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爸看到X乎一个讨论度很高的话题:
有没有人后悔过生了孩子?
1000多条回答,还挺出乎常爸的意料,因为绝大部分人都说:
我后悔。
真的后悔。
特别后悔。
令人绝望的孤立感。
孩子很可爱,但我还是后悔……
快速刷完近百条回答后,我想我大概可以总结出一句话来:
并不是眼前软软糯糯、可爱的孩子让我们后悔,而是有了孩子,自己的生活状态天翻地覆后,所带来的混乱、忙碌、焦虑,让我们后悔生了孩子:
“家庭结构改变了,适应这一切需要太多心理建设,娃已经5岁了,我还是会常常想,如果没生娃,自己该有多自由。”
“孩子生病发烧,我也感冒,孩子不舒服又说不出来,只能撕心裂肺地哭,他这个时候又特别依赖妈妈,我就得一直抱着他,腰都疼得直不起来。他一直哭一直哭,我因为自己也生病昏昏沉沉、关节痛得像要断了一样,又累又气又困,所以没控制住打了孩子几下,等孩子吃了药睡过去之后,我的眼泪就掉下来了,所有负面情绪全部反扑过来:孩子生病了我为什么还打他?我觉得自己好糟糕好恶毒,既然没能力处理好这些事,我为什么还要生孩子?”
“生完之后总是陷入一种令人绝望的孤立感,别人的生活还是原本的生活,但是我却已经不是我自己了。”
正如电视剧《辣妈正传》里,孙俪饰演的年轻妈妈夏冰说的一句话:“我除了我的名字还叫夏冰以外,我什么都变了。”(编剧估计没当过妈,其实当了妈以后,名字也变了,在各种群里都变成XX妈妈了。)
很多人的回答都是匿名的,毕竟说生娃后悔这件事,从传统角度来讲确实显得不算“光彩”和“正确”,我们听到最多的还是“当妈是一场修行”、“女子本弱、为母则刚”这种把父母架到“伟大”、“光辉”高度的主流宣传,所以我们自己有时候都不太愿意承认:
我当妈/当爹当得心力交瘁,真的好无力,好失败。
但常爸想说的是:
其实你的力不从心、甚至觉得后悔生娃这种心态,在当了爹妈之后,几乎人人都有;
你觉得自己做不好一个母亲/父亲的挫败感和无力感,也没什么可羞耻的,我们首先是人,然后才是xxx的母亲 /父亲,消极情绪、厌烦心态,都是面对琐碎生活时,再正当不过的情感。
我们都有的这种无力感,叫做“父母身份倦怠”
比利时和美国的心理学家,把为人父母之后的无力感,称作“父母身份倦怠”(Parental burnout)。他们做了一份问卷调查,为了避免父母有心理负担,从而可能拒绝说真话,研究员们贴心地把这份问卷称作是“父母幸福度与精力衰竭”。
这份问卷涉及到的问题,常爸一看,这不就是平日里一旦感觉力不从心时,脑子里就会冒出的想法吗?
大家可以自测一下:
Part 1 精力衰竭的程度(轻度至重度分级):
●作为父母的角色是否让你感到筋疲力尽?
●你是否有时感觉自己在机械地照顾孩子?
●你是否不再有能力向孩子表达你有多爱他?
●你是否感觉自己无法胜任为人父母的身份?
Part 2逃避意念(轻度至重度分级):
●你是否想改变自己的生活,体验一些与为人父母不同的事情?
●你是否想过离开你的家庭?
●你是否威胁过家人要离开?
●你是否想过要抛开一切,开始新的生活?
●你是否想过不留任何地址就走?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念头:如果我离开或者消失,我的家人会更高兴。
Part 3养育失职——你是否出现以下情况(轻度至重度分级):
●我知道我应该关心孩子,但我却不关心他们(吃饭、个人卫生等);
●在孩子真正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不会帮助他们(做作业、做决定、解决冲突等);
●当孩子伤心、害怕或心烦意乱时,我不会去安慰他们。
Part 4你是否对孩子使用过暴力(包括语言暴力、身体暴力和精神暴力;轻度至重度分级):
●我对孩子说一些让我后悔的话(威胁、侮辱、荒谬的绰号等);
●·我会打孩子;
●我告诉孩子,如果他们表现不好,我就不要他们。
参加问卷调查的1300名父母,都没有回避他们所产生的“倦怠”情绪,可见“父母身份倦怠”的确是极其常见的现象。它主要表现为:
1、“我好累啊”
养育子女对父母的要求彷佛没有尽头一般,父母因此会感到筋疲力尽。虽然我们有休息的时间,但从没有充满电的感觉。因为一直处于“勉强生存”的模式,很自然会导致更多的疲惫和压力。
生娃前周围很多人都会告诉你,生下孩子的那一刻,你就会爱上他,但他们没跟你说:
喂奶会让乳头皴裂、会有宫缩反应,你疼得龇牙咧嘴,还得咬着牙哺乳;
每间隔2个小时就要喂奶一次,你根本睡不了一个整觉;
到了terrible two的年纪,孩子大喊大叫和你对着干,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你一边弯腰收拾,一边还得告诉他不能这样不能那样,虽然他什么都听不进去;
因为休息不好、烦心事太多,你发现自己生完孩子之后,老得特别快。
2、爱咋滴咋滴吧
很多倦怠的父母说,他们对自己的孩子有一种“超脱感”。他们觉得自己像一台没有感情的喂养机器,已经不太能够从那些曾经提供快乐的日常育儿互动中获得快乐。因为做一个好父母的感觉被耗尽了,他们很难给自己的孩子提供一种爱的感觉。
人人都说孩子的笑容能化解一切,你相信了,觉得孩子笑起来简直是个天使,但没人告诉你,他似笑非笑的表情,是尿了拉了,你得赶紧忍着臭,给他洗屁股换尿布;
刚开始当爹当妈的时候,你虽然累,但孩子对你强烈的依赖,让你平添了几分自我感动式的奉献感和悲壮感,后来孩子会说会跑会提要求会耍心眼的时候,你觉得他无理取闹真的很烦、屡教不改到更是让你不禁开始怀疑他的智商,以及自己做父母的能力。
3、“我怎么这么失败”
当遇到一些特别棘手的情况,比如孩子好像有“多动症”、或者学习障碍,又或者娃天生是个高需求宝宝,你自己想要解决这些问题但又解决不了的时候,尤其会感到力不从心。我们会深陷一种挫败感,感觉自己根本就没法胜任父母这样的角色。
正如我前面提到的知乎网友的自述:孩子生病哭闹,我还打他,我是不是个魔鬼?我觉得自己根本不配当妈。
养孩子就是个没完没了、变数很大、还没法辞职的工作,而你的老板,是个需求不确定、情绪不稳定、你还得对TA无条件负责20多年的亲骨肉。崩溃倦怠,简直是常态,感到后悔,也再情有可原不过了。
如何改变身份倦怠?从正视和善待自己的需求开始
研究人员发现,父母的身份倦怠,会让他们自己、以及和孩子的关系上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消极情绪越强,对孩子对包容和耐心也就会随之减少,孩子给你的反馈会更糟糕,而这无疑又加剧了你的无力感和挫败感。
这种倦怠感从何而来?
可以从开头那些直言生娃后悔的妈妈们的讲述里,找到答案:
不是因为孩子,而是有了孩子之后,自己的生活状态天翻地覆,一系列的混乱、忙碌、焦虑,才让我们越发无力和倦怠:
想要成为完美的父母
缺乏情绪和压力管理能力
缺乏来自伴侣或家人的情感或行动支持
养育孩子的方式不好
孩子有特殊需求,干扰了家庭生活
全职妈妈或爸爸
……
所以在如何解决上,我们只能从调节自身、正视自己的需求开始:
如果你是完美主义者,那么请后退一步
“很多父母真的想把孩子养得完美。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吃有机食品,参加两三项课外活动,但这些要求太多了,以至于他们看不到哪些方面更重要。”
对于这样的情况,解决倦怠的唯一出路就是,退后一步。
坐下来计算一下,一天当中你花了多少时间在送孩子去补习班的路上?你花了多少时间准备复杂的饭菜?你花了多少时间要求孩子做“有益但是你不喜欢孩子也不喜欢的事”?你可能需要在这些事情里做一些让步,要知道你的要求如此苛刻,不仅自己容易疲倦,孩子也容易精疲力竭。
不必处处都以孩子为中心
如果你的周末总是以孩子为中心,例如帮孩子安排各种活动和聚会,最后带着过度兴奋的孩子和自己疲惫的身躯回家,那么你需要想明白的是,这些是你想做的事吗?还是你被迫做出的选择?如果是前者,那么你应该享受这样的周末。如果是后者,你可能应该考虑减少这样的安排,毕竟只有让自己觉得舒服,你才能有好的状态面对孩子。
把你的注意力从结果上转移开
当我们要求某一特定结果时,例如我们要求孩子表现出色,甚至要求家人对一顿饭做出反应,我们的压力水平就会增加。选择在与孩子的日常联系中找到回报,而不是他们在学业或活动上的成功。
说了这么多,常爸还想强调一点的是,我们需要摒弃一些社会给父母称谓的“褒奖”,甚至是“捧杀”,因为那些伟大光明正确的主流言论,既是赞扬,也是要求。
太多“为母则刚”、“妈妈是超人”之类的赞美和故事,其实把个体成为父母之后的痛苦、困惑、迷茫、挣扎都掩盖掉了,而我们要懂得从这种褒奖里脱离出来,认识到自己身为个体非常正当的情绪需求:
我就是有压力、我也会崩溃、我不可能在育儿上事事完美,我首先是个人,然后才是父母的身份,所以我们大可以自私一点,多留点时间给自己、多为自己考虑。
毕竟只有把自己整理好了,你才有好的状态去面对事事都需要依赖你的孩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