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号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平台不得转载,违法必究』
对于爸爸妈妈们来说,带着不会走路的宝宝出门是个巨大的挑战,而婴儿背带、腰凳既可以解放妈妈双手,又可以让宝宝贴着妈妈,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并且感受到来自妈妈身上满满的安全感,增加亲密度。可是市场上的背带、腰凳鱼龙混杂,到底应该怎么选择呢?
选择前的注意事项
挑选婴幼儿背带的大前提就是质量好的品牌肩带,要精致、牢固,接触婴儿皮肤的部分必须是纯棉面料,吸水性强,柔韧耐用。
01
体重要求
背带的肩带宽度应大于7厘米,必须采用4点式安全蝴蝶扣,能承受20公斤以上重量。购买之前要先确认是否符合宝宝的体重,是否有限制,是否专为宝宝设计。
02
稳定支撑
婴儿背带应该将宝宝的体重压力均匀分布,首先要能支撑宝宝的头部,头部应该高出前侧布料的高度,妈妈们可以看到宝宝的脸,减少宝宝的窒息风险。
03
舒适方便
对于家长来说,是否方便穿脱、松紧程度是否舒适、宝宝的进出是否方便舒适是最重要的。与工字型背带相比,如果背后呈交叉状,可以分散妈妈背负宝宝的重力,能够给腰部、脊椎支撑,分散肩背部的压力。对于妈妈来说或许会更舒适一些。
04
是否方便清洗
选购时,要注意是否透气,避免宝宝出汗多起痱子;同时,要好清洗,防止月龄小的宝宝经常吐奶、弄湿尿布等情况造成背带不够干净整洁。
常见的背带款式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背带主要有吊带式、背包式、前置式婴儿背带和腰凳。
01
吊带式婴儿背带(Baby Slings)
正如下图所示,将宝宝斜挎在胸前,哺乳会更加方便。常见的有环扣式、包裹式。这种背带不仅可以承托住宝宝整个背部,还可以让宝宝的脊椎处在最舒适的状态,建议6个月以上使用。
美国CPCS曾指出:4月龄及以下建议不要使用吊带式婴儿背带。因为宝宝的脸部无法固定,很容易导致窒息。
使用此类背带一定要注意“TICKS”原则:
TIGHT:紧紧包住怀里的宝宝,既舒服又防止孩子意外滑落;
IN VIEW AT ALL TIMES:让宝宝随时出现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尤其是注意宝宝呼吸、脸色是否正常。
CLOSE ENOUGH TO KISS:宝宝坐下的距离恰恰可以亲到他们的额头。
KEEP CHIN OFF THE CHEST:让宝宝的下巴远离妈妈的胸口位置,防止口鼻被堵,引发窒息。
SUPPORED BACK:背部不要悬空,紧贴父母身体,保护他们发育中的脊椎。
正确姿势:宝宝的下巴要抬起来,脸要漏在外面,口鼻处没有任何遮挡即可。
02
前置式婴儿背带(Front Carriers)
这种背带最大的好处是,宝宝可以随意选择面朝妈妈坐、还是面朝外坐。4~6个月时可选择使用这种背带。
如果6个月之前使用,要确保宝宝的头颈部有支撑,可以适当用手掌扶住他们的小脑袋,最好朝内侧坐。
由于月龄越小,宝宝的脊椎、头颈部骨骼发育越不成熟,很容易影响他们的正常发育,如果在爸爸妈妈行走时出现碰撞、很容易造成伤害。严重的话很有可能引起大运动发育迟缓、不能很好支撑头部、引发身体活动生疏不灵活。
TIPS:在使用这种背带时,务必让宝宝的双腿分开,呈M型青蛙腿形状。
03
背包式背带(Backpack Carriers)
这种背带就像背书包一样,把宝宝背在身后,一般可以远足或者爬山时候使用,但是,背在背后会比在胸前的支撑力更少,而且孩子躲在妈妈爸爸身后,很难时刻关注他们的状态。最好在6个月以后,根据宝宝发育状态在选择是否使用。
04
腰凳(Hip Baby Carriers)
腰凳的优势在于可以减轻妈妈的脊椎负担,穿戴方便,穿好后可以在让宝宝坐上来。并且这种姿势宝宝的头部最靠近妈妈的心脏。
腰凳可以减轻、分散家长腰部和脊椎的负担,穿戴方便,可以随时把孩子放上去。如果在夏天,也可以减少和妈妈的皮肤接触,会凉快不少。同时,还适合明明会走路还时不时想黏在妈妈身上、想让妈妈抱着的小宝贝们。
TIPS:如果宝宝在六个月还不会坐立、不会爬行,不能支撑他们抬起上身,建议不要使用腰凳。
使用腰凳时,也是要确保宝宝是“M”型坐姿的。当孩子面向外面时,要保证宝宝下背部是紧贴父母的,大腿和背部成直角,同时膝盖自然弯曲放松。
其他注意事项
最近有宝妈提问,如果宝宝在背带里睡着怎么办?经常用背带会不会有什么影响?芽芽妈特地梳理了提问最多的几个问题进行解答。
01
背带中可以睡觉吗
根据美国儿科学会建议:不建议宝宝在背带中睡觉。
如果睡着,需及时转移到小床或者婴儿车里。如果周边没有这些东西,妈妈们要时刻注意宝宝的脊椎、脖颈是否弯曲,脸部是否有遮挡。
02
背带使用时间
最长时间不要超过2小时为宜。并且在使用时,一定要注意正确方法,否则会对宝宝的骨骼和肌肉造成伤害。
03
是否会影响宝宝腿型
正确使用背带,并不会影响宝宝腿型,也不会造成罗圈腿、O型腿。
参考文献
【1】斯蒂文·谢尔弗,《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北京科学技术出版有限公司,2018
【2】林奏延,周育如,《华人育儿百科》,北京联合出版社,2017
【3】辛芝荣,《儿童健康管理全书》,古吴轩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