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看到的最难受的一条新闻,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眼泪一直在打转,我们真的是合格的父母吗?
昨天,一条新闻刷屏了,武汉江夏区一中,14岁的初三男生张某锐因为在教室与同学玩扑克牌,被请家长。
妈妈来了之后,二话不说,在学校的走廊,就扇了比自己还高的儿子几个耳光,用手掐住儿子的脖子,痛骂。
愤怒的妈妈被拉走后,张某锐在走廊安静地站了几分钟,转身爬上窗台毅然跳了下去,最终不幸身亡。
看这个视频的时候,我的手都是冰冷的,尤其是看到孩子静静地站在走廊的最后几分钟时,我甚至感到窒息,心脏刺痛,眼泪也不禁掉了下来。
短短几分钟,一条鲜活的生命消失了。
监控中,被母亲打骂后的张某锐安静地站在那里,在这短暂而又漫长的最后几分钟,他到底在想什么?
也许是对母亲当众打骂行为的怨恨,让自己以后在学校抬不起头;
也许是对母亲感到绝望,对人生感到绝望;
但毫无疑问,他痛恨,甚至不惜选择用死亡让父母一辈子不好过。
还记得去年,被母亲痛骂,开车门跳桥自杀的男孩吗?
都是因为家长的怒骂,让孩子最终选择了死亡,这些孩子真的只是抗挫力太差吗,真的仅仅是因为生命教育的不足吗?
14岁的青春期男孩,正是自尊心非常敏感的时候,被母亲在公共场合,当着众人的面扇耳光,掐脖子,痛骂,这就是将孩子的自尊踩在烂泥中碾压,对孩子是一种致命的摧毁。
本该是最值得信赖和依恋的父母,却无视自己的感受和尊严,对于孩子来说,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可怕?
而这一切,不过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在网上看到一名网友说“世界上没有想自杀的孩子,只有让孩子想自杀的教育。”深以为然
孩子的存在感、安全感、归属感,以及他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敬畏、对未来的期待,都建立在父母的教育、成长的环境和亲子关系的亲密之中。
一旦父母的养育出现了问题,就等于在亲手摧毁孩子的肉体和精神,杀死自己的孩子。
做孩子成长中的伙伴
对于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父母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成为孩子成长中的伙伴,而非敌人呢?
1、你要明白,孩子比你想象的更需要你
父母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对于孩子有多重要!
《少有人走的路》中说:父母的爱,决定了家庭教育质量的优劣。充满爱的教育带来幸运,缺乏爱的教育只能导致不幸。
心理学家武志红也曾说: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命运。”
对于孩子,父母不仅仅是一个供给自己吃穿住的人,不仅仅是一个代号,更是家庭和睦,父母陪伴,互相关怀。
成功的时候,有父母的赞扬;失败的时候,有父母的鼓励;沮丧的时候,有父母的怀抱;冲锋的时候,有父母的加油。
家对孩子的避风港,父母的怀抱是孩子最安心的地方。父母就是孩子的精神支柱,内在力量的最大园区。
心理学贺岭峰老师曾说:“一个人有什么资格让另外一个人管你叫爸爸妈妈,你总得替人扛一点东西吧。”
孩子的问题,不是自己的问题,孩子的问题就是父母的问题,是整个家庭的问题,孩子表现好的时候,你乐不可支,孩子出错的时候,你恨不得和他割离成两家人。
可是如果家开始对他张开獠牙,孩子还能怎么办?
2、要学会看见孩子
在孩子的教育中,父母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只能看到孩子,而看不见孩子。
从孩子呱呱坠地,家长最注重的就是孩子吃饱了吗,穿暖了吗,玩好了吗......随着孩子长大,孩子学了多少特长,学习成绩好不好,这些是家长最关注的方向。
有很多家长抱怨,孩子长大就和自己远了;孩子一天到晚也不知道想什么,不和自己交流......
在很多家长眼中,友情,活动都是乱七八糟,没用的东西,孩子的脑袋里应该有且只有一个事——学习!
在《隐秘的角落》中,周春红生活的全部就是朱朝阳,然而她对儿子的感情和教育却是畸形而病态的。
她认为儿子的成绩高于一切,从不关心孩子的内心需要,所以老师向她反应朱朝阳的人际交往有问题时,她满不在乎地说“学生就是一切以学习为主,其他都不重要。”
她从来都没有看到过儿子的真实需求,最终朱朝阳被严良普普感动,不惜为朋友“两肋插刀”,走上了黑化之路。
随着孩子长大,孩子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他期待得到父母的理解和认同,他对于精神上的需求远远高于物质上的需求,如果父母看不到自己的实际需求,一意孤行,对于孩子来说就等于一种藐视,会严重损害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
所以,一定要学会看见孩子,倾听孩子的声音,多和孩子交流,和孩子的沟通中,引导多与说教,要看到孩子的精神成长,内心需求,才能帮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3、当游戏规则改变,你也需要改变
随着孩子长大,父母的职责和作用都在发生变化,孩子变化,你也需要变化。
孩子十几岁时,他的身体,认知,情感都在发生巨大变化,他需要从父母那里获取的东西也不一样了。
小的时候,你可以全权安排他吃什么,穿什么,和谁玩,几点睡觉。
但是当孩子长大后,你就不能再掌控他生活中所有的细节了。
《解码青春期》这本书指出,孩子一旦进入青春期,父母要变成一个优秀的教练。拥有绝对的权威,但是要确保孩子稳定有序的发展,能够熟悉每位队员的成长变化,调整队员的心理,能够增进和孩子之间的交流。,激发斗志
1、关注个性发展,不要只盯着结果,要明白生活的关键在于内心。 2、故意讨论毁灭性的的失败,让孩子有心理准备,学会分辨和承担; 3、用价值观而非情绪管教孩子。
孩子自杀,是自我毁灭,是对父母最大的报复,却要以生命为代价。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反思,在教育中,我们到底有没有做错什么?到底孩子的需求是什么?怎样才能做一名合格的父母?
神奇麻麻木小暖说:
做父母,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我们要做好孩子的引导者,做好孩子的保护者,做好孩子的托底者。我们要在整体的养育过程中,不吝啬表达出对孩子的爱和呵护,要让孩子知道,无论何时,无论何事,爸爸妈妈都是你身后,那个撑住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