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中有一句名言:“材性知能,君子小人一也。”
用大白话来说,这句话的意思是:绝大部分人的智商、才能和天性都是相似的,差别并不大。
既然如此,为什么有的人上学能拿高分、工作能拿高薪,而有的人却一辈子碌碌无为呢?
俗语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子打地洞。”其根本原因,就是家庭教育、成长环境的不同。
《晏子春秋》中讲:“桔生淮南即为橘,桔生淮北即为枳。”
桔子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若是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成了枳树。这两种树的叶子虽然相似,但果实的味道却大不相同。
同样的道理,一个孩子将来能干什么样的事业、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他的成长环境。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条件优越的孩子才能成大器,而是说——优秀的家庭,才能教出优秀的孩子。一些经典国学中就提到,来自以下三种家庭环境的孩子,更容易有出息。
讲规矩的家庭
《韩非子》说:“严家无悍虏,慈母有败子。”意思是:在威严的家风之下,不会有凶悍的奴隶;过于慈祥的母亲,通常会养育出败家的儿子。
很多人常常会羡慕别人家的孩子:见到客人会主动打招呼、到了休息时间就会爬上床、把作业做完之后才会去看电视……
试想:小孩难道天生就懂得自律、克制自己吗?无非是因为他们的父母治家严谨,懂得规范他们的行为。
一个好的家庭教育,就是要给孩子设立各种“恩威并施”的规矩。这并不是限制他们的自由,而是要让他们明白:什么话不该说、什么事情不该做。
这些规矩,就好比是《西游记》当中,孙悟空给唐僧画的那个圆圈——如果孩子在这个圈内,那么他们也不会做出格的事情;如果走出了这个“规矩”的圆圈,孩子就容易犯错、遇到危险、走入歧途。
爱学习的家庭
很多人都会背《三字经》中的这句话:“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想要孩子有出息,学习是必经之路。
作为家长,一定不能认为学习是老师和学校的事情。学校教育的侧重点,在于教给孩子知识;而那些能让孩子成才的品性、习惯和情商等等,需要父母从细节上来培养。
尤其是在当今社会,很多人大学毕业之后,就停止学习了。殊不知,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学生”是每个人一生都要扮演的角色。
正所谓“学无止境”,如果父母本身就热爱学习、寻求进步,孩子自然会有样学样,养成终生学习的好习惯。
世界上没有一种成功,是可以坐收渔利的。只有爱学习的家庭,才能培养出爱学习的孩子;也只有爱学习的孩子,才能成大器。
重视教育的家庭
在一千多年前,古代教育家颜之推就在《颜氏家训》说:“绝大部分人都需要家庭教育,不教就不能成才。”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同样的教材、班级和老师,学生的成绩却不一样?原因就是“家庭教育”的不同。
孩子们上同样的学校、学同样的课程,但在学习的时候,有的孩子总是三心二意、有的孩子贪玩、有的孩子虽然很努力却找不到学习的方法……
这些差别,正是家庭教育不同造成的。
真正注重教育的父母,无论自己工作有多忙,都会抽出时间来培养孩子,从陪伴、交流当中,教会孩子怎样做人。
这并不意味着老师的教育不好,主要原因在于:老师一次要教育几十个学生,而对于家长来说,我们要教育一个孩子一生。
因此,重视教育的家庭,不仅仅是花很多钱让孩子上名校、给孩子买很多学习教材,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怎么专心做事、怎么利用身边的资源解决问题等等。
毕竟,从学校和教材上学到的知识可能会忘记,但从“家风”当中学到的品格却会刻在骨子里。
结束语
《三字经》中还有句话:“养不教,父之过”。
在这个不进则退的时代,很多平庸的人之所以平庸,不能说一定是父母造成的,但可以说家庭环境一定有所影响。
总而言之,优秀的家庭教育,才能培养出有出息的孩子;而优秀的孩子,背后几乎都有着优秀的家庭教育来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