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武大首篇Nature,博士3篇顶刊,85后教授又拿杰青

为什么优秀的孩子总是别人家的?

这大概是很多家长都会有的疑惑,但事实上,没有一个人的成功是随随便便的,除了家长和老师的奋力托举之外,更重要的还是自身要足够努力。

这个年轻的85后教授到底多优秀?

1985年,邓鹤翔出生于武汉,高中就在化学竞赛中获一等奖保送复旦,随后获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学位,成为大牛导师OmarYaghi教授的弟子,并继续攻读博士后。

2013年,28岁的邓鹤翔读成回国,直接被聘为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成为当时最年轻的85后正教授,轰动一时。

本科毕业前,就在导师的指导下,与系里的研究生合作发表了两篇SCI论文,博士期间,陆续发表3篇Science正刊。

2015年,他的团队发表了武汉大学建国后第一篇以第一通讯单位的《Nature》主刊论文。

2020年9月,再发Nature,第一署名单位为武汉大学。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今年,35岁的他已经是杰青……

天才的背后也是“特别能吃苦”

如此经历、如此成就,恐怕万人里边也未必会有一个,有人说这是上天的眷顾,但他靠的的的确确是自己的吃苦。

“鹤翔一直拼劲十足,特别能吃苦”是本科同学对他的评价,本科暑假,上海的夏天酷暑难耐,他选择不回家,37℃的高温天气,他在阅读文献、在实验室做实验。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即便是课业繁重,时间很有限的情况下,他还是挤出大量的时间去做实验、看文献、学习。

本科毕业后,他去的其实是美国休斯敦大学化学系,但这个学校当时在国际上的排名是200左右,算不上一流高校,内心不甘的一边就读,一边请国内导师写推荐信,终于如愿去了加州大学。

大牛心得:科研的道路上要学会取舍

在武汉大学组织的一次讲座中,他分享了自己的求学心得: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国外研究生的压力很大,周末大家都全心投入在实验室里,对于本科生来说,要有一篇很牛的文章,英语的应用能力要强;

对于研究生,要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和文章,还要有一封很牛的导师推荐信,另外要多参加国家会议,武大这方面就有很好的资源,希望同学们能抓住机会,与大牛们满对面交流。

如果想做一件很想做的事,就必须要做更多不想做的事情。

一些想法

当代大学生存在的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没有目标,太迷茫了,刚到大学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应该去做什么的人少之又少,不少人都在这种没有方向的生活中浑浑噩噩度过大学四年,过完了才发现自己什么都没有;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其次就是把科研看得太难了,总以为距离很遥远,事实上,哪怕是在一般院校,也有不少同学能够发表很厉害的文章,只是太多的人不愿意付出相对应的努力;

最后就是英语水平,不要再说什么英语不重要了,也不要有那种抵制英语的幼稚想法了,因为不久你就会发现,各个行业比较先进的一些思想和理论都在国外,如果英语蹩脚,给你一个和大佬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也是无用,何谈学习呢?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所以各位啊,还是要努力啊!

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说出自己的观点!

参考资料:部分资料来源于武汉大学、武汉晚报、半月谈等。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