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比她大13岁,她却不离不弃陪伴着我,赔了一辈子!”
病床上的他,这么说时,眼泛泪光。
网上曾有讨论:何为爱情?较文艺的答案是:一屋两人三餐四季,朝阳晚霞暮雪白头。
但对58岁的杭州人志华(化名)来说,这样的言语太过煽情,他这般大男子主义的人根本开不了口。可当他张嘴说出“爱人”两个字时,满眼的宠溺是藏不住的。
在看似悲情的血透室,这对说说笑笑的夫妻似乎从未抱怨命运不公,每次进出都会与护士们挨个热情招呼。
除了乐观的生活态度,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志华身上那件别致的圆领内衣。按理说,像志华这样置入颈内长期血透导管的病人,医生建议穿衬衫类带纽扣的衣服,或是在衣服的衣领至肩膀处装上拉链,而志华那件因为特殊的设计,远看却是完整的——这是阿梅从买布到缝纫纯手工定制的礼物,能让志华看起来与常人无异。
“原来,她的爱藏在衣服里。”单身女护士们喜欢这样打趣,带着羡慕,志华也会红着脸回应:“毕竟我比她大那么多,一定要好好调理身体,一起走下去。”
他说:碰见我
她赔了一辈子
志华比阿梅大13岁。
那年她才24岁,我刚离婚,还带着5岁的儿子。”志华笑嘻嘻地回忆往事,却又立马自嘲:“现在在家只能动动嘴咯。”
不去医院的日子,如今的志华几乎都是在床上度过的,偶尔扫下地,都得休息好几回。
最近气温骤降,家里浴室的龙头把手坏了,一直漏水,又临时找不到修理工,可把他愁坏了。
没生病前,志华是个典型的传统男人,年轻时做过服装生意,也开过长途,要强却又不懂得讨女孩子欢心,就连追阿梅时的表白都很老套:如果你选择我,我会对你好的。
也不知阿梅怎么就吃了这一招,志华开车跑客运,质朴的她就在车上边售票边带孩子。
志华1.65米高,阿梅1.64米高,“现在年纪大了,背驼了,都没她高了。”
看着女儿找了这么个中年大叔,娘家人最初怎么都不愿意,曾连夜把阿梅带回千岛湖乡下老家,不过没过多久,阿梅就又回来了。
志华和阿梅结婚时没摆酒席,没拍婚纱,只是在家里简单弄了几桌饭菜,走个仪式。
婚后的志华很宠阿梅,吃喝不挑,财政大权一手交,阿梅若是没钱了,他还会拿出提前藏在衣服兜里的“私房钱”,得意地说:“还是我有先见之明吧。”
有次阿梅去参加同学会,晚上十一点了还没回家,志华得知一伙人刚唱完歌出来,便让阿梅把同学都叫上再接着吃夜宵,大家伙起哄志华“真会来事”,阿梅却说已见怪不怪了。
丈母娘后来逐渐接受了志华,但心里也挺宝贝这个女婿。
因志华已有一个儿子,阿梅之后虽然怀过孕,可两人商量后,觉得这个负担太大,便统一想法,打掉了肚里的孩子,至今未育,“辜负了丈母娘说有了外孙她来养的一番好意。”
说起这桩桩件件,年近花甲的志华至今仍对阿梅充满愧疚:碰见我,她赔了一辈子。
先心脏支架后患尿毒症
他曾想过要放弃
志华的噩梦大约是从八年前开始的。
一天晚上,志华躺下去觉得胸闷,坐起来又没有任何不适感,第二天赶忙去了医院,医生的诊断犹如晴天霹雳:胸腔积液,心脏也不好,需要装支架。
同时还伴有一个更棘手的问题:志华的血管太细,做心脏支架手术存在一定风险。
“明明几个小时前我还骑着电动车带阿梅一起来医院,怎么就坐上轮椅了?”毫无退路的志华只能选择手术,花20万装了3个支架,“好在手术顺利,至今已8年零4个月了。”
但从此他成了药罐子,不能干重体力活,得靠阿梅打零工养家。
没想到刚消停几年,三年前,志华被查出糖尿病病变,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终末期,也就是俗称的尿毒症。
志华对这三个字充满恐惧,毕竟父亲也是因此去世,一幕幕悲伤画面在脑中无限循环:父亲当时身上插满导管,发病时,常难受得想从病房的窗户跳下去解脱。
志华实在不想体验这种痛苦,也不想再给阿梅增添压力,“要不别治了,还能留点钱给你。”他甚至拜托小舅子:如果我不在了,就让你姐回家乡,好好照顾她。
这个要强的中年男人,在病魔压迫下,终向生活低了头。
可阿梅不愿放弃,只要有一丝希望都要去试。她说了一遍又一遍,终于说动志华去做血透。
无论去哪
他总会牵着她的手
血透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代替治疗方式之一,每位血透病人身上都会插着两根管子,从动脉段引出血液,进入透析器,去除血液中的有害物质后,从静脉端流回体内。
“一个五十多岁的人,原来还会怕痛啊。”这是志华选择装颈内长期血透导管的原因。
志华的血透之路其实并不顺利。第一次上机就因洋地黄中毒,出现幻觉:一会指着对面的白墙说:那有个黄点点;又突然指着门外,外面有日本兵在抽烟呐!
整整四天三夜,志华好像“发了疯”,脾气暴躁的他坐在床上抽烟;和护士医生胡言乱语,让他们“蹲墙角”罚站;做各项检查时,连拉带扯地拔导管,阿梅用尽力气阻拦,反被志华咬了好几口,手上满是牙印。
待神志清楚,看着阿梅手上的伤口,志华说不出的心疼,“对不起”三个字却宛如鱼刺在喉,阿梅当然能看懂志华的心思,推着轮椅带他出去一一道歉。
自此,志华开始习惯血透的生活,阿梅也是愈发得心应手:每次都迅速整理好病床,并熟练地把床头摇到最佳位置,全程温柔以待。
“说实话,至今我还不知道每天具体要吃哪些药。”阿梅把志华宠得像个孩子,会把药按次按量分好。
志华同样了解阿梅的不易,如今每周血透,除了交费拿药,他执意一周只让阿梅来陪一次。
现在志华申请了特种病人和低保,原本每个月七八千元的血透开支,如今只要五六百。
如今儿子已到而立之年,只剩夫妻俩相依为伴,入不敷出的日子虽然难熬,但无论去哪,志华总会牵着阿梅的手,这样的生活依然快乐。
“我不怕生命走到尽头,那不过是换了一个世界生活,只是怕那个世界里再遇不到阿梅。”在曾经生与死的抉择中,志华很庆幸自己选择了前者。对他而言,当下的每一天都是额外赚来的:要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