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有大批量毕业生流向市场,而社会所能提供的工作岗位却远远跟不上实际需要,再加上未就业的往届毕业生,僧多粥少,竞争激烈。
专业是就业时的标签,一个热门但又稀缺的专业,能成为求职毕业生竞争的有力筹码。
转专业,是他们唯一的救命稻草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79.0%的受访者都有过想要转专业的念头。
求根溯源,志愿填报是一切“错误”的开始。
刚刚摆脱“做题家”身份的准大学生们其实对专业一无所知,高中的文理划分和大学专业设置大相径庭。面对繁多的选择,学生与家长其实很难区分出不同小专业间的细微差别,一旦志愿填报失误,大学四年都将为这个错误买单。
笼罩在各大专业榜单制造的焦虑中,在父母亲戚、甚至是某位不知名的远方熟人“指点”下,文科生很可能头脑一热就报了当下最热门的“金融”、“法学”、“医学”、“会计”等铁饭碗专业,而理科生则很有可能一头扎进“生化环材”、“土木建筑”的大坑。
更多时候,学生并不能真的“自由”选择专业。
我国高考录取采用分省定额的方式,高校在不同省市的招生名额并不相同,冷门专业由于招生名额较少,有些省份分配到的名额仅为个位数甚至是没有。
本着每一分都不能浪费的原则,很多考生都将稳进名校作为第一要义,这个时候,专业不在他们的考虑的范围之内。名校的一般专业和普通学校的王牌专业,绝大多数人会选择进前者。
而“一次集中投档,一次集中录取”的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方式,也让不少学子为了保证不滑档战战兢兢地签下了服从调剂的“卖身契”。
一旦错过心仪的“白月光专业”,转专业就是他们大学四年免于荒废的唯一救命稻草。
艰难跨过转专业门槛
2005年,教育部出台《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生可以按学校的规定申请转专业,由所在学校批准。
随着高校专业自主权的放开,允许学生转专业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高考“一锤定终身”的僵化体制,对人才培养而言更科学也更理智。
但转专业的门槛,始终不低。
绝大多数高校在转专业政策上,都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较高的要求,必修课成绩在年级专业排名前20%甚至更靠前才有机会转专业。
某985高校甚至规定,申请跨学科大类转专业的学生在转业后需进入低一年级学习,且学生需承诺放弃系内推研资格、放弃当年奖学金评选资格。
成绩太靠前,原院系不想放人;成绩太靠后,转入院系不想接收,“分数刚刚好”是下定决心要转专业的学子必须要保持的微妙平衡。
如何兼顾公平与转专业自由?
专业变动,牵一发而动全身。
任由学生自由转专业,可能导致教学秩序遭到破坏,大量学生集中在某些热门专业,造成其他专业生源不足。学校的教学资源始终有限,教师队伍、宿舍管理都是影响高校取消转专业限制的重要原因。
为了实现转专业的有序进行,高校对转专业人数进行了严格限制。
兰州大学规定各学院接收转专业人数一般控制在全年级学生总人数的5%—10%之内。南京大学规定,一年级转专业学生人数控制在全年级总人数的10%以内,二年级控制在5%以内。
大学严格控制转专业的原因还在于,我国大学实行计划招生,不同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并不相同。
不少人把转专业政策当作跻身名校的跳板,通过低分专业进名校,再通过转专业进入名校里的热门高分专业,从学校的二本专业转到一本专业,然后再转到一本专业中的学校王牌专业,中间高考分数可以差100多分。
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的《2013级自主调整专业工作拟录取学生名单》,在186名转专业的学生中,有55名从医学院转出,约占医学院同届学生人数的1/10,与此同时,仅2名学生转入临床医学专业。
在针对转专业学生的调查数据显示,将近80%的学生表示,在入学前或入学初就萌生了“不学医”的想法。
不少高校采取严格的转专业限制:实行“高分转低分”的原则。根据这一原则,企图通过从分数线较低的专业转入热门高分专业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转专业:这些高校竖起榜样
转专业政策的推行,是高校对“一考定终身”高考体制的一种补救。在保障公平的原则下,允许学生自由转专业,才能给予学生最大的求学自由。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发展和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变化,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探索更为开放的专业设置政策。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生拥有至少三次自主选专业的机会:本科生进校一年后,可以在全校范围内重新选择专业;在二年级的时候,学生可以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中期分流,部分有接收条件的院系公布接收计划,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进行申请,接收院系遴选录取;三年级的时候,学生可在学院内调整专业,四年级可以调整专业方向。
图|中科大学生学业指导中心官网上写着:尊重个性、尊重兴趣。
但中科大办学规模小且专业集中,其它高校并不具备同等条件,更多高校溯源而上,选择在源头上解决问题。
2017年,清华率先启动大类招生,将原有的49个本科专业整合成16个大类,等学生接受一段时间的通识教育后再进行专业确认,给予学生更多自主选择权,更合理也更科学。
北航等其它“双一流”高校陆续跟进,为学生的职业选择腾出更多的选择空间。
职业生涯规划
“生化环材,四大天坑”,“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劝人学法,千刀万剐”……
大概每个人,都在某些时候对自己所学专业产生过怀疑,心生动摇。
也许专业也是另一重围城,看自己的专业是“蚊子血”,看别人的专业就是“白月光”,但很有可能,你的专业也是别人心里的“朱砂痣”。
图|任何专业都有人后悔。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2019年公布的“高校教学质量与学生发展监测”调查数据显示,本科院校中将近42%在校生对于未来没有清晰的生涯规划。
如果冒昧转专业,很有可能只是从一个不喜欢的专业跳到另外一个不喜欢的专业而已,无异于重蹈覆辙。
无论是严格限制转专业,还是无门槛自由选择专业,转专业制度确立的前提是学生对专业有一个明确而清晰的认知。
如何正确指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各个专业的本质与内涵,明确未来的职业规划和职业道路选择,才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