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不要站在高楼大厦上,傲慢地指着大山"是近日来比较火的一句话。
张桂梅和清华教授教育观,一个向左一个向右
清华大学教授刘瑜的在一次演讲中,表明她的教育观:"我们应该要让孩子随心所欲,成长为她自己想成为的人。让他们追寻内心的热爱,不要给他们太大压力,不需要很多名与利,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就好。"
与刘教授教育观截然相反的是刚被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的贫困山区校长张桂梅。她的教育观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山区里的孩子都应该跟学习这件事死磕到底,与山区命运死磕到底,让山区里的孩子都能够在获取知识之后考上名校,走出山区。"
张校长把自己的青春贡献给了贫困山区,为的就只有这件事。
张桂梅校长和清华的刘瑜教授,两位教育界人物,却有着截然相反的教育观,一个向左一个向右,揭露了教育的残酷现实。
父母的高度,便是孩子的起点
以上两位都是教育界的翘楚,但对于教育观各执一词,一个向左,一个向右,为何两人会在教育上的观点上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其因与她们所处的位置有关。
生于山区的孩子,自小家境贫寒,寒窗苦读,为的就是走出大山,改变命运,特别是从小生活在思想保守落后山区的女孩们,不拼命读书,等待她们的,可能只有嫁人生子的路。
也正因此,他们都会比一般孩子努力,深信通过读书改变命运这条路是对的,并且是他们的唯一出路。换句话说,张桂梅校长所引领的山区女孩们,除了在读书上"死磕",几乎没有其他出路。
而生于刘瑜教授这般家庭条件下的孩子,自小受书香气息熏陶,生来就比别人多一份优越的教育条件和资源,是别人无法比拟的。
他们有着优越的家庭条件,是支撑他们去"寻找自我""做自己热爱的事情"的底气。他们被鼓励去做一个"普通人"并不是提倡他们做一个胸无大志的人,而更重要的是要做一个懂得享受人生的人。
父母的高度,便是孩子的起点。这样的教育现状现实而扎心,而对于广大的"普通"孩子而言,既不处于的贫困山区,也不出自殷实的家庭,若是上面两种"极端"教育观生搬硬套,反而不妥。
普通家长该如何对孩子施以教育?
贴合实际。现实社会上并没有过多像刘瑜教授一样条件优越以及文化底蕴深厚的家庭,也不会家家户户都如张桂梅校长一样时时刻刻要逼迫孩子"逆天改命"。所以这两种极端的例子不能直接被普通家庭所效仿。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应该要贴合自己家庭的实际以及孩子的实际,这样才能有效有益。
眼光要放长远。家长的目光长远为孩子考虑周到会让孩子受益终生。无论是逼迫孩子走出大山还是鼓励孩子做一个"普通人",家长的眼光都要是长远的。所以,在贴合实际为孩子选择合适的人生道路时,应该要配上长远的目光。不然,目光短浅,尽管会带来一时之快,但可能会葬送掉孩子的一生。比如,一味压迫孩子读书,可能会让孩子成为一个"空心人"。
父母之爱子,当为之计远。无论是什么样的教育观,适合孩子的才是好的,有利于孩子以后发展的才是对的。父母的高度是孩子接受教育的起点,在对待孩子教育方面的问题,父母不可马虎,要慎重考虑。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奶嘴妈妈育儿师,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