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的关键点,是高校发展的重要依托。因此,在高校繁复的各项工作中,学科建设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恰逢“十三五”规划收官、“十四五”规划启动,又是第五轮学科评估开展之际,学科建设规划更备受关注。
学科建设规划近来备受关注。事实上,早在2015年时任西安交通大学学科规划与建设办公室主任成永红曾就学科建设话题,与《麦可思研究》进行了分享。
在学科建设规划方面,他特别提到,高校做好学科规划要通盘考虑、统筹谋划,要能站到更高点去看问题,必须能跳出去,从局外看自己,从横向对比来看自己,找准瓶颈问题,进而进行具体的学科规划。因此他提出了三个建议。概括来看,就是找准问题、明晰定位、明确布局。而这确实也是众多“双一流”高校在学科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发力点。
那么,学校究竟都是如何建设学科的?本文将重点结合多所“双一流”高校“十三五”规划中对学科建设的布局和规划内容进行分享,来看下“双一流”高校“十三五”规划学科建设的关键点都包括什么。
关键词1:内涵建设
多数高校在进行学科建设任务描述时提及学科内涵建设,例如同济大学提到“建立学科追求卓越自我驱动机制,以人为本,以质量、水平和贡献为导向,着力加强学科内涵建设,集中力量进行一流学科和一流学科方向的建设”。清华大学的主要任务描述是“构建学科分类发展路径,构建学科内涵发展模式,培育和发展前沿交叉学科”。
那么频频被提及的内涵建设到底是什么?包含什么要素?
2016年,在中山大学第四轮学科评估校内汇报会上,校长罗俊对一流学科的内涵进行的阐释,或许能解答上述问题。他指出,一流学科的内涵与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传承创新优秀文化等四大使命密切相关。
南开大学“十三五”规划中,在学科建设相关内容中有这样的表述:自觉认识一流学科的主要内涵,即汇聚一流人才、实施一流的教学和科研、开展一流的国内外合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一流的贡献,并辅以一流的软硬条件,要把学科竞争力深植于全面协调的内涵发展之中。通过上述表述我们可以看到,学科内涵涉及人才、教学、科研、国内外合作、社会服务等多方面。
在强调高等教育内涵建设的当下,想必“内涵建设”也将成为高校学科建设未来五年的重点方面。
关键词2:优化布局
另一个在“双一流”高校的“十三五”规划中重点提及的关键词是优化学科布局。
例如,北京大学提到“加强基础,促进交叉,优化学科战略布局……建立健全学科发展的制度环境”。在此方面,学校重点强调了队伍建设的核心地位、交叉学科的工作重点,同时也对基础学科、前沿科学和未来技术相关学科、语言宗教等人文学科、医学等相关学科进行了分类布局。
复旦大学“十三五”规划中对学科建设目标的描述是文、理、医主干学科保持在国内最高水平之列,工程与应用技术学科形成若干国内先进的特色学科方向,文理医工有一批学科跻身世界一流学科前列。而为了实现这样的建设目标,“优化学科布局,大力建设高原高峰学科”成为了其建设学科的主要策略之一。
该校同时介绍了不同学科建设策略。其中提到,该校会根据扬长补短的原则,人文、社科、理科和医科的优势骨干学科要以追求国内第一为目标……拉动各自学科门类,保持国内一流前列,带动交叉融合;工程技术学科要以新兴社会需求为导向……实现超常规发展,促进全校学科布局更加合理;人文语言学科领域,要进一步发挥文化传承作用……努力成为中国人文学科的旗帜和标杆;社会科学和经济管理学科领域……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智力支撑;数学和自然科学领域……主动整合和利用好全球创新资源,加强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在若干优势领域形成以我为主的国际科研合作网络;工程技术和应用科学领域,要突破学科的限制……通过重大任务和重点项目,开展高水平研究工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工科跨越式发展;医学教育和研究领域,以高峰学科建设为抓手……加强医学与其他理工和人文社科等学科交叉渗透,培育形成一批具有综合性大学鲜明特色的交叉学科新优势阵地。
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北大还是复旦,其学科建设规划中对不同学科的定位和建设目标都十分清晰,建设路径存在明显的学科差异。
关键词3:交叉创新培育
交叉学科建设是2020年的一大热点。根据2020年8月举行的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消息,我国决定新增交叉学科作为新的学科门类。交叉学科将成为我国第14个学科门类。事实上,许多高校在做“十三五”规划时已在学科建设规划中明确提到相关工作。
例如浙江大学提到“实施‘高峰学科建设支持计划’和‘一流骨干基础学科建设支持计划’,大力建设交叉学科,着力调整优化学科布局……推进学科群的协调发展”,厦门大学提到“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增强学科核心竞争力”。
南开大学在学科建设方面提到的是实施“学科提升”计划,强化学科内涵和交叉创新能力。具体到落实方面,该校提到,自觉适应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趋势,把推进学科交叉创新和群聚发展作为重要任务,在继续以学院为主“统筹建设”的同时,积极探索支撑学科“按门类建设”的组织形式,推动学科群建设;促进学科交叉创新与群聚发展。探索有效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破解重大问题的新体制和机制。该校还重点提到交叉学科的组织和管理模式。例如,以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统计研究院、生态文明研究院、当代中国问题研究院等跨学科平台为依托,打破僵化的人员学科归属,尝试建立开放式、动态化的专兼职聘任机制,探索多学科合作和兼职绩效评价办法。深入论证、积极探索面向学科门类的学科组织形式,组织实施学科群建设。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刘献君教授曾发表《学科交叉是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重要途径》一文,文中对学科交叉建设的价值进行了阐述。他指出,学科交叉对于高校而言主要有三大价值:有利于解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而产生新理论;有利于产生新的知识生长点,进而推动学科发展;有利于产生交叉学科。促进学科交叉,既是高校建设一流学科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发展、实现一流大学建设目标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4:组织管理创新
学科组织机制和管理工作事关学科建设成效,因此许多高校在学科建设规划中重点提到了针对学科管理组织的相关举措。
例如,北京师范大学在学科建设方面特别提到创新学科组织模式。
具体来看,该校主要从三方面进行创新。包括:1.继续推进和深化学部制改革。对体现学校优势特色、由多个部院系共建、规模较大的学科或学科群,继续试点学部制改革,成立心理学部、地学部。促进学部内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供开放平台。2.进一步开展院系调整。以一级学科建设为导向,对分散在多院系的学科和建设多学科的院系进行调整。分步启动相关院系调整的论证,稳步推进调整工作,逐步优化和理顺学科和院系行政建制的关系。3.健全学科资源配置机制。健全以学科建设任务和绩效为主导的资源配置机制。实施学科交叉建设项目,打破部院系间的壁垒,为教师跨学科、跨部院系从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创设支持条件。探索建立高端科研平台的特区支持机制。
关键词5:评价考核
2020年9月,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直属高校“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对“十四五”规划制订的工作要求进行了明确。其中提到,要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同步谋划规划落实工作,统筹规划的年度监测、中期检查和终期考核等工作,形成规划编制、实施、考核的管理闭环,着力改变重编制、轻实施的现象。这些要求为包括分规划在内的“十四五”规划撰写工作指明了方向。通过上述要求我们可以看到,监测评价等管理机制的明确也是高校学科建设规划的重要事项。
那么,哪些高校的“十三五”规划中有对相关工作的描述可以借鉴?
作为以人文社科人才培养见长的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在学科建设规划中对评价机制的表述是“探索适合人文学科发展、支持和评价的机制”,而理工科强校——华南理工大学提到的是“制定符合理科发展特点的评价体系”,中南大学则表示“科学定位一级学科发展目标,完善学科建设绩效评价和资源配置机制”。由此可见,众多“双一流”高校在学科建设上已明确将通过多种评价形式监测学科建设成效,使管理形成闭环。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兰州大学在完善学科建设体制机制方面重点提到建立分类评估机制。
该校提到:“以世界一流学科为参照,结合各学科特点,逐步引入国际评价等第三方评价机制,开展周期性评估,客观评估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交叉学科的投入产出。与此同时,该校还表示,将健全学科运行机制。进一步理顺和规范学科管理职能,从体制上保障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进一步落实建设责任,充分发挥学院、教师在学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加强考核监督,将学科建设评估纳入学院领导班子考核体系……”我们看到,该校不仅重视对学科建设成效的评价,还在规划中对管理和建设职责进行了落实。
总结
“十四五”规划的重要性毋庸赘言。本文仅列举了少数“双一流”高校对于学科建设的规划描述,因篇幅有限,也只提取了其中几个频繁出现的关键词,并未对所有内容进行详细阐释。希望本文能为高校“十四五”规划中的学科建设规划撰写工作提供些许参考。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慧.学科评估 摸清“家底”[J].麦可思研究,2016(03).
[2]刘献君.学科交叉是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重要途径[J].高校教育管理,2020(01).
注:本文由麦可思研究整理,转载请注明来自麦可思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