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真正以人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全体发展、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是利国利民的好事;然而,在民间,社会上并不怎么认可“素质教育”,甚至连教育者也不太敢宣扬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成了“管得松”的代名词,社会似乎更认可“应试教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上下相背”的情况呢?
近日,清华副教授刘瑜的演讲和“时代楷模”张桂梅校长的访谈,也许正能够说明这个问题。
刘瑜教授的《我的女儿正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的演讲,迅速火爆朋友圈,在这个演讲中,刘瑜教授认为:为人父母,与其逼着孩子成为一个痛苦的空心人,不如让孩子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跟随自己内心的热爱,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种人,过上自己想要过上的那种人生。她甚至调侃:“我家孩子以后就开个奶茶店就得了,不行开个煎饼店也行”。
而与之截然相反的是来自张桂梅的认知,张桂梅是华坪女子高中的校长,她中年丧夫,无儿无女,本来是想到到山区忘却爱人过世的悲伤,她却看到了山区贫困孩子一张张渴望知识的纯真面庞,爱的本能让这位女教师在山区扎下了根,成为了1804位高中女孩的母亲,她帮助她们走出大山,成人成才,摆脱命运,改变人生。
张桂梅用近乎军事化的管理,逼着学生成长,每天早上五点叫学生起床跑步,所有人从教室到餐厅,跑步前行,3分钟到达,吃饭只留10分钟,对于学习,张桂梅校长说:“拼了,不停地刷题,人家说刷题对孩子不好,但我们也没有别的办法啊。不这样,我们的孩子就去不了浙大、厦大、武大和川大”。
一个随遇而安,一个简单粗暴,但是网友却指责刘瑜教授“不接地气”,而张桂梅校长却赢得了尊重。
一、应试教育,就是大家一起“死磕”
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孩子无法拼爹妈,就要自己拼命读书,才有出路,他们用近乎疯狂的方式学习,让很多精英家庭无法接受,带着鄙夷的目光,把孩子从小移民到英国、美国,所以才有了那么多“小留学生”们。
他们批评这些从农村、从小城市考到大学的学生,知识面窄,能力差,见识浅,殊不知这些学生如果不拼命刷题,他们连到大城市生活的机会都没有。
现在的县城中学,普遍采用“衡水模式”,他们也知道这样对身体不好,他们也想多休息,但是他们又有什么办法呢?生活的苦和学习的苦,总要吃一样,在看到了父辈的辛苦之后,他们选择了学习的苦,即便到了大学,有人开始堕落,但是也会给他们提供最低的“保险网”,而如果考不上学,他们的堕落,只能让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
社会上认可“裸分状元”,其实道理也一样,因为这是大家“死磕”的结果,没有家庭的额外投资,没有加分、保送的捷径,尽管这些状元到了大学,可能不如竞赛生优秀,但是他们却更加得到社会的认可。
二、素质教育,则是家庭实力的“比拼”
素质教育,其实对于家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好的大学,城里的孩子越多,出过国、出过省的孩子也越多,多数家庭都属于“中产阶级”,刘强东曾经在中国人民大学设立过贫困生助学金,结果最后无法全部发下去,因为几乎所有学生,都不需要。
优越的家庭经济条件,可以让孩子从小就学习英语,学习琴棋书画,这些孩子自然多才多艺,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也更胜一筹。
优越的家庭教育条件,可以让父母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这是学生持续发展的根本。
优越的家庭条件,注定了孩子大概率能上当地最好的学校,接受最先进的教育,接触最优秀的老师,优秀的教育资源和家庭资源,实现完美结合。
优越的家庭条件,可以把孩子周末和假期送进辅导班,甚至进行一对一辅导,而不用担心孩子在家玩游戏,刷视频。
家庭实现了财务自由,父母有时间,有能力陪伴孩子,这样家庭的孩子,多数都是非常优秀的,家庭的条件,让这些孩子不需要昏天黑地的刷题,他们能够更容易地考上大学,虽然他们也非常努力,但是往往都是多才多艺,全面发展的,而这一切,更应该感谢他们的“投胎”。
三、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二者本没有对错之分
其实,无论是刘瑜教授还是张桂梅校长,她们对教育的认识,没有绝对对错之分,因为他们本属于不同的阶层,接触的人和事是不一样的,对于教育的理解也就不一样。
刘瑜教授夫妻都是清华教授,这就注定了她的孩子肯定不会是普通人,开奶茶店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即便是开奶茶店,她也可以继承一套甚至几套房产,有着很广的人脉资源,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尽管如此,我还是很敬佩刘瑜教授的这种“随遇而安”的,因为她这个层次的人,注定不会和一般老百姓比拼,如果和她家庭都差不多的亲戚朋友同事的孩子都“出人头地”了,她却愿意接受一个健康的普通孩子,这也是一种境界。
当然,我们更不能指责张桂梅校长的简单粗暴,因为这是这些孩子走出大山的唯一出路,如果有更好的资源,她们本不应该这么辛苦。
四、对素质教育的“误解”的几种误解
国家提倡素质教育,是从全局和长远出发,老百姓认可应试教育,是从个人和眼前利益出发,这本身就是不同的层次。
孩子适合什么样的教育,就选择什么样的教育。有城里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吃苦,把孩子送到了县城中学,结果没过几天,孩子就哭着喊着要回去,水土不服,成绩下滑严重,最后又托关系把孩子转回城里,这样的例子并不少,北京的孩子去衡水借读的,也有很多撑不过一个月的。
现在很多人对素质教育,存在着一些误解,把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完全对立起来,其实这是不对的,比如下面这几种观点:
1、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升学率!升学率是学校生存的根本,无论是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尤其是高中阶段,没有好的升学率就没有好的生源,学校就会陷入恶性循环。所以,哪个学校都在抓努力抓教学,只是孩子的起点不一样,学校的教育理念就不一样,实行素质教育的学校,学校生源条件比较好,可以更加按照教育规律来办学。
2、素质教育就是发展音体美,就是周末假期不学习!学校搞活动,家长不愿意,认为这是耽误孩子学习,周末休息,家长不愿意,认为这是放松对孩子的要求,其实,这都是不对的。违反教育规律,即便开展音体美课程,也会把它变成应试教育。周末本身就不能叫休息,而应该叫自主学习时间,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阵痛期”,过了这个阵痛期,持之以恒的培养,孩子周末、假期就能够自己有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安排,这是孩子学习能力提升的表现,对孩子终身发展非常有利。而那些周末就补课,假期就补课的孩子,往往不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到了大学,就容易堕落,即便考上985大学,也有人自嘲成为了“985废物”。
现在的高考,越来越灵活,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选拔人才的需求,也是对教学的引导,985大学中,农村孩子减少,其实和高考的变革有很大关系,很多学校的应试教育能够让孩子考入大学,却很难考出非常高的成绩。所以,不要排斥素质教育,不要把素质教育和应试对立起来,然后把它们结合起来,才是关键。
我是“赢在高三”,专注教育,用心思考教育问题,如果对你有帮助,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