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霸吴谢宇变成杀人犯,背后欠缺的,是对孩子“钝感力”的培养

北大学霸弑母案,让人很心痛,也很惋惜,近期报道称:在公安机关审查期间,吴谢宇承认了自己作案,并交代作案过程以及原因,因为他曾觉得自己与妈妈生活得很辛苦,所以就想杀死妈妈,然后自杀,在杀害妈妈的过程后,他心生恐惧,放弃自杀。并且被抓捕后,吴谢宇明确表示自己不需要委托辩护人,并且拒绝和指派委托辩护人见面。

北大、学霸、自律、优秀、孝顺、听话...

这是一个自带“光环”的孩子,是妥妥的一枚别人家的孩子,可就是这样一个大家眼里很优秀的孩子为什么如此残忍、对自己的亲生妈妈犯下这滔天的罪行。

“钝感力”缺乏的孩子,缺少一种对抗外界的能力

“钝感力”是什么?

日本作家渡边淳一曾经写过一本书《钝感力》,书中有这样一个名词——“钝感力”。渡边淳一是这么解释的:“钝感力”可直译为“迟钝的力量”,即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伤痛,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它是“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钝感”是一个心理学名词,与“敏感”遥相呼应。钝感是人的动作活动反应慢度的标尺,是用来描述人活动速率的。钝感系数越高则对外部反应越迟钝,同时其敏感度也会越低,人的思维只有钝感系数与敏感系数相平衡才更容易保持较为理性的思维。

毫无疑问,吴谢宇是优秀的,从小就是一个非常自律的孩子,当别的孩子需要在家长在家长千锤百炼中学习和做作业的时候,吴谢宇会自觉主动地去学习,做作业。是一个不需要人太操心的孩子,在大多数家长的眼里,他就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可是在看起来的一片坦途里,他却没有走下去。

是因为在他的身上缺乏一种“钝感力”,所以他没有办法对抗爸爸去世后,他和妈妈的艰难状况,更无法对抗,爸爸去世后,情绪突变的妈妈,这个遭受灭顶之灾的原生家庭,给了吴谢宇“敏感”和“钝感”的失衡,俗话说“为母则刚”,在爸爸去世后,这个妈妈很能干而优秀的,拒绝别人的帮助,用自己一己之力,将孩子送进了名牌大学。可是妈妈同时也放任了自己敏感,甚至轻言有厌世的心态,没有对抗困境的耐力。所以这样的原生家庭也同样给了让吴谢宇缺少了一种对抗困境的能力。

所以“钝感力”缺乏,让吴谢宇虽然跻身名牌大学,却没有一种抗压力。

“钝感力”更有利于抑制“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是由于剌激过多强或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逆反心理的现象。

记得曾经有一起交通事故,让我至今记忆深刻,有一位女司机,开车不小心蹭到了两位正在路过的年轻小伙子,两个小伙子其实身体并没有受到伤害,只是被吓到了,女司机频频鞠躬道歉。但是小伙子们却不依不饶,没完没了,终于,女司机上车发动,倒车,但是下一秒却一脚油门直接对着两人撞了上去,最后“两死一困”。

多希望女司机有种“钝感力”,她就能够从容面对别人的挑衅,更加冷静地面对别人的焦虑,不会因为别人对自己无休无止的刺激而引起逆反心理,痛下杀手。“钝感力”会让她即使面对无理取闹,也会沉着冷静的去面对。

假设具备“钝感力”的场景:

如果当时女司机具备一种“钝感力”,她的“超限效应”程度会得到提升,她会秉着自己确实在这次小事故中错误在先,小伙子本就年轻气盛,多骂两句也没事,反正又不“掉肉”,那么这场小冲突也就自己瓦解了,不会上升到威胁生命的程度这句话听起来有点“厚脸皮”,其实通俗来说,“钝感力”就是厚着脸皮对抗外界的能力,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而在我们平时对孩子的教育中,钝感系数更高的孩子,一定比敏感系数更高的孩子的超限程度更高,比如:在同一件事情上犯错,敏感系数更高的孩子早在批评中急得跳脚了,而钝感系数高的孩子还能保持相对的理智和冷静。所以孩子的“钝感力”对“超限效应”的作用真的很关键。

“钝感力”用贬义词的身份,诠释着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其实提起“钝”,很多人会觉得第一感觉就是呆、啥、木讷。所以“钝感力”也就成了表面意义的贬义词。但是这不影响在生活里,在教育中,“钝感力”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就像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得主利根川进博士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

“我带有某种迟钝,只能依稀看到对大家来说显而易见的东西”,以此来佐证“迟钝”恰恰能够摆脱世间常识的羁绊,出人意料地取得“世界性的发现”。

具备“钝感力”的人,对于自己认定的目标会一如既往地坚持,无论面对困难、失败还是嘲笑都会勇往直前。这一点,演员王宝强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年少的王宝强酷爱演戏,但是所有人眼里这是个不属于他的游戏场,所以很多人都觉得他该放弃,但是他没有。

他好像自动屏蔽了所有的不快和嘲笑,在自己遥遥无期的演员路上,一如既往,就算是别人觉得永无出路的群众演员,他也以一股子“傻劲”,用十二分的精力对待。最终王宝强成了足够有名气的明星,很多人觉得他是幸运的。但我觉得“钝感力”与他而言,才是真正的功臣。

“钝感力”有五项通俗易懂的铁律:

1.迅速忘却不快之事。

2.认定目标,即使失败仍要继续挑战。

3.坦然面对流言蜚语。

4.对嫉妒讽刺常怀感谢之心。

5.面对表扬,不得寸进尺,不得意忘形。

所以为人父母者,我们该反省自己,在孩子的成长教育中,怎样做才能给孩子一种“钝感力”,让他的未来更加顺坦:

1、让孩子直面自己的错误,敢于自我批评

一个敢于自我批评的孩子,才能很从容地面对自己的错误,能面对自己的错误的人,一般都不会过分苛责别人,就像文章里的那位女司机,开车出现小差错,惊吓到别人也确实是自己不对在先,至于别人如何对待我们的过失,这不是我们能控制的,我们可以做的,就是既然错了,就勇敢去面对一切可能出现的状况。所以我们要教会孩子,正确面对自己的错误,敢于自我批评。

2、以身作则,做一个具有“钝感力”的家长

民间有句谚语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所以我们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自己得成为那样的人。在吴谢宇的弑母案里,妈妈就是一个“钝感力”比较弱的人,吴谢宇就更谈不上“钝感力”多强了。他敏感的把一切积压在心里,直到无处安放。发生了惊天大案。可见,在孩子的“钝感力”培养过程中,家长起了多么重要的作用。

3、引导孩子选定的目标就要坚持,不能轻言放弃

在生活中,很多成功人士身上都具备绝佳的“钝感力”。在自己认定的路上执着而坚持,他们是真的践行“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所以,如果王宝强身上不具备这种认定目标就坚持不懈的“钝感力”。在别人的嘲笑和打击中放弃。我们也就不会看到像《士兵突击》等这些优秀的作品。从现在开始,培养孩子不轻言放弃的能力。

《钝感力》认为人在年轻的时候,还是应该迟钝一点,让自己的心变得粗糙一点儿,能够承受各种锻炼和痛苦,这样才能让自己多一些积累。我觉得这个道理很正确。你可以选择在年轻的时候过得肆意妄为,但如果没有趁着年轻打下一片基础,凭什么在中国这样一个环境越来越复杂、竞争越来越激烈、CPI越来越高的地方生活下去?

我们要从当下开始,教会孩子这种能力,这样能够使得孩子在未来的路上能够走得更远,更稳。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