐成长,健康平安”......因为这位来自湖北恩施的苗族妈妈,是在老家坐拥着好几座山头的大户人家......

所以她不焦虑,不着急,但她那个26个字母都记不住的女儿,在初中之后突然自己顿悟,一路直上,成了一个名列前茅的小孩。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所以,有些孩子的天赋是靠逼、靠催、靠刺激出来的;而有些孩子的天赋是靠等、靠磨、靠孵化出来的。

当你鸡娃鸡了半天都没效果时,与其劳心伤神亲子关系破裂,不妨先假设自己家里有几座山头,几座大矿,说服自己随遇而安,静待花开,也许这条路反而行得通。

如果把这些故事都拼凑起来,你会发现,似乎每个人都有着某种既定的又模糊的成长轨迹。我们从不放弃一些必要的努力,但也不必拔苗助长去促使天赋早早冒泡,只要一个人具备强大的内心,足够的自信,天赋只会迟到不会缺席。说到这儿我想起来了,十三姐夫也不算没天赋,他30多岁才发现自己有学日语的天赋,小时候汉语拼音学了两年都得不了满分,现在平假名片假名俩礼拜就默写全对,去日本省了导游费也算为家庭做了巨大贡献。

人的幸福感,不是过去学到了什么境界,而是未来还能有学更多新鲜事物的激情,只要有这种激情,天赋早来晚来都一样。

濒临崩溃的婚姻因何重获新生?

鄙视链低端的妈妈怎样自救?

小镇女青年如何闯荡大上海?

心理医生治不好的老母如何一夜重生?

扑朔迷离,涣然冰释,

是什么让她们险象环生?

是什么令她们欲罢不能?

敬请期待下一期:

《走近格十三的精神互助小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十三姐

魔都高影响力KOL

独立运营IP「格十三」

旗下公众号「格十三」「十三姐夫」

著有《了不起的中年妇女》

微博@格十三的十三姐

标签: 孩子 小孩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