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每一个学子人生中的第一个考验,它伴随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青葱岁月。每年都会有成千上万的学子奔赴这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以笔为戈,挥洒自己的青春与汗水。
1977年,我国重新恢复了已废除十年的高考制度,数百万考生重新回到了考场。恢复高考改变了千百万人的命运,挽救了中国的教育,也挽救了整个新中国。
40多年过去了,无数参加过当年高考的学子仍旧无法忘怀得知恢复高考后,那种紧张又激动的心情,刘学红也是其中之一。
刘学红是新中国恢复高考后第一位文科女状元,被北大录取。多年后她接受采访,只说了4个字。
那么,她究竟说了什么,又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刘学红和众多学子一样,中学毕业后,就被安排到了乡下做知青。起初,刘学红饱含热情,她相信自己的抱负和才华定能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中得到展现。
在两年的劳动生涯中,刘学红踏实肯干,积极向上,学会了很多农活,并逐渐适应了农村的生活。可在这里,光靠热情是没有用的。只有干更多的农活,知青们才能拿到更多的学分,可作为女生的刘学红,体力是有限的,因此她的学分涨的并不是很快。
其实早在1977年恢复高考之前,刘学红所在的生产队得到过一个上大学的推荐名额。在生产队伍中,刘学红的学习成绩是最好的,这个名额最应该是刘学红的,可她却与此次机会失之交臂,这让她十分伤心。
不过,机会很快就摆在了她的面前。
1977年,国家宣布正式恢复高考,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了这个消息。刘学红和生产队的其他同学们得知此消息后,欣喜若狂。恢复高考也就意味着,所有人都在同一起跑线上,上大学不再需要推荐,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即可。
之后,刘学红便和其他同学们一同报名参加了高考,并开启了紧张的复习。当时,刘学红还没有离开农村,所以每天还是需要外出做农活的。为了不浪费时间,刘学红在做农活的时候,都会带着书,一到休息时间,她就会拿出书来复习。
高考开始前15天,为了更加系统地复习,刘学红特意请假了十五天。当时的乡领导十分爽快地同意了,并给予了刘学红很大的鼓励。
刘学红回到住处,拿出了所有的书籍,开始做题、背书。其实上中学的时候,刘学红的理科是最好的,但为了提高自己的录取成功率,刘学红在报名的时候斟酌再三,选择了文科。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来到了高考的日子。刘学红和同学们怀着紧张又激动的心情,一同走进了考场。
卷子发下来后,刘学红大致浏览了一遍,好在很多基础性的知识她都已经复习并掌握了,因此答题过程十分顺利。在考语文的时候,刘学红更是得心应手,仅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她便洋洋散散写下了一篇两千字的作文——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考试全部结束后,刘学红走出考场,她对此次考试十分有信心,并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取得好成绩。之后,刘学红回到了家中,等待着最终结果的到来。
几天后,她的父亲拿着一张人民日报的报纸回到了家中,并说此次语文考试,有人的文章登报了。刘学红听后,拿起报纸看了起来。仅一眼,她就看出了这是自己写的那篇作文。
就这样,成绩还没出,刘学红的作文就已经登报了。恰巧,当时的高考判卷组中有她的老师,没过多久,老师就打电话告诉她,她的语文考了99分,差一分就是满分。
不过,因为种种原因,当年的成绩并没有公布,所以刘学红也不知道自己考了多少分。但她收到了北大的录取通知书,这已经足以表明出她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从北大毕业后,刘学红进入中国著名的报社——中国青年报中工作。经过她的不懈努力,她在最终成为了青年在线总经理,为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多年后,刘学红接受采访时回忆起此事,回答了4个字:“感谢高考!”
刘学红正是抓出了此次机会,一鸣惊人,才有了如今的成就。人生中,我们会面临种种问题,也会遇到种种机遇,如果害怕失败,停驻不前,就永远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只有不断努力,才能抓住每一次机遇,像刘学红一样改变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