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每个家庭的正堂神位上都会供奉着“天地国君亲师”的神牌,到了今天,一些农村家庭的正堂屋神位上也会供奉着这样的牌位。
这牌位是何意思呢?是尊重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礼敬天地、为国为民、亲生父母、尊师重道。 表示人生在世,此五者为大。
古人把教师移到神位上,足以看出教师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分量,师乃“治教之本,是社会文化知识的传递着者,是人类文明承前启后的通达之梁。教师是整个社会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国之青年离不开教师队伍的培养,社会之各行各业的传承离不开每一位师傅亲授,人之三观离不开良师的谆谆引教。一个国家,教育强大的国家必然强大,教育腐败的国家必将衰亡。
五千多年来的文明发展史上,为人师者都以传道授业为己任,从不参与政贾。盛唐时期,如若发现教师参与商贾之业,就要被打入天牢终身不得从教。道理很简单,师者入政贾之业,国之教育必腐败,教育腐败国将衰亡。
社会发展到今天,地球上200多个国家,每一个国家在寻找一条快速稳健的强国之路,遗憾的是,要么欲速则不达,要么不进而退。但是纵观地球上翘指可数的发达国家,他们都有着一个惊人的共同点:那就是他们的教育非常强大。
比如美国教育追求专业领域和实效应用,学生已经不用再为那些繁琐的数字加减和高等数学浪费青春了。他们的教育把领域性做到了极致,很多美国大学生连中国小数学题都做不及格,甚至连买菜的加减法都算不清,但是这并不是他们的失败,他们不想把年轻人的精力浪费在不值得学习的事情上,而把这些精力应用在更多高端的领域(比如芯片和航天)和独门研究领域,从而让强极的精英垄断世界。大部分普通人更没有必要去学习这些尖端的知识浪费个人精力和社会资源,能应用基本的生活技能就够了。
比如德国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发明和兴趣爱好,让他们向精业化发展。他们的教育改革有一条,就是要让孩子兴趣爱好伴随着优良的土壤成长,使之更为硕大。
因为兴趣爱好几乎等于发明创造,故而我们看到不足一亿人口的德国,有一半诺贝尔奖是属于他们的。我们所见的奔驰、宝马、大众及各种豪车,全全来自德国。
比如日本教育除了专注领域性,更擅长学习别人的经验和优点。众所周知,日本至今都在研究中国大唐盛世的治国教育,他们甚至把中国古代的诗词和孙子兵法都列为教学科目,中国优秀的礼仪社交和中医医学几乎在日本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在日本,鲁迅的雕像随处可见;尊老爱幼,团结互让,优秀的国民素质被他们学习得淋漓尽致,而不是猪头化的应试教育。
在中国呢,我想看到这两个字很多家长会深深的长叹一口气,物质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教育不要被物质化。
举个例子,笔者去开家长会,班主任两个小时都是谈论家长要关心孩子教育的话题,她三番五次举例子,说王宋李的媳妇是家长们的好典范,因为王宋李的媳妇每周五都会准时到老师家里或是用某信和老师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她和这样配合值得所有家长学习。而那王宋李是笔者几十年的朋友了,他那媳妇确实每周都会去老师家里带给物质性的问候。如果这也能成为榜样,将是国之教育的极大悲哀。
现代教育分数化,题海战术成了教师的看家本领。为提高孩子的纸面成绩,要求十多岁的孩子早晨六点起床,中午12点左右回家吃饭,老师仍布置厚厚一大堆作业让孩子忙得几乎顾不上吃饭;下了晚自习孩子回到家近晚上十点半,这个时候本应是孩子上床休息的时间,然而厚厚的四五张试卷甚至七八张试卷还要求孩子要完成,完成不了就在X信群里点名道姓,有部分老师甚至用罚款做惩罚。
青春年少的孩子们正处于长身体的关键时刻,每天休息五六个小时已经透支了他们健康时间,还要肩负着完不成作业被点名批评的煎熬,这就是当今社会催花式的教育!
国之教育应该培养孩子们健康成长,除了学习书本知识,孩子们更应该学到基本的生活技能和为人之道。
然而分数化教育把青少年摧残得疲惫不堪,一人念书,全家动员,铺天盖地的作业题莫说孩子无法完成,连家长都不会做,为了避免点名道姓,很多家长不得不把孩子送到课外补习班。
如此,中国的青少年,把无数宝贵的时间奉献在了作业和试卷上,透支宝贵青春的目的就是为了考一个好的分数,身体素质和生活技能基本上顾不了,所以很多外国人说中国青年的体质糟糕得一塌糊涂。
这样的教育让无数家长担心,很多家长表示宁愿让孩子回到自己那个时代的教育,因为那个时候起码大家不是拼家底搞分数,那个时候的孩子起码在还有时间踢足球、帮大人做些体力活。
现在一人读书全家陪读,催花式教育让孩子和家长们不堪重负!期望不要延续这种悲哀,强国教育才是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