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哭,是一种育儿态度,更是一种教育方式。
执笔:张大猫
编辑:张大猫
定稿:欧阳比文
昨天我们单元发生了一件“惊天地泣鬼神”的事件,不知道是几楼谁家,应该是父母在批评孩子,孩子嚎啕大哭,前前后后持续了40多分钟,声音听的很真切。
然后早上群里聊天,有人说到这个事,结果跟我同单元的乐乐妈主动承认,昨晚那个“鬼哭神嚎”正是她儿子乐乐发出来的。
昨天因为一些小事,乐乐爸批评了孩子一顿,结果乐乐觉得委屈,就开始嚎啕大哭,一家人因此忙活的鸡飞狗跳,气的乐乐爸差点儿动手打人。
其实不只是乐乐爸,我们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爱哭这件事都十分头疼。只要孩子一哭就忍不住会出现各种负面情绪,烦躁、自责、恼火。于是不管怎样,只要能让孩子不哭,我们就觉得问题得到解决了。但事实上,这样做真的好吗?未必。
不让孩子哭,其实是在伤害孩子。
我们为什么不想让孩子哭?
看到这肯定有人会说,这还用问,孩子哭不是啥好事啊。我心疼啊,而且孩子哭会哭坏身体吧。开开心心的多好,为啥要哭。
在大多数父母眼中,孩子的“哭”是一种不良情绪,笑才是好情绪。所以他们希望孩子能够尽快摆脱“坏情绪”。才会阻止孩子哭。
但事实上,在小孩子的世界里,哭和笑是一样的,都是一种情绪而已,并没有好坏之分。好坏情绪之分只是我们成年人打的标签而已。
其实孩子哭本身对他们来说并非是坏情绪,只是给我们大人带来了负面影响,让我们产生了“坏情绪”而已。
尤其是在外面的时候,孩子如果嚎啕起来,家长们会更紧张焦虑。因为我们潜意识里觉得,孩子哭闹是在暗示我们是“不合格的家长”。事实上,在多数成人眼中,我们也确实这样认为的。
所以,我们家长只要让孩子不哭就行,用什么办法都行。但其实你只是解决你的情绪问题,孩子遇到的问题并未得到解决。
不想让孩子哭,说到底你只是怕麻烦,不想好好去处理问题。
懂得让孩子哭,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很多人都觉得,哭是没有用的,哭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这也是父母不愿意让孩子哭的另一个原因。但事实真是这样吗?不一定。
“哭”对孩子来说是很有用的。孩子出生时第一个要学会的就是哭,这时候孩子外界为一的交流方式就是哭。饿了要哭、渴了要哭、害怕了要哭、难受了也要哭。
很多家长觉得哭是坏习惯,可你知不知道,他这时候只是在和你沟通,除了哭他也不会别的。而如果你选择无视,其实才是在伤孩子孩子。
你一味的制止,不去了解帮助孩子解决问题,那是没有用的。
确实,很多人说的没错,哭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但肯定有细心的家长会发现,当你允许孩子哭过,释放过情绪之后,他们往往变得更坚强了,面对问题更有耐心更有毅力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更强了。
所以,别再把眼泪说成是孩子软弱的标志了,尤其对于男孩来说。
孩子很多时候并非是小题大做,很可能是因为一些他们表达不清楚的情绪,和一些说不明白的事情。
换句话说,孩子遇见的事情和问题值不值得哭,不应该由我们父母判断,而是由孩子自己说了算。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经常哭会让孩子变软弱吗?尤其是男孩
这一点我可以十分肯定的说,并不会。
当父母允许孩子哭泣的时候,他们会渐渐明白一个道理,孩子有属于自己的一块地方,在那里他可以释放自己所有的情绪和压力。比如哭泣。
而等他们哭完了、哭够了,负面情绪释放完毕了,面对问题他们往往会更加的坚强。更加有信心有力量。
他们会懂得一个道理,用情绪去表达自己。当他们在成长之后,为人父母时,会更有能力面对自己的嚎啕大哭的孩子。
哭过之后父母要给孩子助力一次
虽然建议允许孩子哭泣,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光看着孩子哭泣就行了。孩子在哭过之后父母应该帮助孩子面对挫折了。
我们接纳孩子的各种情绪,不意味着让孩子面对挫折就要低头。
等到他们的情绪释放完毕,回到平衡状态时,我们应该给孩子助力,让他再一次面对挑战,想办法解决问题。
毕竟,光靠哭真的没办法解决问题。
大多数情况下,孩子如果哭够了,情绪稳定了,就说明他们面对好再次迎接挑战的准备了。但在最终成长出内心强大的力量之前,孩子还需要父母给予一些温暖的力量。
这种来自父母的信任和鼓励会帮助孩子更勇敢更努力。能激发出他们内心深处的真正勇气,这比假装坚强要有用的多。
当孩子嚎啕大哭之后,你可以用热毛巾帮孩子擦擦脸,稳定稳定情绪,然后抱抱他,告诉他妈妈/爸爸在呢,没关系的。之后再和他一起面对要解决的问题或者挫折。
这时候你会发现,孩子会坚强的很多,也会更有信心。这样的经历多了几次之后,孩子会变得更坚强,抗压抗挫折能力也会变得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