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拂尘记的第463篇原创文章,字数2190,阅读大概需要5分钟
昨天给宝妈们3个忠告:1坚定信念;2认清自己的焦虑类别;3设置容错率。
今天继续来聊聊,消除我们的焦虑实用5招:
在讲方法之前,首先声明,每个孩子各各不同,这些“招数”不是灵丹妙药,不可能对每个孩子都有效。如果有“专家”说他的方法“百搭”,那么他一定是个“砖家”吧。
父母的艰巨任务就是:不断摸索、寻找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招数,道路千万条,适合自家孩子的,也就其中一两条罢了。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第一招了解孩子心理,把话说到他心坎里
懂得孩子行为背后的本质心理需求,有时会事半功倍。
比如有的孩子,天生外向大胆,活泼好动,他们往往比一般的孩子更愿意展现自己。
课堂上他甚至没听清老师的问题,就已经迫不及待举手了。
其实,孩子的这个行为背后,是他渴望被关注、被认可,但他还没有客观正确的认知。
孩子认为:我举手,老师就能看到我了,就会更关注、表扬我,但是要认真听讲、正确解答问题,才能得到认可,他还并没有理解。
他以为,认可他踊跃举手,跟他听懂会答能达到一样的效果。
可老师、家长就会觉得他太爱表现。
当我们了解孩子举手背后的心理需求,父母需要先褒后贬,肯定他具体的举手行为,鼓励他的积极认真,让他吃颗“定心丸”,然后再问他:可是老师叫你了,你答不上来,老师需要继续等你呢?还是叫另外的小朋友?你觉得如果能怎样,会更好呢?
让他自己主动去思考、探究答案,而不是一味告诉他应该怎么做。
以前我常常犯一个错:以为他这一次改了,从此就好了。
可其实,成长是螺旋形的,孩子更大的可能是进2步,退1步;再进2步,退2步,在这过程中,我们会很纠结,可回过头看,总体还是处于上升趋势。
要明白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父母更多的耐心、包容心。
当然,这只适合外向孩子,有的内向孩子,他可能即使会答,都不愿举手,其背后原因复杂,需要父母抽丝剥茧,找到源头,再对症下药。
第二招规定时间 养成习惯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孩子还小,我常常会为了孩子的一次口算、一个拼音而焦虑万分;可当回头去看,才发现原来一二年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习习惯、时间观念、内在动力……
比如作业拖拉,先观察掌握,他完成各项作业的最大时间,想办法消解些他的“恐惧”,并抓住机会,让他理解时间,可以跟他说,1集动画片是5分钟,写完一页字,大概是两集动画片的时间,那就是10分钟。
父母需要合理规定作业所需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让他专心专注地完成任务,慢慢养成习惯。
第三招 每天找到一个点,表扬鼓励
《终身成长》告诉我们,人有两种思维模式,注重过程的成长型思维模式,以及注重结果的固定型思维模式。
作为家长,不能仅仅关注孩子学习、考试的结果,而要关注,他们在这个过程里,学到了什么,提升了什么,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
举例:不要纠结于考试得了80分,那只是结果;而是要关注他最近学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或者又习得了什么新能力。
试着每天找到一个小细节,鼓励表扬细节点。
比如口算比昨天少错了一道;今天又学会了一个拼音;今天写的某个字非常好,其他字争取要向它看齐……
注意点:表扬要有仪式感,可以固定一个时间点,家庭成员全部到位,大家一起分享他的进步、喜悦。
第二个注意点是,有的孩子会“翘尾巴”,所以该表扬表扬,该批评批评,不要直接“抵消”。
第四招 教是最好的学
美国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证实,不同的学习方式,对于学习的吸收率完全不同,其中最高的就是“立即应用,教给别人”,知识吸收率可达90%。
被称为史上最牛的教学法——费曼教学法,就是以教促学。
这个方法,对于小孩子,同样可行。
每天孩子放学回家,让他教弟弟妹妹(爷爷奶奶)。
要有正式的课堂仪式感,可以买块小黑板、白板笔,让他站在前面教。
注意点:“学生”就要安心当好学生。
如果出现明显“错误”,不要直接纠正指出,而是用他的错误推出更错误的结论,让他自己回头找到原因,纠正错误。
如果他讲得都对,“学生”可以提出稍难的问题,来为难一下“小老师”。如此一来,既复习了当天所学,又“查漏补缺”,甚至“预习”了新知识。
最后一招 留点空间给自己
要明白:孩子只是借由我们的身体,来到这个世界。终有一天,他会离开我们。
我们的责任就是,尽我们所能,把他养大成人,帮他习得能力,让他可以自食其力、过好他的一生。
归根结底,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自己的健康更重要,适当留点空间、时间给自己,转移20%的注意力,到自己身上,找个爱好、找位朋友、找点时间,好好爱自己。
记住:其实天下的孩子大都差不多,所以生气、焦虑正常,其他80%的妈妈也同样生气焦虑,需要认清的事实是:他是我亲生的亲生的亲生的。
教育专家的话:
边玉芳:家长总害怕孩子未来没有出路,总以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好了。
北京金融街润泽学校总校长刘长铭:凡是与生俱来的能力,一定是对我们一生都极其重要的能力。家长越来越多干预孩子的生活,孩子缺乏独立性。
今天家长的焦虑,唯恐自己的孩子在技能方面,被别人家的孩子赶超,认为被别人超过了,就是输在了起跑线上。
其实家长考虑的不应该是孩子是否输在起跑线上,而要想想孩子在1万米、2万米以后会不会掉队,在10年、20年后,还能不能顺应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和社会。
你好啊,我是拂尘记,致力于“好心情”的开拓者、创作者,若你想时时拥有好心情,若你有困惑烦恼,欢迎来找我,给你意见建议,让你心情顺畅,不辜负生命中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