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相关部门印发了相关文件,为普及艺术类教育,欲将音体美纳入中考。目前,已有4个省份开始试点,分值在10分到40分之间。
此政策一出,引发了大家的激烈讨论。
之前,有答主就2004年至2014年的各省份中考升学率数据,做了一个表格。
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到,初中升入高中的比例最低是云南34%,最高是北京61.6%。说明,现在的学生能够上高中的仅占50%左右。
所以,新政策的出台,令许多学生发愁,家长担忧,尤其是对普通家庭和偏远及农村地区的孩子来说,他们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本来就很难的中考,以后更难了。
所以,在大家的讨论中,反对的声音几乎是压倒性的。
反对的点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贵,增加教育成本,普通家庭负担不起;
一个是重,增加学业负担,学生们承受不了。
这两个点大家都懂,不再赘述。
我想跟大家讨论的是,我们该怎样应对问题,破解焦虑。
社会在进步,国家在发展,教育为了全面开花,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肯定要有各种试水和破冰动作。在我国高考制度的反推下,几十年来,我们一直无比重语数英理化生,轻音体美。造成学生的素质教育不均衡,创造性不足,对人生的追求过于单一化。
音体美纳入中考是否会增加学生和家长的负担,要辩证的去看,而不是一味夸大脑补。
18年广西南宁试行了该政策,以目前的经验看,音体美没有课外作业,课堂知识点很简单,考试难度也比较低,学生们考试大部分都能提前交卷,而且学生表示:只要正常听课就能拿高分。
根据一般的思路,推行一项新政策时,肯定不会过于增加难度,会有一个过渡的时间。
之所以用考核计分的方式推行,应该也是用考试来推动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让偏远地区的孩子有机会接触和了解艺术类课程,仍然属于普及教育,对农村孩子反而是好事。
所以,家长和学生不需要过于担心,产生不必要的焦虑情绪。
不过,素质教育势在必行,艺术细胞发达的孩子,势必比其他人有更多的优势。
之前看一个综艺节目的时候,节目讨论出了一个结论:未来最不会被AI代替的工作就是富有创造性的工作。
马云也讲过,“知识是可以学来的,但智慧是一种体验,所以我们人类和机器未来的竞争,是智慧的竞争,是体验的竞争。”
他还说,如果我们继续以前的教学方法,对我们的孩子进行记、背、算这些东西,不让孩子去体验,不让他们去学会琴棋书画,我可以保证,三十年后孩子们找不到工作!
艺术纳入考试是普及教育,硬性指标。但艺术学习最重要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所以,接触和了解艺术,势在必行。
如何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了解艺术,家长又该如何给孩子普及艺术呢?
家长看到这里,估计要头大了:我刚摆脱了批改作业,又要让我给孩子讲艺术,我是不是得十八般武艺,样样都行啊?!
说实话,家长样样都行的话,孩子是站在你的肩膀上飞行。家长样样不行的话,那只能靠孩子自己慢慢前行!
家长别着急怼我,我也不懂艺术,刚刚看到这个政策的时候,我也有点懵圈。但是焦虑和抱怨解决不了问题,我们得想办法。
对于《如何给孩子讲艺术》,法国艺术史学者——Frangoisc Barbe-Gall 已经把方法帮我们准备好了!
家长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变成一个学识渊博的艺术类学者的,作为可能自己都不懂艺术的普通家长来说,我们该怎么给孩子讲艺术呢?
首先,我们要走出一个误区,就是认为自己首先得专业才能给孩子讲解。
艺术考试考的是知识点,但艺术启蒙和欣赏,考的是孩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所以,我们不必过多的了解那些学术名词,让艺术欣赏变得枯燥乏味。
而是可以蹲下来,从孩子的认知角度开始,与孩子一起讨论,我们各自都看到了什么。
对于在欣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完全可以借助互联网来解决。
比如作品的作者、创作时代、背后的故事,再深入一点还可以了解作者创作的心路历程、技法等等。
不需要很刻意的去灌输,只要鼓励孩子自由的去看,去表达他所见所想。
花园中的女人 莫奈
第二,即使是农民,也可以给孩子讲艺术。
家长的职业千差万别,与艺术类相关的还好一点。与艺术完全不沾边,怎么办呢?
这是我们长期把艺术拔高的后遗症,总认为艺术是高大上的,一般人听不懂也看不懂。事实上,艺术源于生活,是生活的一种表达形式而已。
我们只需要从自己最熟悉的事情入手了解艺术,并从这个熟悉的角度作为切入点,给孩子讲艺术。
例如:技术支撑艺术创作;运动给艺术提供了无限的动态素材;数学让画面产生黄金分割、结构比例;科学原料让颜色丰富多变;历史让艺术充满传奇故事等等。
很多涉及田园风景的艺术作品,农民也可以用自己丰富的实践知识,为孩子讲解画中的内容。
一幅艺术作品可能包罗很多可以欣赏和讲解的点,我们不必面面俱到,每次获得一个点,就是一次完美的体验。
鸢尾花 梵高
第三,艺术启蒙也分年龄,不同年龄需要不同的引导
艺术启蒙不需要制定计划,强行拔高。面对孩子,我们只需要自然的,像聊天一样,慢慢跟孩子聊艺术,让孩子从他们的角度去理解艺术,而不是把成人的条条框框强加给孩子。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艺术的感知和理解都不一样,这需要家长根据孩子的接受程度,选择性的引导孩子。
一般来说,5-7岁的孩子,刚刚开始探知世界,喜欢看各种色彩丰富,画面感和故事感比较强的图片。我们可以给孩子看比较系列的作品,让孩子从同系列作品中感知画面元素的不同之处,如人物尺寸、光线、色彩变换、画面的精细程度、作品所表达的情绪、景观的远近等等。
带弓箭手的风景 瓦西里.康定斯基
8-10岁的孩子,充满了想象力,会把现实与画面结合,让自己置身于画中,并观察画作的细节。
我们可以了解孩子喜欢哪一幅画,画中是什么景观,里面的人物可能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如果让孩子画的话,他会怎么改变这幅画等等。
左:站在球上的杂技演员 毕加索
11-13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具备了一定的理解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可以分画作的颜色、所用的颜料、画面的比例、画作中人事物的排列方式,也可以适当了解作者的生平,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从画作中理解作者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等。
凡尔登战役 费力克斯.瓦洛顿
艺术源于生活,虽高于生活,但并非无法触及。懂点艺术,能扩展一个人的眼界,提高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和包容程度,也能让人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生活更加多彩。
艺术,就在身边,需要家长与孩子共同去探索、去发现!
我是素人远兮,育人先育己,分享教育那些事儿。记得留下你的点赞和评论哦!欢迎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