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图片来源 网络
作者 |简七七
01
5点50起床,晚上12点20睡觉,睡眠时间不到六个小时。
5分钟洗漱,10分钟吃饭,上厕所要跑步,把生活过成了打仗。
姑娘要剪短发,衣服就是简单的红色校服,捯饬自己,还是算了,没时间更没精力。
让十六七岁的女孩们过这样的日子,难道不是虐待吗?这些孩子会学傻的。
这样的质疑,正在舆论中发酵,来势汹汹,大义凛然,甚至演变成对张桂梅的人身攻击。
张桂梅,丽江华坪女子高中的校长。
是她挨家挨户去山里找贫困女孩,给她们提供免费的高中上学机会。她的教育方式确实是填鸭式的,女孩们在学校也确实过着那样的生活。
所以就有人站出来了,指责张桂梅是“恶魔”,让女孩们为了她的升学率拼死拼活。
真的是这样吗?
华坪女子高中连续十年高考综合上线率100%,一本上线率从最初的4.26%上升到40.67%。
大山里的姑娘考进了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
能够拥抱更广阔未来的,是这些姑娘。
张桂梅站在原地,送走一批一批山里的姑娘,让她们飞得远一些,别回头。
02
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有些人掉下来是平地,而这些山里的姑娘掉下来,是挖好的深坑,之后恐怕就再也没有站起来的机会。
教室时不时会消失一两个女学生,校长张桂梅找到学生家里才知道,十几岁的女孩已嫁作他人妇。
当然十几岁,还没到法定结婚年龄,但按照山里的“公序良俗”,收了彩礼,过了门,就是别人家的妻子,过几年,成了别人的妈妈,在山里一呆就是一辈子。
这或许也是一种活法。
但悲剧的是,这是女孩主动选择的吗?或者说她别无选择,被山里的生活推着走,被爸妈决定了后半辈子。
比起读书的苦,她们更怕没机会。
考出去,才能跳出这样的轮回,高考是通往更多选择的狭长小路,高中三年,拼一把,怎么了。
困了,就站起来接着学。
有位学姐把课本背熟了四遍,却差五分考上清华北大,这样的遗憾不能再重演,再努力一点,更靠梦想近一步。
很鸡汤,很热血,也很累,就算好不容易放假,学校也会留一堆作业,但是值得。
她们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机会。
03
其实类似的同情和争议,由来已久。
河北的衡水中学,安徽的毛坦厂中学,每年高考季,都会被裹挟进舆论的风口浪尖,唱衰的声音也从未停歇。
高分低能,做题机器,就算考上大学,走进一线城市,一样是繁华里的局外人。
所以高中三年,过着苦行僧的生活,到头来是为了什么?
为了改变,也为了遇见。
黄磊的女儿,黄念慈,小名多多,常常因多才多艺被人艳羡。
不到十岁时候,就开始读中英双译绘本;9岁,为法国动画电影《 小王子 》配音;11岁,参加巴黎走秀;12岁,出演了话剧《水中之书》。
钢琴,素描,烘焙等技能都不在话下。
但这背后,除了黄多多的努力,还有这个家庭的投资,光每年几十万元的学费,就让多少人望而却步。
这不只是钱的问题,还有父母所能给予孩子的浸染环境。
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中,获得冠军的武亦姝今年作为清华大学的新生,正式入学。腹有诗书气自华,出口成章才情外露。
军训结束后,武亦姝的《我的军训初体验》被国防时报收录。
如此优秀的女子,小时候却调皮捣蛋不安分。武亦姝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律师,为了让孩子能安下心来读书,自己先以身作则。
下班后,一进家门就关机,在孩子面前不谈工作,不看电视,拉着武亦姝玩的游戏,都和诗词有关,成语接龙、诗词填空……
武亦姝看书,父亲就陪着。
这些条件,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拥有的。
我们必须承认,人和人的差距,从一出生就有了。
“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锈。”
而高考,是一条垂到沟底的绳,下面的人可以攀着绳子爬出来。
衡水中学的学生在做名为《青春与梦想》的演讲时,谈到高考对他的意义。
“少年们早已不想拘泥于这里,只能在所谓抖音,电影里,去观望别人的生活。可是,为什么我们就只能做那个躲在阴暗的角落里,新鲜的舞台之上,光鲜亮丽的别人的那个,卑微的人。
这样不行,一点都不好玩。
我们会走出去,顺境也好,逆境也好。人生本就是一场与困难无休无尽的斗争,一场敌众我寡的斗争。”
04
正如刘媛媛所说,所做的。
“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
刘媛媛出生在河北邯郸的一个贫困家庭,家里房子呢,能遮风避雨,里面却没有几件家具。
刘媛媛,称得上是标准的贫困学子。
她从小学到初中,浑浑噩噩地过,成绩中下等。到了高中,看到那句“接受平庸比平庸更可怕”,突然觉醒想发奋图强。
可现实不是童话,不会搭理你的雄心壮志,也没有那么善解人意。实力和野心不对等,那梦想就是幻想。
刘媛媛想考北大,却因分数不够,本科只好就读于对外经贸大学。
在家人看来,对外经贸大学已经足够好了。但对于刘媛媛来说,这是失败。
大学本科“卧薪尝胆”四年,研究生终于杀进了北大。
05
走进好的大学,到底对这些底层家庭的孩子而言,意味着什么?又改变了他们什么?
两年前 ,清华大学公开过一段短短五分钟的招生宣传片,里面的镜头聚焦在家庭背景,人生经历截然不同的34位毕业生身上,拷问他们能够交出的毕业答卷。
答卷开始之前,老师先问了六个问题,这些问题和他们进入清华前的人生有关。
“你是否自己做出过人生重要的选择?”
“你是否走出过国门,看过更大的世界?”
“你的家长是否培养过你的兴趣爱好?”
“你是否懂得如何与他人合作?”
“你是否和他人相处时能保持自信?”
“你是否曾经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影响他人?”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就后退一步。提问结束后,依旧站在圆心的人寥寥无几,有几个人甚至站在了最边缘的圆圈外。
相似的问题再问一遍。
大学四年里,你自己做过选择吗?
你是否去探索过陌生的世界?
你找到了所热爱的事情吗?
你学会合作了吗?
你有在努力改变命运吗?
你愿意改变世界吗?
在清华有没有成为更好的自己?
外圈的学生一步步往中心聚拢,被中心点的强光打亮。
而有些人一直站在原地没动,他们一出生就自带高光。
有些人走远了,又走回来,绕了好大一圈才和人家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很残酷,也很现实,却有种悲壮的励志。
06
这群大山里的女孩这么拼,却还是会招来非议和讥讽,嘲笑她们的方法笨,嘲笑她们不与时俱进不全面发展。
啃课本,刷题,高中三年所学所累只为应对高考,这样的方法当然会有它的弊端,甚至会影响到她们以后的发展。
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在高考这场筛选中,她们是弱者。
没有好的师资条件,课后也请不起家教;
地理书上的内容只是文字,从来不是可以真实踏入的风景;
自主招生里的那些竞赛题目,见都没见过;
……
当然世界的公平总是相对的,但最可怕的是对这些不公平的视而不见,甚至是嗤之以鼻。
见识,除了向上扩展,也需要向下兼容。她们的处境,外人无法感同身受,但否定和诋毁的话,请三思而后言。
拼一个好未来这事,从不丢人,也不需要谁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