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泉灵:更好地面向未来,孩子需要构筑四项底层能力

来源 | 星教师 作者 | 张泉灵

从央视离开后到现在,我有了三重身份:教育公司董事长、母亲和投资人。这三重身份为我带来了不同的视野和思考。

每年,我可以观察到超过10万名孩子的学习偏好和状态;我的投资不仅涉及教育行业,还涉及医疗行业,一个趋势表明:不远的未来,一个人的寿命长达100岁将不再是新鲜事儿——哪怕我们60岁退休,也只是“人到中年”。这还意味着,孩子们有更大几率面对延长的人生。

作为一名初三男孩的母亲,我开始思考:孩子在延长的人生中,要具备怎样的能力才能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让自己变得幸福,找到生活的意义?

我认为,有四个基础能力非常重要:终身学习力、找到乐趣的能力、有质量的生命力、社交能力。

而这些能力,孩子们或许不能在学校全部学到手,那么,我们应该做什么?

1

终身学习力

先说终身学习力,且不论学习技巧,有两项能力是现在的孩子普遍比较缺乏的。

一是学习自驱力,也就是说不是父母觉得孩子要,而是孩子自己愿意学什么的能力;

二是学习自定义的能力,本质上是一个元认知的能力,即知道自己要学什么,以及知道自己学会了没有。

实际上,很多初高中孩子即便在学校成绩还不错,其主动意识也是比较差的,这就是学习自驱力的缺乏的表现,也是许多家长最苦恼的事情——孩子不愿意学怎么办?

“愿意学”这件事情有两个词是始终有效的:

第一个,有用。孩子要理解学习的意义,这个意义不是学好了能考一个好学校,而是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抽象的、远期的,得让孩子明确每一个学到的知识到底在现实生活当中有什么作用。

第二个,有趣。孩子觉得学习过程是有趣的,可以激发他的自信心。

我们观察到,中国孩子在语文阅读当中,一直感到跨文本非连续性阅读是难点,可是一旦让孩子建立“原来学习是有用的、能解决问题”的想法,他的动力自然会出现。

举个例子,语文课的三年级孩子遇到过这样一道题,爷爷需要在某一天的12点之前去参加老战友的聚会,请根据车票信息和相关优惠政策帮爷爷选择最合适的车次。

这意味着,孩子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不同的文体当中,比如火车票的购买规则、爷爷的口述等不连续的信息中,提取有价值的文本,然后进行信息整合,最后成功帮爷爷买到票。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孩子充满了学习的动力。

但很多的家长不接受这一点,他会问,语文课为什么会出一道数学题呢?所以,学习的有效性也是需要家长理解的。

照片里的场景是我在北京十一学校未来城分校的课堂上拍的,一群一年级学生用一整天进行项目式学习,这天他们的任务是重新整理班里的图书角。孩子们并不觉得自己在上课,但语文课的阅读,数学课的数字排列,科学课涉及的方位,他们都学到了。

其中有一件事情,我的印象特别深刻,就是这群孩子自己决定将图书按颜色分类。一本书的封面未必是一个颜色,怎么确定一本书到底属于什么颜色呢?孩子们的协商结果是,底色是什么颜色就判定为什么颜色。

这涉及到很多成年人都缺乏的沟通能力,可以看到,一年级孩子在学习过程当中也能很好地掌握,而最让我印象深刻是孩子们的主动参与性非常强。

自驱力需要教学改革,更需要家长配合,千万不要拔苗助长,给孩子带去不必要的损伤。

我经常会收到这样的提问:“孩子几岁可以开始学写字?”其实,写字对手部的精细动作要求很高,很多家长会在孩子还没有经历绘画敏感期,手指没有得到特别好的精细化训练之前,就让孩子写字,结果,孩子在写字这件事情上特别受挫折。

晚一点没关系,若一开始就让他觉得写字是一件特别难、容易受挫的事情,孩子最后就更不愿意了。

同样的,幼升小时,把大班孩子送去提高班也是一种拔苗助长,容易让孩子在上学之前,就对上学这件事充满了不情愿、厌恶感。所以家长最需要是不要给孩子带去不必要的伤害,保护好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自驱力。

关于学习自定义的能力,孩子要知道学习的目标,怎样学到知识以及自己是否学到了。

但很多家长回家之后只问三个问题:“作业做了吗?”“今天都会了吗?”“考试考几分?”

实际上,真正的灵魂三问应该是这样的:

“这节课你有什么目标?”

——当然,好的教学会跟孩子对标目标,教学、学习、家长三方若都能够对齐目标,对孩子的影响会非常大。

“你学会了什么样的方法和工具?”

——要关注孩子学习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

“你能给我举个例子吗?”

——这意味着孩子学到了之后还能够举一反三。

一旦家长问出这样的灵魂三问,无论是亲子沟通,还是培养孩子自定义的学习能力都会有极大的帮助。

2

能够找乐趣的能力

在找乐趣的能力里,现在孩子最缺的是什么?

不是通常认为的更多选择,实际上,恰恰是选择太多且来得全不费工夫,于是放弃一个乐趣变得非常轻易。

若想一个乐趣成为孩子终生乐趣,需要“肯拼一把”的意志,肯在自己特别难的时候,依然坚持乐趣的能力。

这一点才是现在的孩子最缺的,而这个能力是需要家长的引导和支持。

在我儿子12岁的时候,我带他做了一件挺酷的事情:带他去攀登非洲的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这座山最低的攀登年龄就是12岁。

我当初想让他去体验一下:有些事情你不把自己逼到极致,永远无法体会乐趣到底有多大。

攀登的过程耗时整整5天,我和他都经过了三次肌糖原和肝糖原全部耗尽的状况,这相当于一辆车彻底没有油了。而且在最后冲顶的阶段,我不能一直在他的身边。最后一天晚上,我给教练一个嘱托:“在安全的前提下,他能不能继续攀登,这个事情你决定;要不要继续攀登,他决定。”

凌晨,我比儿子更早抵达山顶,然后一直等他,不知道他会不会把自己逼上山顶。差不多两个小时之后,看到他橙黄色的身影。作为一个泪点很高的人,那一刻我眼眶也湿润了。

后来,我问他,“那么难,你的运动能力比我还差,为什么一定要让自己到山顶?”他说,“我来了不就是奔这件事情去的吗。”

我更加难忘的是,从山顶往下撤的时候,他始终走在我的前面。那种兴奋,那种乐趣,是我在他12年的人生中从来没有见到过的,更重要的是,我让一个男孩经历过了——什么事情不逼自己一把,永远无法知道自己可以做到。

家长也需要具备一个重要能力:当孩子所寻找的乐趣方向跟你的预想并不一致时,为孩子的异想天开提供适当的支持。

一名5岁的孩子发现姥爷家山后面的岩石上有个脚印,可能是食肉恐龙的脚爪印,他把发现告诉了自己的父母,说他一定要去拍下来,并且联系恐龙课的老师。如果你是他的父母会怎么办?

具体而言,孩子提出的要求是:我要回巴中姥爷家,后山石头上的凹印帮我一起打扫干净,我还要联系我的老师。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三件事情其实有一定成本,一般父母可能就会觉得,“别胡说了,哪有5岁的孩子能发现恐龙脚印的,你以为是地上的钢蹦那么好捡?”很多的家长都会因为自己的懒和不相信,拒绝给孩子提供这样的支持。

但这个孩子的父母选择支持孩子,他的父母相信孩子通过学习会有自己的发现,这使得这个孩子成为世界上最小的恐龙脚印发现者。

3

有质量的生命力

更有质量的生命力,其背后是成年人都难以做到的——自律与克制。

自律克制怎么帮助孩子培养起来?

最重要的是家庭氛围。如果家长回家就躺着玩手机,或者放松一下精神,同时,希望孩子进行阅读,便会成为一件很难的事情。

所以,自律与克制需要用家庭氛围来完成。

你自己是爱锻炼的人吗?你自己是吃东西有克制的人吗?你自己是有阅读和学习习惯的人吗?这部分对于未来的家庭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4

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的背后其实是沟通与协作。很多的家长会把孩子不善于沟通,说成孩子的优点,说他老实或者说只是内向而已。

内向和外向,这两个性格没有好坏,但是沟通与协作的能力是面向未来的人必须具备的能力。

这个能力在学校的教育当中,已经开始得到重视,但是我觉得重视的程度远远不够。从调查结果来看,全国还有大量的学校并没有进行这样的课堂学习方式,对于孩子来说,就缺少了很多与同龄伙伴沟通与协作能力的机会。

这不仅是孩子的底层能力,而且对孩子自信心的提升会有非常大的影响。

我认识一个孩子,他的爸爸曾想送他去看心理医生。他学会用PPT公开演讲后,在班上做了一个主题是“我有这样一个爸爸”的演讲。爸爸收到老师发来的录像时,激动难以言表。因为爸爸不仅发现原来孩子是可以在全班面前表达,而且第一次知道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样子。

这就是沟通与表达的魅力。但是,很多学校会把沟通当做技巧性的内容。也常有人问我,前央视主持人是不是能教孩子一些基本的技巧,帮助他们沟通与表达?

我要告诉大家,沟通与表达真正的核心其实是清晰的思维能力。

我们可以培养孩子用审辩性思维解决生活当中遇到的问题。比如,小孩子和朋友交往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如果我的好朋友,说话时总用力拍我,让我很不舒服,我该直接告诉他吗?”这不是一道简单的辩论题,孩子可以学着用审辩性思维解决,至于最后的答案由孩子们自己选择。

这 6 步分别是:明确问题;定义问题的边界;罗列出足够的选项;分析每一个选项的利弊;找出最优解;实践并修正自己的行为。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有了这样的思维方式,孩子能解决身边很多值得思考,即使大人也未必有标准答案的事情,也可以用审辩性思维6步进行小组讨论,或者进行自己的观点表达。

我们发现很多成年人对审辩性思维的应用非常缺乏。而对于孩子来说,三年级下可以起步,四年级可以有效地应用到小组讨论里,五年级可以有效地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

我希望每一个孩子都有面向未来的底层能力的储备,也希望每个学校和家长都能够共同来支撑孩子培养面向未来的能力。

— END —

来源 | 星教师整理自作者于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的演讲

作者 | 张泉灵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