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流调轨迹折射的打工人境遇有那么苦吗

这个图这几天大家已经看过N遍,其中反映出几个细节值得细品。

一是北京的打工人,真是偏爱庆丰包子。价廉物美,随处可见。庆丰包子喊上市喊了很多年,要是上市成功,值得关注。庆丰包子,最懂打工人的包子。弹幕庆丰包子打钱。

二是北京的打工人,生活方式跟大家上高中时的状态差不多。一脉相承延续下来,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妥。他们白天上班开会,这相当于上高中的时候听课,写主课的作业,严肃且活泼。下班及周末时间要接送孩子上课,这相当于晚自习,自己查漏补缺。能在等孩子下课的时候偷个懒,玩玩手机,甚至还能跟老同学在群里插科打诨,就像晚自习的时候递个纸条,看两眼小说一样。这样的生活延续几十年,一生处在战斗状态,随时充到满格的电。退休以后,提笼架鸟,在北京城郊的公园里打打太极拳,跳跳广场舞,在朋友圈里晒一晒北京湛蓝的天空,甚至老夫聊发少年狂去马尔代夫游游泳,也是老怀欣慰的人生。要是没有别的地区的对比,尤其是成都那种闲适写意生活状态带着四川盆地的湿润之气扑面而来,北京的打工人可以互相打气,继续维持痛并快乐着的优越感。

然而,很多人在评论里内牛满面,发出灵魂拷问,大家在北京这么苦逼,图什么?回答里有正能量,有人说,我们这样苦,是为了以后的人不再这样苦。有人说我们虽然在北京苦,他们在二线乐,但是我们可以下沉到二线去乐,而他们上不来。还有人说为了体面的在这个城市活下去。

总之就是在北京生存是一件有难度的事情,而难度本身,就是意义所在。——我们这么多人都在做的一件很难的事情,难道会没有意义吗?

扎心了老铁,有意义,但意义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北京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打工人?高考、考研、找工作,这几个筛选的程序,把同质的努力的人,筛选到一线城市。这些通过内卷进入一线门槛的年轻人,自然会继续用之前应对内卷的方式,应对后面的内卷,包括工作,深造,鸡娃。这些打工人的主体,就是当时在高中班里学习中等偏上,尊敬师长,努力读书,热爱集体的同学。他们有着积极进取的心态,不屈不挠的斗志,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像上足发条的闹钟一样自律而精准。他们工作的内容,就像当年在教室里做的习题,本身没有多大意义,但是他们依然足够敬业,用严谨的态度去面对枯燥的工作,并竭尽全力为后代创造好的学习条件,以期后代在自己的基础上,继续向上发展。他们是儒家精神在新时代的继承弘扬,是牺牲自我的家族观念在城市里的生生不息延续滋长——简直忍不住要为自己鼓掌。

但是硬币一定有另一面。这个规模庞大的打工人群体,为什么被锁死在一线呢?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他们为什么不去二三线享受人生呢?玩游戏的时候,hard模式能玩,当然也能玩easy模式。可是现实要复杂的多,跟游戏那种理想化的环境不一样。一线城市足够大,工作机会多,有学历或者业务专长就可以获得认可。但这些打工人要到二三线,如果没有自带的资源,跟当地人经营多年甚至几代人积累的资源相比,并没有优势以获得满意的回报。简单的说,班里那些学习努力的同学,在学习之外的领域,并没有比较优势。二三线的貌似easy模式,他们未必玩的转。放弃多年苦熬苦挣打下的基础,去一个实际上陌生的环境从头开始,需要很大的勇气并承担很高的风险。孩子要换学校,夫妻都要重新找工作,而工作机会少,能匹配自己期望的更少。还要承受被大城市,同龄人抛离的担忧。大部分人只是看起来有选择,其实没的选。

比照成都惬意生活,北京的打工人强忍住几口酸水,继续自己逼格很高的生活。

很多人安慰自己说在为社会做贡献。可是大部分人的工作,只是养活自己,对社会没有多少贡献。去北京的人也许没有吃到北京烤鸭,但是大概率能感受到北京的焦虑。这份焦虑,弥漫在地铁,办公室,火车站,医院,饭店,每一个场所都拥挤着,喧闹着。打工人们辛辛苦苦承受这一切,以为可以让下一代在自己打下的基础向上攀登,但实际上却是让下一代在这个环境里继续承受。这是大家来到北京的初心吗?

比照另一份数据,就更加扎心。2013至2018年,清华北大毕业生留京率连跌五年,已经跌破40%,真正有选择的年轻人自然会用脚投票。他们有的选择去杭州的余杭区进事业单位,有的选择去深圳、杭州的私立中学当中学老师,都是30万以上年薪还包吃住。他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毕业二十年的同学聚会后,有的同学自嘲,辛辛苦苦读本科,还不如专科同学混的好,高中时放弃那么多,太亏了。想了想又说,不过我们即便读专科,也混不出来,咱们脸皮薄,求人点事都放不下架子,张不开口,还有点文人的小清高。咱现在这条路,就挺好,鞋合不合适,脚知道。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