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要去接吗?伦敦封城了,小留学生的家长,“疯”了

文|诚言呈语

本文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发分享。

我的一个发小,最近这一个多礼拜,心态有点“炸”。

饭吃不下,觉睡不好。

看那状态,就跟他15年前第一次高考落榜时差不了多少。

不过高考落榜这事,我还能劝劝。

但这一次不行。

因为这回让他恨不得疯了的,是他闺女在伦敦读小学。

伦敦最近发生了什么,想必大伙也都清楚了。

你也不知道这一年的时间里,他们都忙活什么去了。

不仅没能有效地控制住疫情,反而愣是把病毒都给熬“急”了。

这下好了吧,人家现在开始“变身”了。

而且,这时间就跟计划好了似的,正赶上了圣诞节前。

也就是西方的“春运”。

形势将来会有多严峻,怕是不用说大伙心里也都明白。

毕竟,那地方不是中国。

不过,咱也不能光看热闹。

因为在世界各国深度交融的背景下,伦敦弄成了这样,对咱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事。

退一万步说,在英国和其他的西方国家里,不还有不少咱们的留学生么。

这一年,留学生的日子确实不怎么好过。

从年初西方小留学生的家长要求国家包机“接人”,到濒临破产的英国高校包机来华“接人”。

就感觉这一年的时间,全浪费在“路上”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当然了,这是句玩笑话。

但虽然是玩笑,我也没觉得这话有多夸张。

因为对比国内来说,咱们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压根就费不着那劲。

我一直很纳闷,为什么要从小把孩子送到国外去读书。

毕竟论基础教育的话,中国的水平应该是全球最强的,可能都不用加“之一”。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不是夸张。

比如说我们同事家里,那位四年级的学渣。

在天津一个不咋地的小学里都常年排不上号,但是到了英国以后,几乎就是秒变学霸。

尤其是数学水平,更是让英国的小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东方人的“神秘”。

然而,这还是挡不住一部分人从小就送孩子去国外读书的热情。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年初小留学生回国时,有人做过统计。

非高等教育阶段的“留学生”(小留学生)人数,多达一万五千名。

我不知道这个数字准不准确,但是即便有误差,也不至于差出数量级的差距来。

也就是说,按每人每年20万的综合费用来说(其实不止),一年就要贡献30亿人民币。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如果是父母在国内挣钱,然后供孩子在英国读书的话,那么这项费用,能占到2019年上半年,英国对中国贸易逆差的接近3%。

有必要吗?

我觉得没有。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当然了,有人说,西方高等教育强于国内高校,所以希望孩子从小就提前适应。

这看起来是个合理的理由。

毕竟高等教育与综合科研水平正相关,这方面我们确实起步晚,追赶需要时间。

但是从小学就开始适应,这是不是也有点过于早了?

况且,英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中国原版数学教材,已经好几年了。

就连一些老师,都是通过教学交流,或者直接聘用的中国老师。

何必多此一举呢。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不认可绝大多数“提前适应”的说法。

因为一方面,这些父母自己就未必能把西方教育的优势说出个子午卯酉来。

而另一方面,这些年留学中介的过度营销,也歪曲了不少实事,忽悠了不少家长。

我想,这些人并不是对国内教育没信心,更不是崇尚西方教育。

更多的人,可能只是为了拿到一个“外籍生”的身份。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当初,为了吸引国外人才回流,国内高考对华人华侨子女有一定的优惠政策。

从吸引人才的角度来说,这一点问题都没有。

毕竟侨居海外多年后,想回国发展最大的障碍,不是在知识能力,也不是生活习惯,而是子女教育。

但总有善于钻营的人,会去钻空子。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比如说前些年的最强高考班。

一个班里不是清华就是北大,“差”一点也是上了中国人民大学。

但是那毕业照你放眼望去,却连个外国人的影子都看不到。

难不成,这都是日本跟韩国来的“小留学生”?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年初的时候,英国小留学生的家长们,喊话要求包机接孩子回国。

今年这情况,怕是也不见得能好到哪去。

虽然很多人认为有不去接的理由,但是错,终归不在小留学生身上。

只要回来后的隔离和检测做到位,不影响国内防控,我觉得还是可以去接。

而且,也有理由相信当他们回来看到了国内的情况后,会是一场无声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或许在经历了这么来回来去的两趟折腾之后,他们会产生一个和自己的父辈不同的认知:

原来最宝贵的,其实是你拼命想改掉的中国人的身份。

趣谈教育新鲜事,大型表情包工厂。

在这里,有故事、有观点,有逻辑、有深度。

欢迎关注,公号同名。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