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有1031余万高三考生参加高考。教育部近期发布消息,今年,国内各级各类高校毕业生(包括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将达到909万人,此外,海外留学回国学生多达80万人。
每年全国有1000万+的高三学生参加国内高考,400万+考生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还有近100万学生选择出国留学。
无论选择国内深造还是国外留学,目标都是学习知识、提升能力,殊途同归,毕业后的最终目标还是就业。
高中毕业是孩子人生的重要转折点,10年、20年后,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十分巨大。有的毕业生中学术上声名鹊起,有的毕业生中仕途上平步青云,也有一些人郁郁不得志总感叹生不逢时,……
高考专业填报越来越受到高考学生及家长重视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多数情况下,或者说更多的人,一辈子所从事的工作,都会与大学所学专业密切相关。
正因为如此,近年来,高考学生及家长对高考志愿填报越来越重视。从进入高三开始,许多家长都会加入各种各样的高考志愿填报群,参加一些高考志愿填报机构的各种讲座和培训。
一些对全国高校建设发展特点及高校专业设置情况较为熟悉的专家,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网课和直播课程等形式,专业讲解高考志愿填报各种知识和技巧,备受广大考生家长青睐。
专业比学校更重要
每年高考季,高考志愿填报成热门话题,网上关于专业、学校和城市哪个选项更重要的文章和视频层出不穷。许多人的说法和观点是学校比专业更重要,那么真实情况确实如此吗?
高琳琳是清华大学生物化学专业大一新生,进入清华园后不到3个星期,她就果断退学,返回西南某大城市复读。问到退学复读的原因,高琳琳表示,自己对生物化学不太感兴趣,而且对以后就业方向有些担心和焦虑。
无独有偶,北京大学化学专业大二学生李雷,在今年国庆后办理了退学手续。李雷退学的主要原因同样缘于专业,由于一直对化学专业不是特别喜欢,尽管如此他还是非常努力,大一期间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他努力学习的目的是想大一结束后能够成功转专业。
尽管学习成绩十分优秀,但转专业的难度实在太大,李雷最后功亏一篑。无奈之下,李雷只好退学复读,准备2021年的高考,他的试错成本是2年宝贵的青春时光。
高琳琳和李雷都是高考的顶尖高分考生,如果当初填报志愿时,不单单只考虑学校的名气,同时还能兼顾专业的因素,他们可以填报清北以外其他任何高校的任何专业。如果是这样,他们就不需要浪费宝贵的青春时光,他们也能在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专业领域,取得更好的发展。
重新复读参加2021年高考,能否再次考出理想的分数和排名,能否考上清北复交等名校的目标专业,一切都未可知,高琳琳和李雷们必须承受更多的压力和煎熬。
填报志愿需要考虑孩子的兴趣和特长
高考填报志愿时,专业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但同时不能一味地追求热门专业。近几年,计算机类专业(包括电子信息、人工智能、软件工程、大数据等)和金融类专业是最受高分考生青睐的专业。
事实上,不是所有学生都适合学习计算机类专业和金融类专业专业。即使一些高分考生,本科期间学习计算机类专业和金融类专业都会异常吃力。
以金融专业为例,本科期间,学生需要学习数学分析、常微分方程、实变函数、泛函分析、偏微分方程、数值计算、数学建模、最优控制、统计学、概率论、数理统计、随机过程、数学规划、数据结构、动态优化等难度极大的数学课程。
即便那些在高考中取得高分、但数学能力不是很强的学生,特别是一些数学成绩不突出的文科高分考生,学习金融学专业,会非常痛苦,无法顺利毕业的学生也不在少数。
余威震是中国人民大学大一英语专业学生,9月入学以来,他一直在进行着复杂的思想斗争,不断拷问自己到底要不要复读重新参加高考。
从小到大,余威震一直对历史特别感兴趣,但他并不擅长语言学习,他的汉语和英语水平都很一般,甚至很不喜欢。想到在未来的4年里,自己将一直学习自己不喜欢也不擅长的专业,他的内心十分痛苦和煎熬。
余威震表示,“说不准哪天一冲动,我就会打包走人。但2021年高考报名已经结束,要重新参加高考,也只能是2022年的事情了。”
高考和选专业是孩子一生的大事,在孩子刻苦备战高考的冲刺阶段,父母需要多途径了解志愿填报的相关信息,不能等到高考成绩出来时才去关注志愿填报的问题,到那时已经来不及了。
了解专业填报相关问题的途径很多,一是各大高校网站,二是招生考试网,三是志愿填报专家讲解的文章和视频。
在此,祝愿所有2021年考生在高考中取得满意的成绩,考上自己喜欢的学校和擅长的专业。
为保护个人隐私,文中高琳琳、李雷、余威震均为化名,但都是真实案例,可供查证。
关于高考专业的那些事儿,你怎么看?欢迎评论、转发或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