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人认为中国人「没有创新能力」,真的是这样的吗?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魏坤琳老师却说:创新很好学,只是我们没有教孩子。怎么教呢?这里有七个招数。
创新思维和反省智力密切相关,因为反省智力特别有助于处理新异的情境。中国人并不像某些刻板印象那样所说「没有创新力」,虽然我们要走高考的独木桥导致了教育系统从来都是填鸭式教育、不教创新力,但创新其实是很好学的东西。
我们先从一只大象说起。
一只大象被细绳拴住
大家应该去动物园看过大象吧。
大象每天的生活只是在象笼里吃吃东西,玩玩自己的鼻子,而拴着它的只是一根细细的链条。 你有没有想过,大象那么大力气,为什么不挣脱链条走开呢?
因为,当它是一个小象的时候,驯象人把铁链拴在它的鼻子上,一拽就会疼。小象一尝试挣脱,就会疼痛难忍。一次、两次、三次……多次之后,小象认为,它不可能挣脱铁链。
后来,驯象人把铁链换了个地方,拴在小象的腿上。小象慢慢长成大象,它只要一迈步就能把铁链拨起来,但它没有。因为小时候的训练禁锢了它的思维。
这个故事其实说的就是思维定势。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消极的思维定势是束缚创造性思维的枷锁。
怎么打破思维定式呢?我们有没有创新的思维策略呢?能不能训练我们的小孩呢?答案是肯定的。
一个模型打破思维枷锁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发散性思维策略模型,叫做SCAMPER。这其实是 7 条策略的英文单词首字母缩写,下面我们一条一条看看,一起来做思维训练。
S:「替换」(Substitute)
有时候创新就是把原先用的材料或者是物品取代掉。比如联想出的碳素钢系列笔记本,不用铝板材和合金板材,而是用碳素钢,轻了很多,坚固性也没有损失。就是换了一个材料而已,又轻又坚固,这是不是创新很简单的一步?
生活中也可以用这个思路创新。比如,做菜的时候,如果你发现醋没了,可以试试番茄酱,也能做出酸的味道。
C:「综合」(Combine)
很多时候,不相干的东西连在一起就变成了创新。举个小例子,上学的时候,我们需要用笔写字,还需要尺子度量线段。有人把尺子合并到圆珠笔上面,这样的工具就是创新,非常实用。还有带放大镜的圆珠笔、带小灯的圆珠笔等等。小小的一只笔,就有无限的创新可能。
我们做科研也是这样,一个领域的研究方法或者思路可以和另一个领域的研究问题连接在一起,做得好的话,就是所谓的跨学科领域的创新。
A:「改良」(Adapt)
所谓改良就是改变已存在的东西,去解决现实问题。比如一群朋友去吃火锅。有人爱吃麻辣锅,有人只能吃清淡的,怎么办呢?用鸳鸯锅,它就是对原有的火锅进行改良发明的事物。
M:「修改」(Modify)或者「放大」(Magnify)/「缩小」(Minify)
很多东西做一个超大版也是创新,微缩版也是创新。微软自己要出的平板Surface,甚至出了55寸大的平板也是创新了,这个平板在市场上恰恰是有需求的。
缩小时,我们可以问自己,怎样可以把一样东西变得更轻巧或者更少呢?浓缩果汁、笔记本电脑、折叠自行车、最小化的U盘等就是这样的产品。
P:「更换用途」(Put to other uses)
我去外面露营,忘了带枕头,没关系,我是喜欢看书的人,书肯定是有的,在车里找几本书,往脑袋下一放,就是我的枕头。这就是更换用途的思路。
小朋友们用削下来的铅笔屑做画,也是更换用途的创新模式。
E:「排除」(Eliminate)
创新的人会做大量的减法,把一些东西消除掉,但不损害用途。飞机无人机的设计,早期按照常规飞机制造的方法,加了尾翼。后来设计师发现,无人飞机不要求很好的敏捷性,就把尾翼去掉,以便减重。
苹果新出的电脑把所有的接口都去掉,就用一个接口,非常简洁,它也是创新。
R:「重组」(Re-arrange)或「反向」(Reverse)
可以把事物原有的顺序打乱,甚至完成反过来做。比如,一般画家都是先画出线条再上颜色的,可是印象派的画家先将许多颜料挤到画布上,然后再将颜料刮下来,这是全新的画画方式。
不给孩子的思维戴上小象的链子
总之,绝大多数创新其实都可以归结于 SCAMPER 这 7 种形式。是不是听起来很容易?那怎么培养小孩的创新能力?
我觉得家长首先要意识到其实孩子们天生就是创新者!你有没有观察过他们擅长把毫不相关的事情联系在一起(连接,C)?他们是不是喜欢用玩具来代替(替换,S)真实的东西来过家家?
很多创新的「思路」孩子们好似生来就会一样。我们家长要做的是鼓励他们多解决问题,特别是他们的方案符合创新原则的时候,鼓励他们,而不要因为他们想法幼稚而责备他们,或者直接帮他们把问题解决了。
我们不要给孩子们的思维方式戴上小象的链子,而是要他认识到无限的可能。另外,在填鸭式的教育来临的时候,家长需要保护小孩的「创新思维」:告诉他们要死记的知识点其实背后是有原因的。请他们永远问自己「为什么」,保护他们的好奇心。
小 结
我们不缺创新能力,只是没学过。
发散型思维方法有很多,要灵活运用,各种组合叠加都可以。
关键在于挣脱那条细细的绳子,打破思维定式。
家长要鼓励孩子们解决问题,特别是鼓励他们的创新想法,不要急于批判「笨」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