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多多染发打耳洞反而被鼓励?原来是孙莉提前看到了这点

这两天,孙莉亲自回应黄多多打耳洞、染发,冲上了热搜第一:

孙莉说“爱美是女孩的天性,你现在阻止她,将来她也许会更叛逆,她尝试过了,可能过两天就不喜欢了。”也正是因为这样,如今进入叛逆期的黄多多并没有太多变化,母女俩之间就像朋友,有说不完的话。

孙莉这样的妈妈,大约是每个女孩子儿时的梦想吧。木心说:“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解救不了。”

但2020年的今天,很多人依旧没有重视审美的力量,甚至去嘲讽孩子爱美的心。

如果细心观察,你会发现,几乎每个孩子,在2.5 - 7岁之间,都会经历审美敏感期。孩子会变得十分挑剔和敏感,想要更完美的接纳每一种东西。

第一阶段:执着于物品的完整和完美。最初孩子会要求物品的完美完整。

比如挑剔吃的:缺了口的苹果一口都不吃,只要完整的、最大的、最好的。接着,他的审美注意力可能会放在使用的事物上。

比如写作业的纸张皱了,撕掉、画的直线他认为不直,擦掉......这不是任性,只是他觉得:只有完整的东西,才是最完美的。

二阶段:对自身和环境有了审美的要求。对自我形象的要求需要完美,模仿自己喜欢的形象或者大人。

比如CC有段时间超级喜欢公主,就会执着于小裙子,即使外面鹅毛大雪;迷恋我的高跟鞋,嘎哒嘎哒在屋里走上一圈......还会偷偷潜入梳妆台,抹个小红嘴儿(嘴上,嘴外也都是),涂个鹦鹉色的眼影(各种颜色的混搭)......

第三阶段:对环境、内在气质、艺术品等状态的完美要求。孩子对自己房间有了设计、摆放的要求,有了自己的穿衣喜好等等。

孩子对于美的向往是自然而生的,也是逐渐升级的,他们在不断地探索中,更新着自己的认知和对美的感受。别只把孩子当做孩子,他是一个有思想、有秘密、有观点的人,他有自己的人生。

当孩子热衷于“臭美”的时候,我们该不该鼓励呢?答案是必然的。

儿童心理学家孙瑞雪说:“幼儿时期出现的审美意识,将影响他一生的气质和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孩子人生的底色,它带给我们的并非是分辨美丑那么简单。穿衣打扮得体的孩子更有人缘儿,是个社交的加分项。

哈佛大学心理学科学家艾米丽考格斯蒂尔研究发现:

根据他人的外在特征来判断对方性格的倾向从孩子3岁起就开始了。孩子在交友方面更为直接,他们年龄虽然小,却也懂得美与丑。如果你仔细观察,那些长得好看、穿着打扮得体的,的确收到的目光和关注就多,在幼儿园里的朋友也会很多。也就是说,“以貌取人”也是孩子世界的潜规则。

有段时间CC特别想跟班上一个小朋友交朋友,我问原因,CC毫不掩饰地说:“因为她漂亮呀!她的衣服很好看,头发(发型)也好看。”连幼儿园老师都会说,有两种孩子最受老师喜欢——听话的、长得好看(打扮得体)的。

联合国这则公益广告,可以更加直观的反应现实:

同一个女孩子,只因为穿着打扮不同,路人对待她的态度截然相反。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然,除了直观的获取更多关注外,还有许多潜在的东西。

打扮得体的孩子,因为总是额外得到关注和夸奖,不仅会自信,内在也更容易坚持自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对梦想的追求显得更有信心和底气。

如何抓住孩子的审美敏感期,引导孩子形成审美观念?

1、做好孩子的镜子,爸/妈的美,是孩子最初的审美。

成为妈妈之后,我们总是无意识的把光鲜的一面留给外人,把邋遢、最糟糕的一面展现给了孩子。因为下意识的认为孩子那么小,能懂个啥?

不要觉得小孩子不懂得啥叫美丑。私底下,孩子们还会对比谁的妈妈更漂亮。虽说儿不嫌母丑,但是有哪个孩子不希望自己的父母体面而精致呢?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作为陪伴时间最长的妈妈,是孩子审美上最初的启蒙老师。一个活得精致的妈妈,也会用心地去装扮自己的孩子。耳濡目染受到的熏陶,早已化作孩子的血肉,融进孩子的生命中,生长为将来旁人艳羡不来的优势。看似麻烦,背后的福利与愉悦却会影响深远。你越是善待自己,越能感知幸福。

孩子也如此。换季给孩子添置几套得体的新衣服,倒不是真的买多少、穿多贵,贵在让TA觉得自己被重视,觉得自己值得。

2、蹲下看世界,用孩子的角度看待所认为的美。

小小的年纪画什么妆啊,这么丑,这怎么出去见人啊!

天呐,你这红配绿都配的啥?

我们去爬山,你整个公主裙干嘛?

有的时候我们总会按照我们的想法附加给孩子。孩子不用画妆、爬山裙子不方便!但我们却忘记了孩子的真正需要: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

儿童成长心理学提到,从审美敏感期开始,如果对这种探索进行打压,就会伤害孩子的自信。错误对待孩子的审美,等于改写孩子的人生。

有个朋友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因为从小就长得胖,妈妈时常抱怨:“你以后少吃点,胖了穿衣服太丑了。”

有次,看朋友穿蛋糕裙漂亮,她也就央求着妈妈给买一条。没想到妈妈听了,立马就来气了:“还买裙子呢?你看看你学习下降的,敢情是心思在这儿呢!你这身材穿裙子更难看,还不如考个好成绩呢!”

也许这只是随口一说的激励语。但类似的种种经历让她对自己的身材强烈不自信:不敢穿裙子、短裤,总感觉别人会笑话她;面试的时候,看到漂亮的、瘦的竞争者就感觉低人一等;恋爱也总是战战兢兢,害怕失去和被嫌弃。我们总觉得追求外在美肤浅,但一味单纯地鼓励内在美又何尝不是一种肤浅呢?

3、培养审美力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接受孩子与自己审美的不同。——尊重孩子对美的“探索”。可以给意见,但是如果不是影响严重,不要干涉,更不要诋毁!

其实,我家C爸也有自己的一套审美理论,他不会对我指手画脚,但对CC的各种爱美操作总是忍不住揶揄。(这不是大人欺负小孩是啥?)

比如,“好好的指甲你染的花里胡哨的好看吗?吃进嘴巴里不嫌脏吗?”看,这就是直男!眼瞅着CC一脸期待的小脸,就从渴望变成了失望。

每每这种时刻,我都会毫不犹豫地帮CC出头回怼:“我觉得很美啊,你觉得不好看,也许是因为你的眼光跟我们不一样。我们又是美给别人看的,也不是为了取悦谁。”

是的,即便是亲爹,正因为是亲爹,我才不能任由他无所顾忌地妄加评论。你随便一句你这样很丑/很难看,打击的是孩子对自己全部的自信。连父母都不认可的审美,她还敢展示给谁看?连父母都讽刺地尝试,她还敢如何继续?尤其是女孩子,父亲的认可,影响着她生命之初全部的自信。

所以,C爸后来面对CC独特的审美,学会了安静如鸡的“假笑”,并不失优雅地说一句“我持保留意见!”或者,给出更具参考性的建议“我觉得XXXX会更好看点。”那表情、那神态,跟逛商场时不认可我要买的某件裙子时一模一样!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对嘛,对待成年人的那份尊重,分点给孩子怎么了?

C妈说:

成年之后,要说有哪些是小时候不明白,长大了才懂得的事?「人是可以貌相的」绝对算一件。父母和老师只让你注意心灵美忽略外在美,导致我们下意识的认为外在美和内在美不可兼得。好像如果鼓励孩子追求外在美,他就会必然成为一个只懂打扮、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花瓶”。

长大后,世面见得多了,看到太多明明可以靠颜值却偏偏靠实力的全能选手才知道,内外兼修,并非鱼与熊掌。

接纳孩子的爱美之心,其实没有那么洪水猛兽。为什么不给孩子一个,既能心灵美又能外在美,既能有能力又能有“颜值”的机会呢?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