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历来讲究礼仪,自古就有“佛靠金装,人靠衣裳”的说法。
大多数人出门都会穿得整整齐齐,这样才能给人留下好印象。
但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有的人衣着越来越随意,甚至穿着睡衣就出现在大街小巷,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这些奇怪的穿衣方式,不但旁人看不过去,就连孩子也会吐槽。
莲子曾经也是一个精致的女人,自从生下孩子后,就迫不得已地当起了全职妈妈。每天除了送孩子上学,就是买菜、做饭,日子过得简单而忙碌。
可能是长期脱离社会的缘故,她渐渐变得不爱讲究,在家为了省事经常穿一套睡衣。
以前出门还要换一下,时间久了也就不想麻烦,尤其是冬季的时候,换衣服不仅很冷,还里三层外三层的很麻烦,于是接送孩子时,也会直接穿着睡衣到学校。
前两天在接孩子放学时,她偶然遇到女儿同学的妈妈,大家也就自然的站在一起聊了几句。看见旁边几位家长窃窃私语,莲子顿时明白,可能是自己的穿着不适合这样的场合,不觉有些尴尬。
女儿今年10岁,已有一定的审美能力,看见其他家长投来异样的眼光,顿时就感到不快起来,直接嫌弃的对她说:“妈妈,你这样穿太没品味了,同学们早就笑话我了”。
莲子虽然心里明白,也早有了再不穿睡衣来接送孩子的念头,但被女儿直接当众说出来,面子上总归过不去,于是嘴上仍不服气地说:“你是不是管得太宽?我连穿衣服的自由也没有吗?”孩子听后直接扭头不再搭理她了。
为什么在公共场合,最好不要穿着睡衣呢?
其实,这不是一个限制他人穿衣自由的问题。
虽说衣着是个人的自由,但穿衣服是让别人看的,不能由着自己的性格和喜好,还得考虑国人传统的习惯、所处的场合和人们的接受程度。所以,出门在衣着上要有所顾忌。
在国人的传统观念里,睡衣是私下在家里穿的服装,出门穿着要正式严肃。毕竟内、外有别,这些基本的要求既是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
睡衣具有私密性,主要以舒适为主。一般来说,睡衣的面料不会太挺括,如果是真丝材质制作而成的睡衣会很柔软,容易出现褶皱。有的还很贴身,容易露出身体的薄弱之处,很不适合出门穿。
有的睡衣面料相对低劣,工艺比较差,价格也不高。虽说很受大家的喜欢,但如果出现在公共场合,明显有些不雅观,让人一看就觉得廉价土气。既影响自己的形象,也让人难以接受。因此,不适合在公众场合穿睡衣。
为什么有的人喜欢穿着睡衣出门?
1、只图个人方便和舒适
随着社会的开放,很多人有比较强的自我意识,十分在意自我的感受,所以为了舒适和方便,在穿着上会更加随意。而睡衣由于柔软和体贴,不仅在穿着上感觉舒适,而且容易打理,正好符合这样的想法和愿望,因而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穿着睡衣出门。
2、不愿意浪费时间
有的人平时工作很忙碌,下班之后迫切希望休息,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更换衣服上。有时需要临时出门,并且时间很短,就会直接穿着睡衣出门。
特别是全职宝妈,因为在家的时间比较多,家务也比较忙,穿睡衣更方便做事。
一旦要去菜市和学校,也没有时间再及时地更换。
3、不讲究生活质量
很多人都认为,在职场上工作,因为面对和接触的人比较多,需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形象,应该在衣着上多费心。所以,外出工作的人大多衣冠楚楚,很讲究生活质量。
而很少出门的人则认为,只要穿得过去就行,没有必要太在乎,更不需要考虑形象,所以睡衣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全职妈妈的穿衣打扮与孩子有关系吗?
这个答案是肯定的。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孩子尽管年龄小,也具有一定的审美意识。
他看见同学的妈妈打扮得漂亮时尚,自己的妈妈却穿得非常“另类”,即使同学不讽刺和挖苦,自己也会感到难堪。而孩子一旦受到嘲笑,就会抬不起头来,甚至严重伤害他的自尊心。
所以不管任何时候,再穷的人家也会把衣服洗得干干净净,让自己和子女穿得整整齐齐。这是在衣着上最起码的要求,能让孩子更加自信。因此,父母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在意孩子的感受。
全职妈妈应该怎样注意自己的衣着呢?
注重服装色彩搭配
做了妈妈以后的女性,不要穿得花花绿绿,或者给衣服加上额外的配饰,这会显得缺少品味。
在选购服装时,不一定要选大牌或者名牌,一些普通品牌的衣服也适合妈妈穿着。但是色彩不能过于杂乱和强烈,最好选择温和素净的颜色,这样既显得干净利索,也符合自己的角色定位。
利用时间化个淡妆
化妆并不需要多长时间,几分钟也能画一个简单的淡妆。这样能让人的面容变得精致和立体,整个人看起来更有精神,再拥有一头漂亮的头发,瞬间就能出门,而且一点也不会输给职业女性。
拒绝穿着睡衣出门
虽说穿上睡衣很舒适,但毕竟外表过于难看,充满大妈的沧桑感,一穿上感觉就像老了好几岁。这就提醒女性要注意细节,在穿着上不能太随意。
在外出时,要抓紧时间换好一身得体的衣服,没有必要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大妈。
很多女性在做了妈妈以后,不再愿意打扮自己,这种做法很不可取。不管生活怎么忙碌,也得注意自己的形象。
因此,妈妈们要尽量抽出时间打扮自己,在出门时穿得大方优雅。这样既能增强自己的自信心,还会让孩子和家人感到满意和高兴,这也是全职妈妈的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