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已经多年,犹记得当年中考作为第一届用答题卡进行答题的场景:紧张得要死,生怕自己涂错或者漏涂。
而这几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的不断融合,不少考试都开始机改选择题,如今,机改主观题的时代也来了。
9省高考语文、英语引入机器阅卷
很多人都知道,高考机器阅卷是仅限于选择那种客观题的,需要文字描述的主观题实际上是经过机器扫描后再由人工来改,而今年高考有9个省首次针对语文、英语作文等主观性命题引入机器阅卷。
但并非完全靠机器,而是机器与人工阅卷相结合,当二者阅卷结果差距较大时,机器会自动挑出来交给专家组进行最后的判别,理论上还是很客观公正的。
主观题引入机器阅卷,一方面是节约了一些人力,使得阅卷速度更快、效率更高,老师阅卷疲劳的情况也会有所改变;同时,机器阅卷的结果也会更加准确,主观影响降低,因为机器是从多个维度为依据进行评判的,这个时候所谓的印象分可能就没有了。
但这无疑是给学生答卷再次带来挑战,虽然现在只是在9个省推广,但可以预见,效果良好的情况下肯定是要各地推广的。
学生应该怎么办?
1.保持卷面整洁、字体优美、不犯低级错误
不管是人工阅卷还是机器阅卷,这些都是基本要求,字体只有在整洁干净的情况才能识别清楚;用合格的黑色水笔,避免扫描不上,字体也不要潦草,不然不仅难以辨认,还可能会引起歧义;最后就是不要超出答题区域,机器可没有那么人性化,从小养成这些好习惯,之后才会减少错误几率。
2.注意语言表述的规范性
人工智能,第一步肯定还是人工,批卷规则肯定还是要由人工来设定的,规则说到底还是人工设定的,所以在答题的时候尽量用专业术语(文章后边附有教育部相关规定),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避免因为用词不规范而可能产生的一些扣分问题。
最后就是要注意突出重点,用序号细分表示清楚,不要写太多没用的废话。
附:教育部对规范用字的回应
近日,教育部网站发布的《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3950号建议的答复》(以下简称《答复》),披露了教育部答复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关于规范汉语用语承续传统文化的建议”的具体内容。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语言文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既出现了一些可以反映时代特征、传播正能量的新词新语,如‘给力’‘点赞’‘硬核’等,也出现了一些不规范、不文明的误读误写误用现象,如‘人艰不拆’‘十动然拒’等生造晦涩的词语,甚至是一些低俗的语言,对网络生态环境,以及社会语言生活和文化安全产生了不良影响。”对此,教育部、国家语委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引导。