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or特长?理清这些关键点,不再让高昂的培训费“打水漂”

作者/诺妈

首发:诺妈家有男宝(aihuagushi)

经历了小诺在足球场上作为后补队员的失意后(见前文当孩子怀着满腔热情坐上了“冷板凳”,怎么办?)兴趣班怎么取舍?成为了目前我考虑的问题。

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几乎每一个家长都经历过关于“兴趣培养”问题。细数心路历程,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总要培养一个兴趣特长的,万一将来有用呢?

中期:都学了一段时间,浪费了可惜,就当玩玩吧!

后期:学习为重,既然也不那么爱,那就算了吧……

今天这篇文章,跟大家聊一聊关于孩子“兴趣班”这回事。中间有关小诺参加兴趣班的起落感受,也有来自身边小伙伴的实例感慨,希望给到家长们一个参考意见。

01

培养孩子兴趣有什么用?

培养孩子兴趣有什么用?

希望培养孩子一个特长。

这是一个完美闭环的回答,但事实上,“兴趣”和“特长”之间横跨的是一座非常长的桥,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境界。

如果说是培养的是“兴趣”,那么孩子喜欢就好,能玩就好,如果还能因此在学校或在什么活动中得个小奖项,那就皆大欢喜,对得起家长付出去的学费。

这种兴趣可以成为孩子的优势能力,其价值,从长远来说,会给孩子的人生增添兴趣;但从短期价值来讲,对孩子升学之路,却实际没有多大用处。

我以小诺踢球为例。

小诺是从幼儿园看日本的动画片《足球小子》,开始喜欢上的踢足球。上了小学后,恰恰学校组建足球队,于是报名参加,一周3次放学后参加学校集训,额外一周再加一节训练课,训练成果以区里面学校之间的足球联赛作为检验。

在球队中,小诺喜欢足球,但并不是特别出色的队员。一开始还能作为主力上场比赛,渐渐因为训练次数少了,成为了替补。对小诺来说,他最大的收获是,为学校争光,进而在他写简历的时候,添上一笔:爱好足球,或者校足球队。至于其他,真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这就是兴趣爱好。

02

兴趣转变成特长,才有实用价值

让兴趣产生实用价值,那就要把把培养“兴趣”变成“特长”。

小诺在一年级刚进校足球队的时候,有一个队友非常厉害。同样是一年级学员,其他孩子还是从0开始的菜鸟,他已经训练了整整两年,并且在俱乐部的组织下,在父母的陪伴下省内省外到处打比赛,最远去过海南踢球。

孩子的爷爷曾经骄傲地告诉我们说:“孩子踢足球,我们可是下了血本的。”

的确,没有经济投入,没有家长的精力投入,孩子不可能有超过同龄人的踢球能力。

但即使是这么厉害的球技,把这个孩子放到区里所有的同龄球员去比,他也只能算作是“会踢球的”,还算不上是“最能踢的”。

当然,血本会增加成功几率。

一年级快结束时,这个孩子以“特长生”名义跨区转入一所名校。这所学校,年年招生预警,哪怕有房,都不一定进得了。

暑假那天,恰巧在银行碰到孩子的妈妈办理孩子入学要用的手续,我了解到:原来,家里早买好了学区房,但是应届名额轮不到。过了一年,刚刚空出一个班额,孩子才幸运地以“特长生”的名义,成功迂回读到了心仪的学校。

举这个例子,其实就是想说明:只有把兴趣发展成为特长,孩子才有可能为自己的竞争力加持。

03

培养孩子特长,家长要准备的三个必备条件

但怎么把兴趣变成特长,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事实上,要让孩子对一件事产生兴趣很容易,但若要把兴趣变成特长,却很奢侈。

原来,我一直以为,从小给孩子熏陶,让孩子对某一项事情产生兴趣,再参加个培训班就能让孩子拥有出类拔萃的特长。但现在,我才逐渐认识真相,真的没那么简单。

如果你要让孩子成为一名特长生,那么一定要准备好如下几个条件,缺一不可。

1)、孩子的“天赋”

也许从小熏陶,可以让孩子产生兴趣,但如果想要让孩子变得出类拔萃,真的还需要一点天赋。

有人会说,努力可以让人成功;可有没有天赋,再努力,也会缺少一点幸运。

在足球界里C罗绝对称得上是一位优秀的顶尖运动员,也是最自律的运动员。数年如一日进行运动训练,严格控制饮食,哪怕亲朋好友聚餐,他的餐食一定是特制的,沙拉、鸡胸肉、白开水,吃完饭就训练。

有网友调侃:赚再多的钱也无法享受“烤肉+炸鸡+快乐水” 的滋味!

但即便勤奋如C罗,他依然无法超越梅西。天生对足球的敏感,让梅西成为众人眼里的“足球天赋人才”。

家长提前要有一个心理准备:兴趣可以将孩子培养得很优秀,但只有加上“天赋”,孩子才能成为在优秀群里出类拔萃的那个人。

把一项才艺练好,只要花功夫,大多都能达到目标;练得精,还要外加孩子的悟性。

2)家长的“财力+精力+毅力”

培养兴趣,对普通家庭来说,还是一件可以承受的事情。普通培训,200~300一节课,一周上2~3节,一个月至多也就一万除半。

对于停留在“兴趣培养”层面来说,这样的投入,其实也不算少了。但如果要把兴趣变成特长,一定程度上,家长口袋的大小,决定了孩子艺术造诣的高低。

小班变私教班,名师变教授,追求艺术的道路,永无止境。有时候,甚至不是有钱,就能够摸到艺术的门槛。

3)孩子的“时间”

即使是做到了如上两点,有天赋,有金钱,还必须投入孩子的时间。朗朗回忆自己练琴,一天4小时是起步线,练6~8小时也是正常。《傅雷家书》中,傅雷的儿子傅聪,也是一天要练足8个小时。

时间一长,苦是肯定的,孩子有没有耐心练下去就是一个问题。我们听说过太多个练钢琴的孩子,考出了十级后,一辈子都不想碰琴。很有可能,孩子练着练着,把兴趣也练没了。

与此同时,家长也要做好另一个风险准备,那就是,假如孩子也甘愿投入训练,由于你在特长训练上投入了时间,也就意味着孩子在学业上的时间被耽搁。

最糟糕的局面是,兴趣没练成特长,成绩反而降

这种结果,家长能不能接受?

当然,说以上几点,不是为了打击父母们的信心,只是在当下社会,我们每做一件事的成本都很高,尤其是在孩子的教育投入上。所以,当我们决定在一件事情上准备投入时,做好预知,更能在关键时刻做好抉择。

04

每一个“特长生”背后,站着一位“虎爸虎妈”

我的一位教师朋友跟我描述过她家孩子的班上,家长们为了培养孩子兴趣特长,到底有多努力?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来源:电视剧《虎妈猫爸》)

孩子从三岁开始摸钢琴,经过启蒙之后,从上兴趣班,过渡到私教。后来,为了提高孩子在艺术方面的造诣,每个周末还要坐上高铁前往上海请名教授指点。

为了保证训练时间,孩子基本上都是上半天的学,下午早早就被妈妈接回直接扔进琴房。

日复一日,妈妈有毅力;难得的是,孩子也配合;更令人刮目相看的是,孩子的成绩依然班里位列前茅。

话说到底,能不能把孩子的兴趣转化为特长,最大的因素是家长在一开始就定下了坚定目标,然后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哪怕中途遇上各种困难,都不改初衷。

如果你是一位坚定的家长,有一个坚定的孩子,那么你们的决定,就已经领先了很多孩子,也因此,会比普通孩子多一条选择的道路。

我是诺妈,育儿路上与你同行。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