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基础教育如何提质升级 新华网教育论坛在京举办

近日,新华网举办“2020·CIP教育创新大会”,在基础教育分论坛中,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评价改革、教育信息化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探讨,为中国教育成长建言献策。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向我们展示了变革教育的巨大潜能。”新华网总裁助理姚予疆表示,在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善于运用新技术推动教育教学方法创新,探索运用新技术开展多元化、过程化评价,不断提升教育治理效能,充分运用新技术探索发展更高质量的教育、更加公平的教育、更加适合每个人的教育、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陈希原在致辞中表示,我们要做好学生资助谋篇布局;助力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做好相对贫困家庭适龄子女教育资助工作,持续聚焦来自刚刚脱贫家庭和相对贫困家庭的在校学生,保障他们顺利入学和完成学业。大力推进精准资助,努力做到对象精准、标准精准、资金分配精准、发放精准,切实提高资助资金的使用效益。强化对困难学生的全方位帮扶,在育人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给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多的关注和倾斜。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李奕做了题为《构建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教育供给》的主题演讲,他表示,创新区域教育,激发办学活力,面向“十四五”,在全面加强党对教育系统全面领导的基础上,教育的治理更需要“放管服”。在立德树人培养目标上要牢牢地管住,在教育教学、个性成长和课程设置方面,要充分地放权,不管是大学、中学还是小学。在教育评价上,要强化过程评价、增值评价、综合评价,服务于学生的个性成长。而且要不同主体、不同学段、不同类型分类推进,增强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要做教育评价供给侧结构的根本性调整。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宋磊做了题为《着力提升新时代高素质教师信息素养》的主题演讲,他认为,充分激发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推动教育观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需要构建新格局。他强调,开展学校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很重要,首先校长要有信息化能力和信息化领导力,其次要围绕学校信息化教学创新推动教师研训,同时,还要提升整个培训团队信息技术应用指导能力。

“推动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首先要把握五育并举,注重全面培养。”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汪明在主题演讲中探讨了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他强调,要特别注重知行合一,强化实践育人。“切实补上创新精神不够、实践能力不足这一短板。实践育人,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的体力发展、智力发展,着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华网副总工程师、大数据中心总经理吴新丽发布了新华睿思2020教育行业大数据分析。她介绍,2020年教育行业呈现出以下特点: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政策环境坚定有力、舆论环境积极向上;停课不停学,2020年“在线教育”发展势头强劲;要敢闯也要会“创”,创新创业教育迎来多元发展新阶段;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相互支撑,全面构建立德树人体系。

质量提升是一场没有终点的赛跑,“质量”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高频词汇。在圆桌论坛环节,北京市第四中学校长马景林、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莉萍、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联合学校总校常务副校长周建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杜毓贞围绕《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使命与选择》这个主题展开讨论。本场圆桌论坛由新华网教育事业中心内容总监商亮主持。

“让优秀的人进入学校,才能教出我们所期待的优秀的人。”马景林认为,高质量的教育首先需要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他强调,教师要注重自身的专业化发展,阅读相关教育书籍,针对教育现实具备问题意识,同时又能够结合问题回到书中的理论,而后再去指导实践。王莉萍表示,应该激发学校的育人活力,使它们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育人特色。“每所学校培养人的形态和途径不同,但最后培养出的孩子全面发展,学有所长,未来能够在某个领域找到自己喜爱的工作,为社会和国家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高质量的教育着眼点是学生的发展,着力点在老师身上,切入点交汇在课堂上。”周建华强调,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要准确定位,不能错位,三方共同发力,高质量教育才能到位。其中,家庭起到一个基础的作用,学校是主导作用,社会是支持作用。高素质人才应该具备什么素质?杜毓贞认为,高素质的人才首先要身心健康,就像“0”前面的“1”一样。此外,还应该具备责任与担当意识、合作精神与钻研精神、家国情怀。作为学校,要坚持特色发展之路,在育人理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习方式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都有所作为才能呈现出多样化。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