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是“寒门出学子”,家庭越贫穷,孩子越争气,越有可能考上名牌大学,事业上也会有所成就。如今的社会却变了样,学霸不再是寒门子弟的专有潜质,一些具有特殊“潜质”的家庭,正在培养出超级“学霸”。
案例
张凤与老公都是普通的上班族,她不想儿子将来与自己一样辛苦,在儿子身上投入了很多精力,并为儿子报了几个辅导班。她希望儿子将来考上好的大学,可以有较好的事业与生活。
张凤的儿子除了正常上课,回家还要面对父母的严厉管教,很少有玩的时间。但是他比较听话,默默接受着父母的安排。每个周末,他都会在妈妈的陪同下,去辅导班上课。
儿子的乖巧、懂事,自然让张凤自豪,她盼望着儿子能够成长得更加优秀,将来会有出息。在父母的严格管教下,小学一到三年级,张凤的儿子成绩都比较不错。但到了四年级以后,他的成绩明显下降。
张凤的儿子学习态度比较浮躁,有时还会与父母对抗,成绩也越来越差。张凤变得焦虑起来,脾气也越来越暴躁。她加大了对儿子学习上的监督,但收效甚微。
很多父母特别重视孩子的学习,一旦孩子的成绩出现下滑的现象,必然会引起父母的焦虑。
父母开始对孩子进行严格的管教,甚至不惜花费很多金钱,给孩子报各类补习班,希望孩子的成绩有所提升。但事与愿违,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会有进步,有的孩子成绩可能会更差。
大部分中国父母在生活上非常节俭,却舍得将更多的金钱花在孩子的教育上,期待孩子成为“学霸”,未来能进入优秀的大学,将来在社会上可以更好地立足。父母的期望真的可以实现吗?其实,孩子的未来主要与父母和家庭有关。
清华教授的做法却与大多数家长恰好相反,儿子就是“学霸”
一位清华教授在一次教育讲座中曾经讲过,“言传不如身教”,优秀的父母从自身言行做起,才能引导孩子优秀的成长。
这位清华教授的爱人也是一名教授,他们的儿子不仅遗传了父母的优良基因,而且在父母的熏陶下,从小就很出色,被父母养成了超级“学霸”,长大后入读清华大学,毕业后继续出国深造,回国后事业有成。
一个“学霸”的养成并不容易,除了孩子自身的努力之外,父母优良的遗传基因、父母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以及良好家庭氛围的熏陶,都是加持项,让孩子可以成长得更加优秀。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这几类家庭更容易出“学霸”
1、父母文化素质高的家庭
从调查研究的结果来看,许多“学霸”的父母本身就有较高的文化素质,都拥有高学历。一些贫穷家庭或者农村家庭虽然也会出“学霸”,但为数不多。所以,父母拥有高学历的家庭,更容易培养出“学霸”。
2、父母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家庭
一些“学霸”出自于父母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家庭,这并不单指物质生活条件。由于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比较高,生活环境优越,孩子从小就会拥有较好的教育资源,接受的教育水平比较高。
这样的家庭出身的孩子,智商往往也比较高,而且拥有较高的格局,对未来会有自己的目标,并朝着目标而努力,成为“学霸”也很正常。
3、具有书香氛围的家庭
父母是知识分子,不仅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也比较喜欢看书,家里就会收藏很多书籍。而书香氛围浓厚的家庭,很容易培养出“学霸”孩子。
读书不仅增长孩子的见识,还会开阔孩子的视野,让孩子可以看得更远。若是孩子从小养成阅读的习惯,还能培养孩子正确的三观,让孩子越来越优秀。
4、妈妈生育年龄相对较晚的家庭
一些女性在结婚后,并没有急于要孩子,而是到了三十而立的年龄,才决定要孩子。选择在这个年龄段生育的女性,往往比较成熟,并具备较高的知识素养,对一些事物会有正确的认知和见解,生下孩子后也会给予较好的教养。
这个年龄的女性生下的孩子不仅聪明,也会拥有较好的教育,成为“学霸”的可能性更大。
5、孩子出生时体重正常的家庭
通过研究发现,大部分“学霸”孩子出生时的体重正常。若是妈妈在怀孕期间吸烟、喝酒或者有其他不良生活习惯等,容易引发早产,导致孩子体重过轻。这种情况下出生的孩子,长大后很少会成为“学霸”。
想要孩子成为“学霸”,父母不仅要注重优生优育,提前做好产前检查,做好孕育规划。父母也要不断提升自己,加强自身修养,并努力为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家庭氛围,才能让孩子具备“学霸”的潜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