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言偃
1
前段时间,清华大学的一批“最强本科生”火了。
他们都是今年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的获得者,这个奖项是清华授予在校学生的最高荣誉。
10名获奖者的硬核履历,让人不禁感叹,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实在太大。
比如,电子系的刘泓,虽然还是本科生,但已经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了5篇论文,其中3篇是顶会(在领域内的顶级学术交流会议中宣读发表的论文)。
而计算机系学生超算团队史上的第一位女生队长张晨,不仅成绩优异,在学术和竞赛上多次获奖,还热衷体育运动,拿过高校跆拳道锦标赛的个人竞技亚军。
而这10名“最强本科生”中最火的,还是一名物理系的本科生陈逸贤。
优异的履历,拔尖的成绩,加上不俗的颜值,让他火上了热搜,俘获大批网友:
“有颜有才,上帝真是太不公平了。”
“又是感觉自己来人间凑数的一天。”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典范。”
陈逸贤,是一位来自杭州的学霸,初中时就先后翻译了几十集英剧《Doctor Who(神秘博士)》,写过十多万字的英文科幻小说。
上清华后,他专业成绩优异,在天体物理这一研究方向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3篇论文。
学业之余,他拿过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冠军,是学校合唱队的队员,是校歌赛复赛选手,策划过两届学生节班剧......
全面发展的陈逸贤,被教授誉为近十年来教过的最优秀清北学生。
看到如此出色的孩子,很多人都不禁想问,父母究竟是如何培养的?
2
事实上,这个问题其实早有同学家长问过。
初中时,陈逸贤所在班级的其他家长问班主任,“孩子老是玩手机该怎么办?”
班主任就让陈逸贤的爸爸来分享办法,而陈爸爸只是从口袋里拿出了自己的“老年机”。
在父亲的影响下,陈逸贤也一直用的是同款老年机,自然无需担心沉迷手机。
陈逸贤的爸爸表示,“家长率先垂范,以理服人是家庭教育的前提。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是必须做到,否则是不公平的,也有失公允。”
一句话,戳穿了精英教育和普通人教育的残酷差别:
三流的父母当保姆,二流的父母当教练,一流的父母当榜样。
这世上最好的教育,永远是父母的以身作则。
想起“神仙女儿”武亦姝,她小时候也不是学霸,考进中学时成绩垫底。
但初中后,武亦姝的成绩迅速提升,而这一“逆袭”的背后,和她父母的努力息息相关。
武亦姝的爸爸是律师,可他每天下午4:30以后就不用手机,专心陪两个孩子。
为了孩子的学习,武亦姝的爸妈戒了棋牌室,戒了手机,开始读《二十四史》和《山海经》,还带着女儿角色扮演名著情节、改编故事结局。
家里出现频率最高的游戏是“诗词接龙”,谁输了谁就做家务。
想起一句流传甚广的话:
“天才是不存在的。任何一个优秀的孩子,都不是横空出世的奇迹,而是有迹可寻的因果。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
是啊,这世上哪有那么多横空出世的天才,“精英”的背后,是父母不懈的栽培。
3
家里有个亲戚,经济条件非常好,父母也很重视孩子的教育。
从小学开始,孩子的家教就没断过。
上了中学后,更是辅导班、家教一起上,孩子大部分的课余时间都泡在了补习上。
可孩子的成绩,却从未有过明显提高,一直徘徊在中下游。
亲戚时常抱怨:“孩子单单上补习班就花了几十万,可他怎么就学不好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亲戚家实在太没有学习的氛围了。
生活中,孩子的衣食是保姆在管理,出行是司机在陪,学习情况是补习班老师在跟踪。
而孩子每天从补习班回到家,面对最多的情况,就是父母躺在沙发上看电视、玩手机,然后板着脸对他说:“我花了这么多钱,你必须给我好好学习。”
一边花大把钱表示自己重视教育,一边把教育的责任全部外包。
试问,这样的情况,孩子怎么可能认真学习呢?
就像作家鲍德温说:“孩子永远不会乖乖听大人的话,但他们一定会模仿大人。”
父母的习惯,是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
网上曾经有一张很火的图:
地铁上,一位母亲一坐下就开始刷手机,旁边的女儿伸长了脖子一起看。
而相邻的母子呢,妈妈在认真看书,孩子同样不受干扰的专注阅读。
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父母是最不能偷懒的。
父母沉迷游戏,成天刷手机,懒得运动,懒得看书,懒得耐心陪伴,孩子就会有样学样。
等孩子习惯了享受短期快感事物带来的快乐,又怎么能静得下心学习呢?
“家长自己也要自律,而不是像现在很多人,丢个孩子在那里拿着手机就OK了。”
在谈到教育孩子时,广西高考状元杨晨煜的妈妈这么说。
是啊,想要有个别人家的孩子,你得先成为别人家的父母。
4
前几年,北京的高考文科状元熊轩昂,说过一番话:
“现在很多状元都是家里又好又厉害的那种,在大城市享受到的教育资源,决定了我在学习时能走很多捷径。”
很多人根据他的话得出结论,好的教育,到最后还得是拼爹妈。
事实的确如此,可说到底拼的是爹妈的什么呢?
是父母的资产等级、社会地位,还是父母的文化水平?
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安妮特·拉鲁,花费近10年时间,跟踪观察了12个不同阶层的美国家庭后发现:
决定孩子阶层的,不是父母有多少钱(当然也相关),也不是单亲还是离异,而是一个家庭的“文化资本”。
所谓的家庭文化资本,指的是一个家庭所拥有的性情气质、兴趣取向、文化氛围、处事方式等方面的优势。
相比于财富资本,家庭文化资本的创造难度并没有那么大。
今年湖南省的文科状元何润琪,出自一个人们常说难出贵子的“寒门”。
何润琪
何润琪的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他从小跟随父母在田地间长大。
父母文化水平都不高,但对儿子的教育极为重视。
小时候,家里清贫,可在买书这件事上,父母从不吝啬。
父亲去城里打工,给儿子带的最多的礼物就是书,科普、历史、文学类的应有尽有。
不仅爱买书,父亲同时也爱看书,看完后还不忘和儿子讨论一番。
在教育上,何润琪的父母也很有方法,他们不要求儿子一定要考多少分,多少名,而是最重视儿子的学习态度。
何润琪表示,“他们只要求我态度端正,如果简单的题目错了,或者字潦草了,会让我罚抄很多遍。”
考差了,父母也不会责备,反而开导他,“第一名不是你的专利,你要有让别人考第一的胸怀。”
高一时,何润琪的母亲因病去世,他曾一度消沉。
可看到为了兼顾自己和工作,每天凌晨就出门,骑电动车往返家和工地的父亲,他再度有了勇气和前进的动力。
在杂志上发表的文章里,何润琪写下自己对生活的期许:
“贫寒是不能阻挡成功的。贫穷是物质上的,如果你有强大的心灵力量防止它蔓延至精神上,那么它便不可能阻挡成功。
“只有书本,只有桌椅,只有读书的理由,才能燃起这一刹那涌起的热情,将生活窘迫的浪头,打得湮灭无踪。”
越来越发现,真正的寒门,不是物质上的贫困,而是精神上的贫瘠。
一个文化资本足够丰富的家庭,即便财富资本不足,也能养出足够优秀的孩子。
而所谓的精英教育,和普通人教育的最大差别,不在物质,而在父母的精神格局。
最后,想和大家分享乌克兰教育家马卡连柯的一句话:
“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在教训孩子、命令孩子的时候才是教育。
“你们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是在教育。”
和你共勉。
觉得本文不错的话,请在文末右下角【点赞】支持,点亮【在看】,转发【分享】哟。教育路上,我们与你并肩同行。
--END--
图文来源:作者简介:言偃,精读主创,个人公众号:言偃(ID:wyl_yanyan ),本文首发公众号:精读(ID:jingdu999),宇恒文化经授权发布。
宇恒君尊重原创,但本文引用的图片因条件限制,无法联系到原作者,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涉及侵权等行为请及时于本公众号留言或发消息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