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让儿子成绩好,陪读妈妈死了!不能失败的教育正常吗?
一个悲剧的发生,往往深藏着令人感动的大爱,在我看来,爱也非爱,也许是懦弱者以爱之名,行无能之事罢了。
言辞虽稍有激烈,却也较为接近事实本质。
我是晨露,一名平凡的社论吐槽男,关注社会点滴,评讲人间百态,关注我,让光照进每一个角落。
陪读妈妈之死
这是一个意外亦是当下的不幸,前几日江苏陪读妈妈之死,直至今天我仍没有想通到底谁的错?
新闻概括
12月12日,江苏阜宁,一位陪读母亲在租住的房屋里死亡,据警方通告中得知,因17岁的儿子杨帆(化名)不服家庭管教,当日和母亲产生争执后发生肢体冲突,在此过程导致母亲徐云(化名)死亡。
小区居民表示,徐云患有心脏病,推测徐云是在和儿子争执中着急上火,受刺激引发心脏病去世,也有居民称其儿子总是玩手机,母亲不让,冲突中儿子推妈妈一把就走了,并且把手机扔到旁边的河里。
这个悲剧,错的一方是谁?
怨儿子不服管教吗?
怪妈妈管的太多吗?
站在不同的角度和经历来讲,好像双方都没错,但不难看出,徐云对于儿子的教育很是上心和严格,对于事发前就读高三的儿子,徐云已经在观湖书苑一边租房陪读一边打工两年,据邻居表示徐云本人话不多,说话声音小,在小区附近兼职做枕头套缝纫工,工友评价人很好,干活也很好。
就是这么个说话轻声细语,邻居关系算不上特别火热,但也礼貌有加的人,对儿子要求却颇为严格,三楼的邻居俞先生称两个多月前,徐云上来给他讲晚上不要开无线网,不然他儿子总是上网。
也有人告知记者杨云儿子学习成绩不错,但最近没考好,好像被徐云说过。
控制和逆反
不难看出,两母子关系算不上太融洽,也许在妈妈的心里,对儿子那是千好万好,不辞辛苦从当地乡镇来到县第一中学租房陪读两年,为的就是儿子能有个好成绩,“千万次为你好”,换来儿子无情的反抗并为此丢了命。
想想确实蛮伤心的,这大概也是很多家长的通病,甚至有些人会把“为你好”,时常挂在嘴边上吧,好像成绩差点,会有对不起列祖列宗的样子。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句话用在家长和孩子关系上一样成立,很多家长的行为在我看来根本就偏离了教育,把孩子当成了私有物品,试图控制一个有思想,正在成长的孩子,想一想吧,这怎么可能?越控制就越反抗。
别说叛逆期的孩子了,一个成年人也是如此,在公司领导寸步不离的监视下工作,有几个人会心情愉快。
让孩子活出自我
相比当下的孩子,我认为早年的孩子在自我上可谓是太过放飞了,家长除了让你好好学没别的要求(关键点学好就行),而现在就不一样了。
那些年孩子靠的是传承,靠的是一技之长,老爹是铁匠,儿子不出意外也会是铁匠,父母没指望你开个铁匠跨国公司,只求把祖传的小铁匠铺传下去就行,而今天就不一样了,一技之长早就淘汰了,什么钢琴、绘画、跆拳道,不会个十八般武艺都不好意思说自己优秀,为此多少父母拼了命的让自己孩子上名校,省吃俭用让孩子上各种培训班,不单单是父母在拼,孩子更在拼。
如此情况的孩子,怎么活出自我?“学习使我妈快乐”这个梗不单单是玩笑,更是许多孩子的心声,孩子们心里,学习从某种程度上并不只是为了自己,也许有家长说“等将来长大就懂了”,我觉得未必,会的越多可能未来选择越多,也可能会更加迷茫,因为选项多了就没办法抉择。
一个人未来的成就,不一定靠考试成绩,找对了自己的方向一样光芒万丈,北大的李雪琴曾言“读北大就不能当废物了吗?”,她由一个北大学霸到美国留学,再到今天成为一个流量网红,明显靠的不是学霸成绩单,而是发现留学深造不适合自己后转型造就了今天成功的自己。
会多少不重要,关键是精不精,爱不爱,只有打心眼里喜欢才能活出一辈子的快乐,那些经历过十八般武艺培训的孩子,我就不信个个爱好这么广泛,充其量是因为父母要求,自己又觉得学了没坏处或者无力反抗,完全没有自我。
不接受失败
一说小孩子有抑郁症,多数家长难以置信,“小小年纪,有什么压力,怎么就有抑郁症了”,早先看到一个妈妈在大街上推搡自己女儿的报道,并当街质问吃好喝好哪里来的抑郁症,其实今天的孩子在一个跑步竞争的环境里,患抑郁症实在正常,有数据显示当下抑郁症患者越来越年轻化,有网友调侃“你鸡娃,我鸡娃,我们一起考清华”。
都想成功,都想上名校,尽管你家孩子很优秀,可学院每年只招那么点人啊,班级第一名只能有一个这是打破古今也解决不来的问题,被报以厚望的孩子,如何能轻松,长此以往焦虑、抑郁不足为奇。
10月13日,微博网友ID“红烧土豆叶”的男生凌晨发布遗书,称自己大连理工化学工程专业硕士三年级学生,因长期实验受到失败挫折,选择实验室结束生命,希望下辈子做一只猫。(这个遗书看哭了几十万人,写此文前我再次噙着泪看了一遍)
从留言中看出他是一个很普通的学生,导师也很正常,没有苛刻,生活没有重大打击,但就是这么一个人,在失败后选择告别世界。
要知道6年前,他还是个阳光男孩啊,14年七月份还发帖询问“冬天的雪大么”,那会还对未来满怀好奇,雄心万丈。
这就是典型的只许成功,不能失败,想想完全不可能的嘛,那么多学生,成功毕业的绝不可能是百分之百,总会有失败者,连失败都无法接受再优秀又如何?
最后——教育、学习应该是幸福的
当下的学习,已经成了不达目的不罢休,且不允许失败,我想是悲哀的,上午还看到有博主发文“清华北大毕业当中小学老师不妥,应该有更高的追求,更高的责任”。
对此我不敢认同,当老师应该有最低要求而没有最高要求,一个人的工作应该是凭借兴趣喜好而不是固化的设定圈层。
教育和学习都应该是幸福的事情,孩子们在探索过程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目标并为此努力一生,不需高官厚禄只需日日舒心才是该有的人生。
劝告家长们,别再把自己完不成的目标嫁接给孩子了,整天别人家的孩子挂在嘴边就是
逼迫孩子,反过来想想要是孩子整天问家长,怎么没有王健林、董明珠那么成功并为此质问家长要你快赚多多钱,又当如何?人呐!逼别人是懦弱,逼自己才会崛起,每一个人的目标都需要自己施压并努力。
孩子还小,可以失败,哪怕学习差点又如何,不能失败的教育只会让孩子越来越机械,允许失败才更可能成功。
小草只能培养的更健壮,一生都难蜕变成大树,教育和期盼应该现实一些,更应该随和一点,不是每个人都有一个亿的小目标,于很多人而言家和万事兴才更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